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霞洞

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明霞洞,又稱斗姆宮,本為嶗山上清宮別院,位於山東省青島市嶗山區王哥庄鎮,地處上清宮北昆崙山之玄武峰下,系一天然花崗岩疊架洞,內高於人立,洞內面積達10平方米;金大定二年(1162年),有道眾開鑿洞體始建為廟宇,為道教全真道龍門派支派金山派(嶗山派)祖庭。

明霞洞洞體高3米,寬7米,深10餘米,洞額“明霞洞”三字為全真道掌教邱處機題,清代書法家王序手跡;原洞高大寬敞,上有斗姆宮,明代隆慶年間洞欹宮傾,金山派祖師孫紫陽遂移宮建於洞右;清代康熙年間明霞洞遭雷擊崩裂,大半陷入地下;洞東巨石尚存,題刻有“天半朱霞”,洞前平崖如台,由此遙望大海,空濛浩渺,洞后攀升可達崑崙極頂,上有天池;洞前重建有斗姆殿、玉皇殿等殿宇、道舍共30間,總佔地面積達2000平方米,總建築面積達344平方米。

1982年,明霞洞被青島市人民政府將公布為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歷史沿革


明霞洞本為上清宮別院,於金大定二年(1162年)開鑿洞體始建為廟宇。
元代初期,明霞洞右上始建有斗姆宮,故洞名斗姆宮。
元泰定年間,高道李志明隱居於明霞洞二十五年,訪道者眾多。
明代,洞名斗姆宮更名為明霞洞,斗姆宮遂改名為明霞洞。
明霞洞
明霞洞
明永樂年間,武當派始祖張三丰隱居於明霞洞悟道講學。
明隆慶年間,金山派祖師孫紫陽重修明霞洞道觀,於洞內建有三清殿一座。
明清時期,明霞洞道觀為僧、道交替住持,既供玉皇,又祀觀音。
清朝康熙年間,明霞洞遭雷擊崩裂,大半陷入地下。
清朝末年,洞旁建有觀音殿3間,后因暴雨山崩,觀音殿被砸毀。
1949年,青島解放前夕明霞洞之殿堂、房舍逐漸敗落。
1956年,青島市人民政府撥款對明霞洞道觀及明霞洞進行維修。
文革初期,明霞洞道觀及明霞洞內之神像、供器、經卷、文物、廟碑全部被搗毀。
1966年,青島藥材站佔據明霞洞道觀及明霞洞。
1991年3月,青島市道教協會籌集資金重修明霞洞,明霞洞道觀改奉玉皇大帝,重建有玉皇殿等殿宇、房舍共30間。
2009年,青島市道教協會籌款恢復重建有斗姆殿。

建築特色


明霞洞地處昆崙山之玄武峰下,海拔高度為650米,三面奇峰矗立,為天然花崗岩疊架洞,南洞口為人工砌牆,北洞口有方形花崗岩石塊,內高於人立,洞內面積達10平方米;洞體高3米,寬7米,深10餘米洞東北1公里有一象形石,海拔766.3米,名萬年船;洞前有斗姆殿、玉皇殿等殿宇、道舍共30間,總佔地面積達2000平方米,總建築面積達344平方米。

主要景觀


玉皇殿
玉皇殿院內兩側東西兩組四排廂房,正殿內主奉玉帝神像手執如意,左側立太白金星,右側立托塔天王,身前兩旁玄武、真武、金吒、木吒羅列,殿內順窄廊東有袖珍殿堂,內奉東海龍王;玉皇殿旁有玉液泉,常年水流不涸。
荷花池
荷花池位於玉皇殿後,深0.5米,長4米,寬0.5米,池畔有一石碑,上書“荷花池”,池水年久不涸,冬無冰結,熱氣升空,冬寒霜之日仍有寒荷開放。
明霞洞
明霞洞

文物遺存

明霞洞洞內存有自孫玄清以下5人的“五老圖”長卷及有邱處機祖師題詩二首。

文化活動


相關人物
孫紫陽
孫玄清,號紫陽,又號金山子、海岳山人,明代山東壽光人;幼年雙目失明,遂出家為僧。明嘉靖初年,孫玄清輾轉來到嶗山明霞洞,棄釋入道,拜明霞洞道長斗篷張為師,成為全真龍門派第四代傳人,創立全真龍門支派金山派,為金山派始祖;明霞洞為金山派祖庭,明嘉靖三十七年(1558年)應詔進京,被敕封為“護國天師府左贊教主紫陽真人”。
相關詩詞
庄陔蘭之《明霞洞》
明霞奇勝處,山海勢平分。
有石皆含水,無峰不住雲。
洞天幽以徂,竹木修而紋。
笑問燕齊客,神仙或是君?
李白《寄王屋山人孟大融》
我昔東海上,勞山餐紫霞。
親見安期公,食棗大如瓜。
中年謁漢主,不愜還歸家。
朱顏謝春輝,白髮見生涯。
所期就金液,飛步登雲車。
願隨夫子天壇上,閑與仙人掃落花。

保護措施


1982年,明霞洞被青島市人民政府將公布為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旅遊信息


地理位置
明霞洞位於山東省青島市嶗山區王哥庄鎮上清宮北。
明霞洞
明霞洞
交通線路
乘坐青島公交304路、106路至埡口站下車步行上山即可到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