雪落在中國的土地上

艾青創作的現代詩

《雪落在中國的土地上》是現代詩人艾青於1937年創作的一首現代詩。此詩通過描寫大雪紛揚下的農夫、少婦、母親的形象,表現中華民族的苦痛與災難,展現了舊中國的圖景,表達了詩人深厚的愛國熱情,表現了詩人深沉的憂患意識與赤子之心。全詩皆以散文化的語言寫就,無雕琢和虛飾的痕迹,其語言的強有力的彈性和張力,使詩的情境得以拓展,深邃廣漠。

作品原文


雪落在中國的土地上
雪落在中國的土地上,
寒冷在封鎖著中國呀……
.風,
像一個太悲哀了的老婦。
緊緊地跟隨著,
伸出寒冷的指爪,
拉扯著行人的衣襟。
用著像土地一樣古老的話,
一刻也不停地絮聒著……
.那從林間出現的,
趕著馬車的,
你中國的農夫,
戴著皮帽,
冒著大雪,
你要到哪兒去呢?
.告訴你,
我也是農人的後裔——
由於你們的,
刻滿了痛苦的皺紋的臉,
我能如此深深地,
知道了,
生活在草原上的人們的,
歲月的艱辛。
.而我,
也並不比你們快樂啊,
——躺在時間的河流上,
苦難的浪濤,
曾經幾次把我吞沒而又捲起——
流浪與監禁,
已失去了我的青春的最可貴的日子,
我的生命,
也像你們的生命,
一樣的憔悴呀。
.雪落在中國的土地上,
寒冷在封鎖著中國呀……
.沿著雪夜的河流,
一盞小油燈在徐緩地移行,
那破爛的烏篷船里,
映著燈光,垂著頭,
坐著的是誰呀?
.——啊,你,
蓬髮垢面的少婦,
是不是
你的家,
——那幸福與溫暖的巢穴——
已被暴戾的敵人,
燒毀了么?
是不是
也像這樣的夜間,
失去了男人的保護,
在死亡的恐怖里,
你已經受盡敵人刺刀的戲弄?
.咳,就在如此寒冷的今夜,
無數的,
我們的年老的母親,
都蜷伏在不是自己的家裡,
就像異邦人,
不知明天的車輪,
要滾上怎樣的路程?
——而且,
中國的路,
是如此的崎嶇,
是如此的泥濘呀。
.雪落在中國的土地上,
寒冷在封鎖著中國呀……
.透過雪夜的草原,
那些被烽火所嚙啃著的地域,
無數的,土地的墾植者,
失去了他們所飼養的家畜,
失去了他們肥沃的田地,
擁擠在,
生活的絕望的污巷裡;
饑饉的大地,
朝向陰暗的天,
伸出乞援的,
顫抖著的兩臂。
.中國的苦痛與災難,
像這雪夜一樣廣闊而又漫長呀!
.雪落在中國的土地上,
寒冷在封鎖著中國呀……
.中國,
我的在沒有燈光的晚上,
所寫的無力的詩句,
能給你些許的溫暖么?

註釋譯文


詞句註釋

1.絮聒(guō):嘮叨不休。
2.蓬髮垢面:頭髮蓬亂,臉上很臟,舊時形容貧苦人生活生活條件很壞的樣子。
3.暴戾(lì):殘暴,兇狠。

創作背景


1937年12月28日,艾青來到武昌,“七七事變”以後,全國人民的抗日鬥志空前高漲;而中國軍隊節節敗退,大好河山的國土大片丟失。在這民族存亡的嚴重關頭,人們一方面在尋求如何戰勝日本軍國主義者的正確道路,另一方面則不免面對嚴峻的現實而陷入深沉的思考。作為一個對祖國前途和人民命運深切關懷的詩人,艾青不能不在感情上有他獨特的表達方式。《雪落在中國的土地上》正是在這樣一個民族危機空前嚴重的時刻,作者於深夜在武昌的一間陰冷的屋內寫就的。

作品鑒賞


文字賞析

感情基調
這是一首充分體現了艾青早期的感情基調的詩。他的那種赤誠熾烈、深沉執著的對祖國人民命運的關懷,使他不能不以一種急切憂慮的心緒,冷竣而真實的筆觸,把當時的社會氣氛傳達出來。這就是從開頭到全詩中反覆詠嘆的兩句詩:“雪落在中國的土地上,/寒冷在封鎖著中國呀……”這兩句詩,絕不是一種簡單的“起承轉合”中的插曲,它是發自詩人內心深處的一種真誠的感受,強烈的吶喊。大自然的季節更替所給予人的感受,只能是感官上的觸覺。重要的是在於詩人的內心深切地感到了寒冷的封鎖,使他不能不爆發出這強烈的吶喊。詩人把自己的感情關注於北方的“中國的農夫”和“生活在草原上的人們的歲月的艱辛”上,關注於南方的“蓬髮垢面的少婦”和“年老的母親”的坎坷命運上。這一切,正是構成“寒冷在封鎖著中國”的具體形象和生活畫面;而詩人的一腔深情也是透過這一切而傳達出來的。艾青創作伊始,便把自己的滿腔熱情寄托在對中國農村和農民命運的關懷上,現在,當民族危機的陰影籠罩在祖國大地上空時,他又一次以自己的筆觸抒發了這種情真意摯的憂慮和憤懣。這種感情的依戀和關切中,體現了這個雖屬知識分子,但卻與農民的命運密切聯繫的人,他總是懷著十分憂鬱的眼光來注視著廣大農村和農民的命運。對於三十年代的相當一部分革命知識分子來說,他們不僅是看到了農村的破產和農民命運的悲慘,而且也總是把自己的命運同這一切聯繫在一起的。因此,艾青在對農民關注的同時,也不禁為自己的命運而歌吟,這種感情和氣質,是早期艾青的典型的感情和氣質。如果不深刻了解艾青這種個性上的特色,人們將很難認識他早期的藝術風格。同時,作者通過聯繫自身將自己由敘述者的角度轉化為參與者,進一步的拉近了和廣大人民的距離,也便於直抒胸臆。
藝術構思
在構思上,這首詩表現著艾青的長於發揮豐富的想象力的特點。他雖然在此之前並未到過中國的北方,然而他筆下那“戴著皮帽,冒著大雪”趕馬車的中國農夫的形象卻令人感到親切而熟悉。據他自己後來說,當有人問他是否見過這種現象時,他的回答是:“我感覺應當是這樣的”。這個“感覺”就是想象所創造的形象。當然,達並不能證明可以脫離生活閉門造車,而只是證明了詩人應當在現實生活的土壤上讓想象的翅膀飛翔起來。沒有豐富想象力的人絕不會成為一個優秀詩人。但是艾青的這種想象又是以他對農民生活和命運的熟悉為前提的,所以他根本不同於那種毫無根據的胡思亂想和藝術上的粗製濫造。
思想藝術價值
在詩人的想象中展開的一幅幅發生在中國大地上的生活畫面,構成一種摧人心碎的悲劇場景出現在人們眼前。那“蓬髮垢面的少婦”,那“年老的母親”,還有那失去了家畜和田地的“土地墾植者”,他們都擁擠“在生活的絕望的污巷裡”、“飢謹的大地,朝向陰暗的天”。誠然,艾青筆下的這種意象,也許未免籠取著過於悲傷凄慘的氣氛。可是如果按照歷史的本來面目來認議它的話,是不能不承認這一切都是“殘酷的真實”。而且,這首詩所極力渲染的那種氣氛,它所描繪的那些悲慘景象,正是作者在現實中感受和體驗到的令他悲痛、令他憂慮的事情。以藝術的手段把這一切表現出來,正表明了詩人對時代命運的關切,對人民苦難的感同身受。
語言特色
艾青的詩歌語言不是簡單的情緒的外化,而是與內在生命不可分割的,它整體地形成了詩的有聲有色有形的搏動著的生命體。許多論者評述這首詩時說它具有散文美,這正說明了它的平實自然的藝術特色。它沒有雕琢和虛飾的痕迹,幾乎看不到什麼有形的技巧。而所謂散文美,也正說明詩歌語言的強有力的彈性和張力,它使詩的情境得以向遠遠的疆界拓展,具有了深邃廣漠的感覺。這也正是詩的大氣之所在。“寒冷”“封鎖”等詞語雖然簡潔,但極富於彈力與表現力,它們蘊涵著深深的歷史和現實的思考,使詩的意象和內涵增添了極大的重量,這重量是一種不能推卸的負擔,宿命地落在詩人的心頭上,引起了深深的震顫──這也正是雪落在中國土地上的寒冷的重量。
意象特徵
意象是詩歌形象構成的基本元素,是詩人的內在情思和生活的外在物象的統一,是詩人通過想象將“意”與“象”相融合所創造的可感可觸的景象。艾青作於國難當頭、山河淪亡的抗戰初期的詩歌不可避免地帶上了那個時代悲壯的氛圍。因此,在他詩中的意象也就必然帶有這種悲壯的色彩。從“土地”“風”“河流”這些意象中,我們不難品味出作者所經歷的坎坷、辛酸以及對祖國、對人民、對土地的那種深深的愛。“土地”是艾青常用的一個意象,可以說那是他的又一生命。他為貧困的土地悲哀:“雪落在中國的土地上,/寒冷在封鎖著中國呀……”這裡的“土地”,不再是單純的客觀景物,而是貫注了作者主觀情感的“象”。作者對蒼老、衰弱、正備受苦難的祖國感到萬分悲哀,詩人挾著這份感情,用憂鬱的目光掃視周圍時,寂寞、貧困的曠野的載體──土地便進入詩人的腦海。作者通過吟唱土地這一個“象”,詛咒摧殘土地的人,幻想著土地能煥發出生命的活力。在詩中,作者的歌喉雖然沙啞卻寬厚,雖然悲哀卻博大,顯示出一種雄渾的生命感;雖古樸卻蒼勁有力,因為土地是孕育萬物的基礎。正是由於有了對土地的這種熱愛和眷戀,詩人筆下的另外兩個意象便順流而出。“風”後面是“像一個太悲哀了的老婦”的修飾語,“河流”的前面加上“時間”和“雪夜”兩個形容詞,就把“風”“河流”這兩種外在的純景物變成了含有作者主觀情思的“象”,就把這些在寒冷的夜晚出現在林間、河上、曠野的夜行者(既是為自己生活而搏鬥、為命運所驅趕的勞動者,同時也是在生存線上掙扎、苦鬥、尋找著道路的中國民眾的形象)深刻地表現了出來。可見,在詩歌中運用意象,能夠使抽象的情感具體可感,能夠引發我們產生豐富的聯想和想象,從而體察出作者在詩中的情思。

名家點評

中國當代文學教研室主任洪子誠《袖珍新詩鑒賞辭典》:憂鬱由於苦難而產生;對苦難的憂鬱之所以具有審美價值,就在於人類,中國人民為擺脫苦難所進行的鬥爭,將永遠伴隨著苦難。因而,在這種濃重的憂鬱情緒中,能體會到對力的呼喚,對暴風雨掃蕩這古老的世界的執著的期望。而這首詩,也從一個具體的實例,提示了艾青詩歌創作上以“自我”感受與個性概括民族、時代悲歡的美學特徵。
安徽大學教授方銘《中國現代文學經典評析·現代詩歌》:《雪落在中國的土地上》一經發表,就引起強烈反響,主要就因為它具有詩人的真情和感染廣大讀者的藝術力量,有力地衝破了抗日初期詩歌平庸浮淺的樂觀調子,以它深沉激越的鐘聲,響在廣大人民的心上。
當代作家李朝全《詩歌百年經典·1917—2015》:雪落在土地上,寒冷封鎖著中國。這是人對於舊中國的一個基本判斷和意象。冰封雪凍的中國,無論是農人,牧民,無論是母親,孩子,一切土地上的勞作者都陷入了絕望的污巷,只有向天禱告祈求。面對這一切,詩人無能為力,只能唱出自己的憤怒,寫出自己的同情,希望能給那些寒冷中的人們帶去些許的溫暖。這首詩對中國黑暗現實進行了深刻的批判,對於中國形象的刻畫生動而準確。詩句採用了反覆的修辭手法,強化了情感的表達。

作者簡介


艾青(1910-1996年),原名蔣正涵,號海澄,曾用筆名莪加、克阿、林壁等,浙江省金華人。中國現代詩人。被認為是中國現代詩的代表詩人之一。主要作品有《大堰河——我的保姆》《艾青詩選》。
艾青
艾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