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管理
政治管理
政治管理就是國家權力按照某種特定的秩序和目標對政治生活進行自覺地、有計劃地約束或制約的一定方式。就是說,通過這種特殊的約束方式使政治生活的各方面都能按照某種既定的秩序和目標來運行和發展。
在權力制約關係的矛盾性和同一性的雙重驅使下,政治權力主體為了協調和解決利益關係中的利益矛盾,實現共同利益要求,必須承擔社會公共職能,實施對社會的管理,這一行為就是政治管理行為。
政治管理的有以下管理以實現公共生活的效率和公平為基本價值取向。
政府對社會政治生活的協調和控制。廣義泛指國家政權體系(主要是政府)對社會全部政治生活的調控,包括對國家行政機關的調控。狹義僅指政府對人民群眾政治生活的協調和控制。人們一般使用狹義的政治管理概念。政治管理涉及人們的公共政治生活,是統治階級維持社會穩定、秩序和保障國家機器正常運行的重要手段。
政治管理是一個歷史範疇,它適應統治階級維持政治統治的需要而產生,與政治統治有著密切的關係。從根本上說,任何政治管理都服務於一定階級的政治統治;而任何階級的政治統治總是通過政治管理等一系列社會職能而得以體現。政治管理與政治統治存在下列基本區別:①兩者的對象不同。政治管理的對象既包括統治階級內部的成員,也包括被統治階級的成員。而政治統治的對象則是被統治階級,不包括統治階級內部的成員。②兩者的主體不盡相同。政治管理的主體主要是政府,在現代社會,一些政治黨派(主要是執政黨)也不同程度地履行政治管理主體的職能;而政治統治實質是一個階級對另一個階級的統治,其主體不是具體的政權機關,而是整個統治階級。③政治管理和政治統治的方式不同。政治管理的方式主要是行政的和民主的,其基本方式有溝通、領導、策劃、組織、協調、控制、動員、灌輸、服務等;而政治統治的根本方式則是階級專政,即對敵對階級的暴力統治。
作為一種政府行為,任何國家的政治管理的根本目標都是維持統治階級的統治。在社會主義國家,政治管理的根本目標就是維護無產階級的統治,即維護生產資料的社會主義公有制以及與此相適應的經濟制度,維護社會主義民主以及與此相應的政治制度,維護與社會主義政治和經濟制度相適應的意識形態。政治管理的根本目標通過政治管理的任務得以具體化。由於根本目標的不同,不同國家的政治管理的具體任務也極其不同。一般說,政治管理的主要任務有:①維護現存的基本政治規範,增強民眾對這些政治規範的認同和支持。②維護現存政治機關的權威性和合法性,增強民眾對它的支持。③緩解各種利益的矛盾。④保障正常的社會秩序。⑤保證國家的各項政策法令得以順利貫徹執行。⑥促進本階級內部的民主生活。
政治管理主要有以下5個基本特徵:①它是少數人對多數人的管理,管理的主體主要是政府,群眾是管理的客體。②它主要是一種行為管理,管理的對象是人們的政治性行為,具體包括人們的政治思想、政治態度、政治言論和政治活動等,同時還重視對影響人們政治行為的社會環境進行管理。其管理的範圍是人們的公共政治生活,沒有進入公共政治生活領域的所有人類行為都不在政治管理的範圍之內。③它是一種自上而下的權力運行過程。④它是政府的職能,具有極大的權威性。⑤它所要解決的基本問題是政府與人民的關係問題。這一基本問題貫穿於政治管理的所有領域和整個過程之中。
傳統政治管理與現代政治管理有許多共同特徵,但它們在性質、作用、方式、手段等方面有著極其明顯的區別:①傳統政治管理的主體比較單一,一般局限於政府。現代政治管理的主體則多樣化,除了政府外,還有政治黨派。②傳統政治管理的範圍比現代政治管理的範圍要寬泛得多。③指導傳統政治管理的是專制主義,指導現代政治管理的主要是法制觀念、效率觀念和民主觀念。④傳統政治管理奉行經驗主義決策,而現代政治管理則推行科學決策。⑤在組織方式方面,傳統政治管理貪大求全,現代政治管理則採取專業化的協作。⑥在領導方面,傳統政治管理推行家長式的獨斷專行,現代政治管理則奉行民主式的集體負責制。⑦在對管理者的素質要求方面,傳統政治管理強調管理者外在的職權,而現代政治管理則強調管理者的內在才能。⑧在具體手段方面,傳統政治管理依靠手工式的管理手段,而現代政治管理則廣泛採用與工業化相適應的先進手段。
政治管理這一定義可以作以下理解:政治管理本質是權力主體以實現公共利益和協調不同利益矛盾的方式,實現政治權力主體的利益和要求;政治管理的重要功能是解決權力制約關係的內在矛盾;政治管理的行為內容是承擔社會公共職能和公共事務。
制約政治管理的狀態及發展方向的主要因素有:社會經濟關係的性質及經濟發展水平;社會的政治制度及政治民主化的程度;社會公共事務的複雜程度;公民的素質;社會環境的穩定係數;科學技術的發展程度。根據制約政治管理的這些變數,可以預期,各國的政治管理將呈現以下一般趨勢:政治管理比以往更加重要;政治管理中的社會自治將日益擴大;政治管理日趨現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