俯首聽命

俯首聽命

俯首聽命,讀音是fǔ shǒu tīng mìng ,是一個漢語詞語,出自《舊五代史·杜重威傳》第一百零九回:“召諸將會,告以降敵之間。諸將愕然,以上將既復,乃俯首聽命,遂連署降表。”

形容人馴服順從的樣子。

在句子中作謂語、賓語、定語;指非常馴服的樣子。

釋義


聽:服從,順從;命:命令。形容人馴順的樣子。

出處


《舊五代史•杜重威傳》第一百零九回:“召諸將會,告以降敵之間。諸將愕然,以上將既復,乃俯首聽命,遂連署降表。”

典故


低著頭聽從命令。形容馴服順從。宋.辛棄疾《美芹十論》:“彼不肯俯首聽命以為農夫下,故寧嬰城而守,以須王師而自為功也。”《宋史.太祖紀三》:“及其(太祖)發號施令,名藩大將,俯首聽命,四方列國,次第削平,此非人力所易制也。”《明史.許進傳》:“貢使每至關,率下馬脫弓矢入館,俯首聽命,無敢嘩者。”

近反義詞


近義詞

俯首帖耳、桀驁不馴、俯首貼耳、低眉折腰、唯唯連聲

反義詞

桀驁不馴、不卑不亢、桀驁不訓

用法搭配


運用

作謂語、賓語、定語;指非常馴服的樣子

例句

太監永遠是俯首聽命,甘當奴才的角色。

原文


少帝嗣位,與契丹絕好,契丹主連年伐晉,重威但閉壁自守。部內城邑相繼破陷,一境生靈受屠戮,重威任居方面,未嘗以一土一騎救之。每敵騎數十驅漢人千萬過城下,如入無人之境,重威但登陴注目,略無邀取之意。開運元年秋,加北面行營招討使。二年,領大軍下新州、滿城、遂城。契丹主自古北口回軍,追躡王師,重威等狼狽而旋,至陽城,為契丹所困。會大風狂猛,軍情憤激,府彥卿、張彥澤等引軍四齣,敵眾大潰,諸將欲追之,重威曰:“逢賊得命,更望復子乎!”遂收軍馳歸常山。先是,重威於州內括借錢帛,吏民大被其苦,人情咸怨,重以境內凋弊,十室九空,重威遂無留意,連上表乞歸朝,不俟報即時上路。朝廷以邊上重鎮,主帥擅離,苟有奔沖,慮失御備,然亦無如之何,即以馬全節代之,重威尋授鄴都留守。會鎮州軍食不繼,遣殿中監王欽祚就本州和市,重威私第有粟十餘萬斛,遂錄之以聞。朝廷給絹數萬匹,價其粟直。重威大忿曰:“我非反逆,安得籍沒耶!”三年冬,晉少帝詔重威與李守貞等率師經略瀛、鄚。師至瀛州城下,晉騎將梁漢璋與契丹接戰,漢璋死焉。重威即時回軍,次武強,聞契丹主南下,乃西趨鎮州,至中渡橋,與契丹夾滹水而營。十二月八日,宋彥筠、王清等率數千人渡滹沲,陣於北岸,為敵所破。時契丹游軍已至欒城,道路隔絕,人情危蹙,重威密遣人詣敵帳,潛布腹心。契丹主大悅,許以中原帝之,重威庸暗,深以為信。一日,伏甲於內,召諸將會,告以降敵之意,諸將愕然。以上將既變,乃俯首聽命,遂連署降表,令中門使高勛齎送敵帳,軍士解甲,舉聲慟哭。是日,有大霧起於降軍之上。契丹主使重威衣赭袍以示諸軍,尋偽加守太傅,鄴都留守如故。契丹主南行,命重威部轄晉軍以從,既至東京,駐晉軍於陳橋,士伍飢凍,不勝其苦。重威每出入衢路,為市民所詬,俯首而已。契丹下令括率京城錢帛,將相公私,雷同率配,重威與李守貞各萬緡,乃告契丹主曰:“臣等以十萬漢軍降於皇帝,不免配借,臣所不甘。”契丹主笑而免之。尋群盜斷澶州浮梁,契丹乃遣重威歸籓。三月,契丹主北去,至相州城下,重威與妻石氏詣牙帳貢獻而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