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園鄉

河南省濮陽縣下轄鄉

梨園鄉屬於典型的沿黃灘區鄉,位於濮陽縣城東南45公里處,東靠黃河,與山東菏澤隔河相望,西臨中原油田採油四廠,南與習城鄉、徐鎮鎮為鄰,北與白堽鄉接壤。據傳明朝洪武年間,中原災荒,有人自山西洪洞縣遷入,傍梨園而居,始稱梨園至今。全鄉土地面積67平方公里,轄51個行政村(66個自然村),4.7萬人,4.8萬畝耕地。其中灘區面積、耕地和人口均佔全鄉三分之二。

概況


梨園鄉位於濮陽縣城東南,黃河大堤西側,距縣城35千米。轄后梨園、前梨園、西辛庄、西蘭溪、前寨上、后寨上、前朱寨、東朱寨、后朱寨、候寨、劉寨、段寨、連山寺、南王莊、南張庄、火神廟、馬海、焦集、聶固堆、王刀庄、梅寨、囤庄、前任占、後任占、北馬李、東馬李、西馬李、樊常治、龍常治、房常治、東孫集、殷庄、申庄、蘇庄、梁寨、黨堂、東辛庄、大蘭溪、東閆、西閆、董樓、前時寨、中時寨、后時寨、西孫集、潘寨、南辛庄、東韓寨、封寨、西韓寨、張水坑51個行政村。
[代碼]410928207:~201后梨園村 ~202前梨園村 ~203西辛庄村 ~204西蘭溪村 ~205前寨上村 ~206后寨上村 ~207前朱寨村 ~208東朱寨村 ~209后朱寨村 ~210候寨村 ~211劉寨村 ~212段寨村 ~213連山寺村 ~214南王莊村 ~215南張庄村 ~216火神廟村 ~217馬海村 ~218焦集村 ~219聶固堆村 ~220王刀庄村 ~221梅寨村 ~222囤庄村 ~223前任占村 ~224後任占村 ~225北馬李村 ~226東馬李村 ~227西馬李村 ~228樊常治村 ~229龍常治村 ~230房常治村 ~231東孫集村 ~232殷庄村 ~233申庄村 ~234蘇庄村 ~235梁寨村 ~236黨堂村 ~237東辛庄村 ~238大蘭溪村 ~239東閆村 ~240西閆村 ~241董樓村 ~242前時寨村 ~243中時寨村 ~244后時寨村 ~245西孫集村 ~246潘寨村 ~247南辛庄村 ~248東韓寨村 ~249封寨村 ~250西韓寨村 ~251張水坑村

沿革


1949年屬七區,1957年建梨園鄉,1958年成立公社,1985年復改鄉。1997年,面積67平方千米,人口3.6萬,轄前時占、中時占、西孫集、樊長治、龐長治、東孫集、前任占、後任占、尹庄、申庄、蘇庄、黨堂、王刀庄、聶堌堆、屯庄、梅占、劉鐵庄、東韓占、張水坑、封占、東馬里、北馬里、殷占、連山寺、潘寨、焦集、馬家海、董家樓、西閻、東朱占、后朱占、后梨元、大蘭溪、小蘭溪、東辛庄、西蘭溪、前彭貫占、后彭貫占、前朱占、西辛占、前梨元51個行政村。

農業生產


境內氣候適宜,為農、林、果、牧綜合發展的平原地區。有耕地9290畝,主產玉米、小麥、雜糧,糧食總產量1736噸,農民人均糧食393公斤。土副產品有水果、柿、花椒、桑、山木藥材等,年產水果12532噸,蔬菜466噸。

基礎設施


基礎設施長足發展。境內有富民路、焦幹路、焦西路、防汛路、屯庄路、黃河大堤六大交通幹道。富民路西通中原油田採油四廠,與S307、S101、G106相通。黃河流經鄉域13.2公里,黃河大堤南北貫穿全境,將全鄉劃分為灘區和背河兩個部分。S307改造梨園段、黃河北岸渠村—王稱堌快速通道梨園至白罡段正在施工建設。2012年以來,全鄉累計投資4000多萬元,修建防汛路等鄉級道路、中心社區道路、康之源農場等園區道路、黨堂、梅寨等17個行政村道路40公里,修建改造橋涵閘150多座,打機井80多眼,架設農田電網10多公里,全鄉基礎設施條件極大改善。

經濟發展


高效農業蓬勃興起。以轉變經濟增長方式為主線,大力調整農業產業結構,著力發展高效、生態農業。全鄉新發展蓮藕5000畝,蘆花雞生態養殖園1000畝;坑塘蓮魚共養、稻田養殖泥鰍4800畝;培育了青山羊、生豬兩個大型養殖場。形成了西辛庄等6個蓮藕種植園,王刀庄等5個蔬菜設施農業園,東朱寨等7個水產養殖園區;蘇庄等5個稻瓜、麥瓜輪作村;申庄等年出欄800萬隻肉雞養殖區。目前,全鄉高效農業、生態農業佔地面積已經達到11000畝,“農業增效,農民增收”步伐大大加快。
工業發展實現新突破。堅持對內激活資本,對外招商引資,工業經濟增長實現新突破。全鄉完成總投資1.8億元,建成億華面業糧食加工一期項目,實現全鄉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零的突破。在利用外資方面,引進世紀歡樂園等項目落戶縣產業集聚區。堅持以政府為主導,積極參加市、縣組織的招商活動,引導企業、群眾樹立和諧共存、互利共贏理念,發展環境進一步優化,經濟發展活力、潛力不斷增強。
小城鎮建設日新月異。梨園集和諧拆遷臨街房屋40多間,新建120間,提升建築界面3萬平方米。累計投資300萬元,整修硬化街道1200米,修建下水道2600米,鋪設步道磚3000平方,集鎮環境全面提升。大力推進灘區扶貧搬遷工程,完成梨園社區規劃編製,並與建築商達成項目合作意向,社區第一批建設用地正在組織報件。
和諧社會建設穩步推進。認真落實各項惠農政策,想方設法辦好惠民實事,群眾“幸福指數”不斷提升。累計投資700萬元,教育、衛生條件進一步改善。紮實推進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設,狠抓安全隱患排查治理,落實民政各項政策,低保、優撫等工作有效開展。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高度重視信訪工作,先後榮獲“信訪工作先進鄉”、“平安建設先進鄉”、“維護穩定工作先進鄉”、“安全生產工作先進單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