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3條詞條名為內蒙古農業大學的結果 展開

內蒙古農業大學

全日制普通高等學校

內蒙古農業大學(Inner MongoliaAgricultural University,IMAU),簡稱“內農大”,坐落於內蒙古自治區呼和浩特市,學校是原國家林業局和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共建的一所全日制普通高等學校,是國家西部大開發“一省一校”重點支持建設大學、第一批國家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基地、中國政府獎學金來華留學生接收院校,入選中西部高校基礎能力建設工程、國家建設高水平大學公派研究生項目、特色重點學科項目、卓越農林人才教育培養計劃。學校由中國農業大學對口支援。 

徠截至2020年4月,學校總佔地面積1.4萬畝(包括科技園區),校園佔地總面積3360畝(校本部2630畝),校本部教學行政用房面積40.92萬平方米,教學科研儀器設備總值10億元;設有教學院部23個,開辦本科專業82個;有普通高等教育全日制在校生35080人(校本部28561人),專任教師1683人(校本部1351人);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13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24個、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類別8種;館藏紙質文獻1663716冊,中外文期刊1100餘種,電子圖書194.1萬冊,電子期刊2萬餘種。

歷史沿革


前身溯源
● 內蒙古農牧學院
1952年,全國高校院系調整,河北農學院、平原農學院的畜牧獸醫系、山西醫學院的獸醫系合併建立內蒙古畜牧獸醫學院。設置畜牧系和獸醫系。
1958年,學校增設農學系。
1960年,學校建立農牧業機械化系、植物保護系;同年秋,改名為內蒙古農牧學院。
1963年,學校被列為華北地區重點高等農業院校。
1993年,學校成為自治區具有博士學位授予權的學校。 
內蒙古農業大學
內蒙古農業大學
● 內蒙古林學院
1958年9月,內蒙古林學院在大興安嶺扎蘭屯鎮的扎蘭屯林業學校校址籌建;同年11月,學校正式開學。
1960年7月,學校遷往呼和浩特市。
1966年秋,學校停止招生。
1971年,撤銷內蒙古林學院,只保留林學系併入內蒙古農牧學院。
1978年9月,內蒙古自治區黨委決定在原址恢復內蒙古林學院;同年12月,得到教育部批准。
1979年春,從原內蒙古農牧學院林學系轉回七七級林業專業一個班,並開始招生。 
合併發展
1999年3月,內蒙古農牧學院和內蒙古林學院合併組建內蒙古農業大學。
2001年,學校成為國家西部大開發“一省一校”重點支持建設的大學。
2010年,入選國家”特色重點學科項目“。
2徠011年底,入選國家建設高水平大學公派研究生項目。
2012年,學校成為原國家林業局和自治區人民政府“省部共建”高校;同年,學校入選“中西部高校基礎能力建設工程”。
2013年,學校進入國家“中西部高等教育振興計劃”支持院校行列。
2020年7月,學校入選第二批高校國家知識產權信息服務中心建設名單。
2021年5月,成為高等農林院校課程思政聯盟理事會員單位。
2021年7月,入選2020年現有博士、碩士學位授予單位新增一級學科碩士點。

科學研究


科研機構

截至2020年4月,學校有科技部重點領域創新團隊2個、教育部科技創新團隊發展計劃團隊3個、農業部創新團隊2個、自治區科技創新團隊建設計劃團隊9個。建成國家級野外科學研究觀測站1個、省部級重點實驗室(工程研究中心、野外台站和人文社科基地)66個。
科技部重點領域創新團隊(2個):乳酸菌與發酵乳製品創新團隊、寒旱區水文過程與環境生態效應創新團隊 
教育部科技創新團隊發展計劃團隊(3個):乳酸菌與發酵乳製品應用基礎理論研究創新團隊、草地資源可持續利用的研究創新團隊、寒旱區水文過程與環境生態效應創新團隊 
農業部創新團隊(2個):燕麥種質資源創新與利用創新團隊、乳酸菌與發酵乳製品應用基礎研究創新團隊 
國家級野外科學研究觀測站(1個):內蒙古大興安嶺森林生態系統國家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 
國家林業局生態定位站(3個):內蒙古賽罕烏拉森林生態系統定位研究站、內蒙古烏梁素海濕地生態系統定位研究站、內蒙古杭錦荒漠生態系統定位觀測站 
農業部科學觀測站(3個):農業部馬屬動物遺傳育種與繁殖科學觀測實驗站、農業部東北區域農業微生物資源利用科學觀測實驗站、農業部華北黃土高原地區作物栽培科學觀測實驗站 
教育部重點實驗室(2個):乳品生物技術與工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草地資源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農業部重點實驗室(4個):農業部動物疾病臨床診療技術重點實驗室、農業部肉羊遺傳育種重點實驗室、農業部飼草栽培、加工與高效利用重點實驗室、農業部奶製品加工重點實驗室 
林業和草原局(原林業部)重點實驗室(2個):沙地生物資源保護和培育重點實驗室、沙漠生態系統保護與修復國家林業局重點實驗室(籌建) 
教育部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個):乳品生物技術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國家林業局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個):文冠果工程中心 
國家地方聯合共建工程實驗室(1個):乳酸菌篩選與乳品發酵技術國家地方聯合共建工程實驗室 
“一帶一路”聯合實驗室(1個):中國-蒙古生物高分子應用“一帶一路”聯合實驗室 
自治區科技創新團隊建設計劃團隊(9個):內蒙古自治區乳品生物技術與工程科技創新團隊、內蒙古自治區玉米高產超高產高效關鍵技術集成創新科技創新團隊、內蒙古自治區家畜功能基因組與繁育生物技術科技創新團隊、內蒙古自治區草地資源可持續利用科技創新團隊、內蒙古自治區草原家畜遺傳資源創新與品種培育科技創新團隊、內蒙古自治區農業節水技術與水土環境效應科技創新團隊、內蒙古自治區燕麥種質資源創新與利用科技創新團隊、內蒙古自治區沙生灌木纖維化能源化開發利用科技創新團隊、內蒙古自治區抗逆植物遺傳資源利用與分子改良科技創新團隊 
自治區重點實驗室(15個):風沙物理與防沙治沙工程重點實驗室、水資源保護與利用重點實驗室、動物遺傳育種與繁殖重點實驗室、森林培育林業菌根生物技術重點實驗室、作物栽培與遺傳改良重點實驗室、基礎獸醫學重點實驗室、野生特有蔬菜種質資源與種質創新重點實驗室、內蒙古生物製造重點實驗室、內蒙古自治區沙生灌木資源纖維化和能源化開發利用重點實驗室、內蒙古自治區土壤質量與養分資源重點實驗室、內蒙古自治區馬屬動物遺傳育種與繁殖學重點實驗室、內蒙古自治區植物逆境生理與分子生物學重點實驗室、內蒙古自治區乳品生物技術與工程重點實驗室、內蒙古自治區草地管理與利用重點實驗室、內蒙古自治區農牧業大數據研究與應用重點實驗室 
自治區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4個):沙生灌木資源開發利用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畜產品加工工程技術研究中心、草品種育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內蒙古雜糧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馬業科學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內蒙古自治區寒旱區水文科學與水資源開發利用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內蒙古自治區設施園藝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內蒙古自治區農田土壤肥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內蒙古自治區山羊遺傳育種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內蒙古自治區草業與養殖業智能裝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內蒙古自治區俄蒙進口木材加工利用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內蒙古自治區寒旱區作物保護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內蒙古自治區中蒙藥材良種育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內蒙古自治區草食家畜飼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自治區工程實驗室(4個):內蒙古自治區乳酸菌與乳品發酵劑工程實驗室、內蒙古自治區家畜新型種質材料創製工程實驗室、蒙古馬遺傳資源保護及馬產業工程實驗室、內蒙古自治區燕麥工程實驗室 
自治區工程研究中心(2個):水資源高效利用與河湖濕地修復技術內蒙古自治區工程研究中心、農業基因組大數據內蒙古自治區工程研究中心 
自治區人文社科基地(2個):內蒙古畜牧業經濟研究基地、內蒙古鄉村振興戰略研究中心 
自治區高校重點實驗室(3個):高校遺傳育種實驗室、高校動物生物技術實驗室、高校動物營養與飼料科學實驗室 
自治區高校工程中心(1個):高校燕麥工程研究中心 
自治區高校人文社科基地(2個):高校蒙古族工藝美術研究所、內蒙古農村牧區發展研究所

科研成就

截至2020年4月,“十二五”以來,學校先後主持承擔各級各類科研課題近3000項,科研進賬經費逾12億元,其中,包括傑青、優青、重點項目、重點國合等在內的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576項,總經費2.75億元;主持“十三五”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5項,總經費1.29億元。特色動物基因組及乳酸菌等研究領域的3項成果在《NatureCommunications》上發表。作為第一完成單位獲得省部級科技和社科成果獎78項,其中一等獎13項;作為主要完成單位,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2項、技術發明二等獎1項。依託“國際科技合作基地”,主持承擔國家國際合作重點項目15項。 
2019年,學校獲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項目431項,科研經費總進賬突破2.31億元。作為第一完成單位獲教育部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一等獎1項,自治區科技獎5項,作為合作單位獲教育部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一等獎1項、二等獎1項,自治區科學技術獎3項;獲第四屆中國林業產業創新獎1項;組織申報專利43項,授權專利122項;獲批自治區專利費用資助項目26項;完成自治區科技成果登記21項。

學術資源

● 館藏資源
截至2018年底,內蒙古農業大學圖書館館藏紙質文獻1663716冊,中外文期刊1100餘種,電子圖書194.1萬冊,電子期刊2萬餘種。訂購74個中外文資料庫,自建3個特色資料庫,本地數據存儲容量達266517GB。 
● 學術期刊
《內蒙古農業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是經國家新聞出版署批准的在中國國內外公開發行的學術期刊。學報設有“動物科學與醫學”、“生態環境科學”、“植物品種資源”、“生物工程”、“食品工程”、“林業科學”、“植物保護”、“園藝科學”、“水利與土木工程”、“機電工程”、“林業工程”、“計算機及其應用”、“基礎科學”等欄目。學報被CA化學文摘(美)(2014)、北京大學《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總覽》(2008年版、2011年版、2017版)收錄;被《中國核心期刊(遴選)資料庫》《中國期刊全文資料庫(CJFD)》《中國學術期刊(光碟版)》《萬方數據—數字化期刊群》《中國科技期刊資料庫》《中國生物學文獻資料庫(CBA)》《中文科技期刊資料庫(全文版)》《華藝》中文電子期刊全文收錄;為《中國科技論文統計與分析》和《中國學術期刊綜合評價資料庫(CAJCED)》統計刊源;被《中國農業文摘》《中國生物學文摘》《全國報刊索引》《中國農業資源環境文摘》《中國畜牧獸醫文摘》《中國糧食經濟作物文摘》《中國林業文摘》等文摘刊物作為收錄期刊。 
內蒙古農業大學
內蒙古農業大學
《內蒙古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是經國家新聞出版署批准的在中國國內外公開發行的學術期刊。學報設有“政治”、“理論”、“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經濟”、“管理”、“社會”、“哲學”、“法學”、“教育”、“德育”、“文化”、“歷史”、“黌門文翰”以及學術爭鳴、學術動態等欄目。學報被維普網、萬方資料庫、知網資料庫收錄,被國家圖書館、上海圖書館館藏;入編《中國學術期刊(光碟版)》和中國期刊網等網路資料庫。 
《內蒙古農業大學學報》(蒙古文版)是經內蒙古新聞出版局批准,由內蒙古農業大學主辦的內蒙古自治區內部資料。學報設有“畜牧學研究”“獸醫學研究”“生態學研究”“教育學研究”“農學研究等欄目。

學術交流

截至2020年4月,學校先後與英國、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俄羅斯、日本和蒙古國等二十多個國家的70多所大學和科研機構建立了校際合作及學術交流關係,成立了“中加可持續農業研究與發展中心”“馬利克管理中心內蒙古農業大學分中心”。 
截至2020年4月,近五年,學校選派教師到中國國外訪學、學術交流500餘人次,中國國外到學校開展學術交流、訪問講學、科研合作等活動的專家教授800餘人次。學校成立了“‘一帶一路’研究所”,參加了有關“一帶一路”教育援外項目及學術交流和科研合作。2012年學校成為商務部援外培訓項目承辦單位,承辦多邊和雙邊援外培訓25期,累計培訓來自52個國家的600餘名學員。2015年學校成為“教育部出國留學培訓與研究中心”,累計培訓學員8000多人次。學校自2005年開始實施“2+2”合作辦學項目,共選送248名學生到中國國外合作院校學習。學校自2005年開始招收留學生,先後招收來自蒙古、俄羅斯等15個國家的各類留學生526人。
內蒙古農業大學國際合作院校(機構)一覽表
學校名稱國家洲際
北海道酪農學園大學日本亞洲
愛媛大學
鳥取大學
岡山大學
東京大學
岐阜大學
宇都宮大學
高知大學
名城大學
神戶大學
新潟產業大學
蒙古農業生命科學大學(原國立農業大學)蒙古國
浮羅交怡集團王子學院馬來西亞
內布拉斯加大學美國美洲
懷俄明大學
德克薩斯州立草原農工大學
哥倫比亞北森學院
科羅拉多州立大學
農業部研究局新墨西哥草地研究所
東新墨西哥大學
佛蒙特大學
塔爾頓州立大學
特洛伊大學
阿爾伯塔大學加拿大
農業與農業食品部
列橋大學(萊茨布里奇大學)
列橋社區學院(萊茨布里奇學院)
里迦納大學
曼尼托巴大學
薩斯喀徹溫大學
奧茲學院
布宜諾斯艾利斯大學阿根廷
伊爾庫茨克農科院俄羅斯歐洲
布里亞特農學院
伊爾庫茨克國立農學院
羅斯托夫國立建築大學
魯頓大學英國
皇家農學院
胡弗漢頓大學
蘇格蘭農學院
水環境研究院挪威
環境科學研究院瑞典
考克大學愛爾蘭
梅西大學紐西蘭大洋洲
悉尼大學澳大利亞

辦學條件


院系概況

截至2020年4月,學校設有教學院部23個,開辦本科專業82個。 
院部專業
經濟管理學院經濟學、金融學、工商管理、會計學、財務管理、農林經濟管理、物流管理、電子商務
人文社會科學學院法學、社會工作、行政管理
外國語言學院英語
理學院應用化學、應用統計學、電子科學與技術、化學工程與工藝
沙漠治理學院人文地理與城鄉規劃、水土保持與荒漠化防治、土地資源管理
生命科學學院生物科學、生物技術、製藥工程、生物工程
機電工程學院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工業設計、車輛工程、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農業機械化及其自動化、農業電氣化
材料科學與藝術設計學院材料科學與工程、服裝設計與工程、木材科學與工程、傢具設計與工程、風景園林、視覺傳達設計、環境設計、產品設計
計算機與信息工程學院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軟體工程、網路工程、物聯網工程、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
水利與土木建築工程學院土木工程、給排水科學與工程、水利水電工程、水文與水資源工程、測繪工程、地質工程、農業水利工程、環境工程、建築學、工程造價
能源與交通工程學院新能源科學與工程、道路橋樑與渡河工程、交通運輸、交通工程、森林工程
食品科學與工程學院包裝工程、食品科學與工程、食品質量與安全、乳品工程、釀酒工程
林學院城鄉規劃、風景園林、消防工程、林學、園林、森林保護
農學院農學、園藝、植物保護、植物科學與技術、種子科學與工程、設施農業科學與工程
草原與資源環境學院農業資源與環境、草業科學
動物科學學院動物科學、水產養殖學
獸醫學院動物醫學、動物藥學、動植物檢疫

師資隊伍

截至2020年4月,學校有教職工2657人(校本部2151人),其中專任教師1683人(校本部1351人),具有高級職稱教師861人(校本部761人),占專任教師總數的51.16%(校本部56.32%);具有碩士及以上學位教師1431人(校本部1195人),占專任教師總數的85.02%(校本部88.45%),其中博士學位教師佔42.72%(校本部52.11%)。
截至2020年4月,學校有“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資助1人,“國家優秀青年基金”資助2人,中組部“萬人計劃”科技創新領軍人才2人,“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8人,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91人,國家、自治區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51人,全國勞動模範、先進工作者3人,自治區深入工農牧業生產第一線做出突出貢獻的科技人員18人,獲國家“青年女科學家獎”1人,自治區“333人才工程”首席專家3人,“新世紀321人才工程”一、二層次人選8人,入選自治區“草原英才”91人、草原英才團隊36個,內蒙古自治區傑出人才獎10人。獲全國林業和草原“教學名師”2人、自治區級教學名師28人、自治區級教壇新秀18人。入選高等學校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副主任委員3人、委員9人。獲教育部在線教育研究中心在線教育“智慧教學之星”稱號教師9人。有國家級教學團隊1個、自治區級教學團隊23個。
內蒙古農業大學
內蒙古農業大學
“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資助獲得者
張和平
“國家優秀青年基金”資助獲得者
張文羿孫志宏
中組部“萬人計劃”科技創新領軍人才
張和平劉廷璽
“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
張和平劉廷璽李金泉
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
邵金旺姚雲峰德力格爾桑鄭克寬
國家、自治區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
於卓王喜明喬光
國家“青年女科學家獎”獲得者
李國婧
全國林業和草原“教學名師”
高永韓國棟
高等學校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芒來
高等學校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
王春光朱守林李文寶趙麗芹龐保平郝永清
鐵牛王明玖修長柏
教育部在線教育研究中心在線教育“智慧教學之星”稱號教師(9人)
王俊王壽東
國家級教學團隊
家畜遺傳繁育系列課程教學團隊
自治區深入工農牧業生產第一線做出突出貢獻的科技人員
劉景輝祁生旺索全義杜文亮鄭克寬
自治區“333人才工程”首席專家
張和平
自治區“新世紀321人才工程”一、二層次人選
王志剛李瑞平賈立國馬艷紅於曉芳史小紅
姚利宏劉文俊
自治區“草原英才”
史彬林張少英張永平張生李立軍李瑞平
陳永福敖長金萬方劉大程吉日木圖閆祖威
閆素梅張國盛楊樹青孟和畢力格屈忠義段開紅
格日勒圖高永任長忠郭麗如
自治區草原英才團隊
蒙古高原鄉土草種質資源遺傳改良與利用創新人才團隊羊疫病防控關鍵技術的集成創新與應用創新人才團隊防沙治沙科研創新人才團隊改善奶牛乳腺健康和乳品質的營養調控技術研究創新人才團隊張家畜生物信息學及應用創新人才團隊天然藥物有效成分的提取工藝及其藥理學研究創新人才團隊
北方旱區農業節水技術與環境效應研究創新團隊玉米高產高效創新人才團隊旱生植物遺傳資源挖掘與利用創新人才團隊沙生灌木纖維化能源化開發利用技術創新人才團隊牧區草原畜牧業產業組織體系研究和草原畜牧業理論與實踐創新人才團隊草原畜牧業裝備智能化技術創新人才團隊
高效綠色肉與肉製品生產和加工關鍵技術與產業化開發創新人才團隊
自治區傑出人才獎獲得者
劉景輝李金泉劉廷璽於卓
自治區級教學名師
朝倫巴根裴喜春申向東王耀強王立群王春光
裴國霞蘇婭徐莉林鄭宏奎葛茂悅杜健民
李培鋒史海濱閆祖威蘇金梅李平許輝
馮貴宗薛河儒郝拉柱閆素梅王純潔敖特根巴雅爾
根鎖布和額爾敦芒來李正英
自治區級教壇新秀(18人)
郁志宏鄒春霞張玉香劉翠蘭姚佔全李海軍
胡敏陳忠軍霍秀文李瑞平郭艷光宗哲英
張雁侯占峰李為萍周海龍劉海紅賀斐
自治區級教學團隊
水資源保護與利用教學團隊家畜遺傳繁育系列課程教學團隊草業科學創新教學團隊數理化基礎課蒙漢雙語授課教學團隊工商管理專業教學團隊普通物理教學團隊
測量學課程教學團隊農業機械化工程教學團隊高等數學教學團隊農林經濟管理專業教學團隊農業水利工程核心課程教學團隊水土保持與荒漠化防治教學團隊
力學系列課程教學團隊園藝技術專業教學團隊電工電子系列課程教學團隊森林資源經營管理教學團隊木材幹燥學教學團隊電力電子與控制技術系列課程教學團隊
動物營養與飼料科學教學團隊家畜病理學課程教學團隊汽車構造課程教學團隊會計學教學團隊運動馬馴養與管理專業教學團隊

學科體系

截至2020年4月,學校有博士后科研流動站13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13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24個、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類別8種、國家重點學科1個、國家重點培育學科3個、省部級重點學科23個、自治區一流建設學科11個。 
博士后科研流動站(13個):畜牧學、農業工程、林學、獸醫學、草學、生物學、林工工程、農業經濟管理、生態學、作物學、水利工程、食品科學與工程、農業資源利用 
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13個):生物學、生態學、水利工程、農業工程、林業工程、食品科學與工程、作物學、畜牧學、農業資源與環境、獸醫學、林學、草學、農林經濟管理 
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24個):應用經濟學、馬克思主義理論、生物學、生態學、機械工程、材料科學與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土木工程、水利工程、農業工程、林業工程、食品科學與工程、風景園林學、作物學、園藝學、農業資源與環境、植物保護、畜牧學、獸醫學、林學、草學、農林經濟管理、公共管理、設計學 
國家級重點學科(1個):草業科學 
國家重點培育學科(3個):動物遺傳育種與繁殖、水土保持荒漠化防治、農業水土工程 
(註:名單不全)
● 學科評估
2017、2018年,學校農業科學學科進入ESI全球前1%。 在第四輪學科評估中,學校11個學科進入全國同類學科前70%。

人才培養

● 質量工程
截至2020年4月,學校有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10個、國家級特色專業7個、國家級綜合改革試點專業1個、國家卓越農林人才教育培養計劃試點項目2個(含8個專業)、國家級精品課程5門、國家級精品資源共享課2門、國家虛擬模擬實驗教學項目2個、教育部產學合作協同育人項目22個、國家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1個、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2個、國家級大學生校外實踐教育基地1個、教育部和農業部首批農科教合作人才培養基地3個、自治區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2個、自治區級品牌專業40個、自治區級重點建設專業6個、自治區級本科專業綜合改革試點項目1個、自治區級精品課程72門、自治區級優質精品課程4門、自治區級虛擬模擬實驗教學一流課程4門、自治區高等學校在線開放課程建設立項14門。 
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10個):動物科學、動物醫學、農學、林學、草業科學、水土保持與荒漠化防治、農業機械化及自動化、水文與水資源工程、農林經濟管理、食品科學與工程 
國家級特色專業(7個):農業水利工程、動物醫學、草業科學、動物科學、林學、水文與水資源工程、農學 
國家卓越農林人才教育培養計劃試點項目(2個):複合應用型(農學、林學、農業機械化及其自動化、農業水利工程)、拔尖創新型(草業科學、動物科學、動物醫學、食品科學與工程) 
國家級精品課程(5門):《家畜育種學》《牧草與飼料作物育種學》《治沙原理與技術》《實用植物生物學基礎》《家畜病理學》 
國家級精品資源共享課(2門):《家畜育種學》《牧草與飼料作物育種學》 
國家虛擬模擬實驗教學項目(2個):病毒的血凝及血凝抑制虛擬模擬實驗教學項目、植物根的結構與功能虛擬模擬實驗教學項目 
教育部產學合作協同育人項目(22項):教師BIM應用技術及相關課程提升培訓、物聯網實踐條件和實踐基地建設、基於雨課堂的實驗課程改革與實踐、內蒙古農業大學機電工程學院機器人創新實驗室建設、基於學堂在線慕課平台的在線課程建設模式實踐、基於中德工業4.0產教融合理念的新能源專業教育工程師培訓、校級虛擬模擬實驗教學管理平台研究與實踐、森林工程智能自走作業機械實踐教學平台建設、內蒙古農業大學金融實驗室綜合建設、基於全真模擬的《道橋專業生產實習》之過程式控制制條件的建設等 
國家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1個):畜牧獸醫複合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 
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2個):植物學實驗教學中心、動物醫學實驗教學中心 
國家級大學生校外實踐教育基地(1個):內蒙古農業大學—內蒙古正大有限公司農科教合作人才培養基地 
教育部和農業部首批農科教合作人才培養基地(3個):鄂爾多斯絨毛用羊農科教合作人才培養基地、伊利奶牛農科教合作人才培養基地、烏蘭察布燕麥蕎麥農科教合作人才培養基地 
自治區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2個):農業水利工程、木材科學與工程 
自治區級品牌專業(40個):農業水利工程、農業機械化與自動化、林學、動物醫學、動物科學、草業科學、木材科學與工程、水土保持與沙漠化防治、生物技術、食品科學與工程、農業經濟管理、水文學與水資源工程、土木工程、園藝、機械設計製造及自動化、農學、給水排水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植物保護、農業電氣化與自動化、農業資源與環境、環境工程、金融學、藝術設計、森林工程、園林、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測繪工程、工商管理、交通運輸、食品加工技術、畜牧獸醫技術、園藝技術、計算機網路技術、食品營養與檢測、園林技術、旅遊管理、食品生物技術、計算機信息管理會計 
自治區級重點建設專業(6個):水土保持與荒漠化防治、農業水利工程、園藝技術、農學、農業電氣化、木材科學與工程 
自治區級本科專業綜合改革試點項目(1個):水土保持與荒漠化防治 
自治區級精品課程(72門):《實用植物生物學基礎》《家畜繁殖原理與應用技術》《管理學原理》《食品分析技術》《園藝作物生產與環境》《食品微生物》《資料庫原理與技術》《園藝植物實用生物技術》《投資項目評估》《材料力學》《市場營銷學》《森林生態學》《汽車保險與理賠》《概率論與數理統計》《電氣控制技術》《交通工程學》《汽車構造》《工程水文學工程力學》《道路工程》《有機化學》《家畜環境衛生學》《汽車電子技術》《數據結構》《動物生理學》《生物統計附試驗設計》《電工技術》《普通化學》《資料庫應用》《綜合英語》《家畜解剖學》《林木種苗學計算機網路》《交通工程設施設計》《畜牧業經濟管理》《中國近現代史綱要》《大學英語》《機械原理》《路基路面工程》《灌溉排水工程學》《耕作學》《道路建築材料》《分子生物學》《土壤學》《花卉鑒賞與花文化》《普通昆蟲學》《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生物化學》《家禽生產學》《水泵與水泵站》《牧草種子學》《木材幹燥學》《家畜繁殖學》《設施園藝學》《動物營養學》《發展經濟學》《VisualBasic程序設計》《作物栽培學》《家畜育種學》《森林資源經營管理學》《管理學原理》《畫法幾何及工程製圖》《理論力學》《結構力學》《牧草與飼料作物育種學》《分析化學》《水力學》《測量學》《高等數學》《液壓與氣壓傳動》《物理學》《食品工程原理》《治沙原理與技術》《植物學》《材料力學》《造林學》《家畜病理學》《中獸醫學》 
自治區級優質精品課程(4門):《測量學》《牧草種子學》《作物栽培學》《家畜繁殖學》 
自治區高等學校在線開放課程建設立項(14門):《馬學》《家畜病理學》《動物生理學》《西方園林史》《植物生理學》《機械原理》《食品包裝學》《食品分析技術》《高等數學》《大學英語》《計算機組成原理》《分析化學》《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家畜育種學》 
● 教學成績
截至2020年4月,"十二五”時期,學校有省部級規劃教材38部,蒙古文教材24部,獲得中華農業科教基金會全國農業教育優秀教材獎7部,獲得國家林業局林科高等教育優秀教材獎3部;“十三五”時期,學校有省部級規劃教材58部,蒙古文教材44部,獲中華農業科教基金會全國農業教育優秀教材獎5部。獲國家級教學成果獎8項、自治區級教學成果獎73項。 
2019年,學校學生獲第五屆中國“網際網路+”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銀獎2項、自治區金獎3項、銀獎5項。獲第十一屆“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三等獎,全區競賽本科組“優勝杯”,40項作品獲獎。獲第十五屆全國大學生“新道杯”沙盤模擬經營大賽一等獎,獲第八屆中國創新創業大賽沙產業大賽全國二等獎。第六屆全國高校“聯盟杯”網際網路+虛擬模擬經營大賽二等獎、三等獎。獲自治區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大賽總決賽6個獎項。 
內蒙古農業大學獲國家級教學成果獎一覽表(部分)
成果名稱獲獎等級獲獎時間
畜牧業一級學科建設的探索與實踐國家級教學成果獎二等獎2001年
農業工程類工程力學課程建設與改革國家級教學成果獎二等獎2001年
高等職業技術教育人才培養模式的研究與實踐國家級教學成果獎二等獎2001年
蒙古語授課草原畜牧業生產類專業人才培養體系的改革與實踐國家級教學成果獎二等獎2009年
以多功能可持續實訓基地為平台,創新“全程定崗、四步實訓”實踐教學體系國家級教學成果獎二等獎2009年

文化傳統


形象標識

● 校徽
學校校徽包括徽志和徽章。校徽是學校的象徵。
內蒙古農業大學
內蒙古農業大學
學校徽志分上下兩部分,上半部分的糧倉代表“農”(其中“A”、“U”兩個變形英文字母分別是“農業”、“大學”的英文縮寫),下半部分的林帶代表“林”。
學校徽章為題有毛澤東手書體校名的長方形證章。教職工佩戴的徽章底色為紅色,校名文字顏色為黃色;學生佩戴的徽章底色為白色,校名文字顏色為紅色。
● 校旗
學校校旗旗面為綠色長方形。旗面左側正中為學校徽志,右側上中下分別綴蒙古文、中文、英文校名。校名文字顏色為白色。蒙古文校名字體為竹體,中文校名字體為毛澤東手書體,英文校名字體為黑體。

精神文化

● 校訓
團結、求實、博學、創新 
● 校歌
學校校歌為續維國作詞、阿拉騰奧勒作曲的《內蒙古農業大學校歌》。 
歌詞:在祖國北疆的草原青城裡
一座美麗的校園桃李芬芳
這裡有團結求實的優良校風
這裡有博學創新的智慧之光
啊,內蒙古農業大學
為了那金色的憧憬和綠色的希望
廣育英才,鑄造內蒙古明天的輝煌

校園環境


校園活動

截至2019年12月,學校有校級社團37個; 截至2019年10月,學校開展了美育講座、美育學術節、高雅藝術進校園、金馬杯、大學生新年音樂會、迎新晚會、社團文化進公寓、社團文藝匯演、索倫歌藝術團展演、社團文化節、校園十佳歌手大賽、校園主持人大賽、藝術團、社團培訓、妙筆剪影、攝影、繪畫、書法、徵文、名著導讀、名曲名畫欣賞、影視評論、課外閱讀等學生活動。

領導團隊


現任領導

職務名單
黨委書記王萬義
黨委副書記、校長高聚林
黨委副書記黃龍海
黨委委員、副校長芒來、劉廷璽
黨委委員、紀委書記哈斯巴根
副校長塔娜
黨委委員、職業技術學院黨委書記王懷棟

獲得榮譽


2020年11月,被評為“2017至2019年全國內部審計先進集體”。
2021年7月,入選2020年現有博士學位授予單位新增一級學科博士點單位、2020年現有博士、碩士學位授予單位新增 專業學位碩士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