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波雷達

用於長距離探測

米波雷達,其頻段30~300MHz,波長為1m~10m,米波雷達屬於長波雷達,它帶有自己的發射機,主要用於長距離探測,對戰機的威脅相對較小。對於隱形飛行器的探測是通過多批次連續開機掃描來完成的。但是由於其自身有輻射源,很容易被對方發現並實施有效打擊。同樣可以發現隱形飛機還有無源雷達,在科索沃戰場上,南聯盟用無源雷達擊落了一架美國隱形F-117飛機,第一次向世界宣布隱形飛機失效。

歷史發展


早在上世紀50年代前,米波雷達已經成為各國防空網的主流雷達,但由於工作頻率較低,探測精度和解析度不高,所以一度淪為簡單和落後雷達的代名詞不受重視。與它形成對比的,是以分米波和厘米波為代表的微波雷達則成為各國爭相研究的“香餑餑”。

工作原理


俄羅斯東方-E米波有源相控陣雷達
俄羅斯東方-E米波有源相控陣雷達
隱身戰機主要通過外形的隱身設計和吸波塗層降低雷達的可探測。但就目前所有隱身戰機而言,仍然無法實現全方位和全電磁波段的所謂“全隱身”能力,特別是當戰機在執行任務時,掛載的導彈或者外部油箱等不具備隱身性能,大大增加了戰機被雷達探測到的可能性。而即便沒有外掛,隱身戰機也只有前部和腹部可實現對微波雷達的隱身,其隱身的電磁波段大都在0.3~29GHZ範圍,而米波雷達恰好避開了隱身戰機的隱身波段,這成為它能探測到隱身戰機的原因所在。
正是因為米波雷達“天然”擁有發現隱身戰機的“專長”,其探測距離較遠,體積重量也都不大,而且受天氣條件的影響小,電子對抗能力強,適宜放置在陸基、海基和空基平台上機動部署,因此許多軍事專業人士認為,相比之下,米波雷達的綜合優勢更好,理應承擔反隱身戰機的重任。不過,傳統的米波雷達多使用簡單的八木天線或老式網狀天線,缺點在於解析度差,探測精度低、不能測高、目標識別能力有限,而且由於不易消除地面反射波的影響,導致其低空探測能力弱、覆蓋空域不連續、抗干擾能力不足、陣地適應性差。而這些問題也正是導致米波雷達發展一度停滯不前的重要原因,也決定了如不加以改進的話,米波雷達“視力”不提高,只能側重於防空警戒,不能用於武器引導,無法對隱身戰機提供高質量的追蹤,難以成為當前反隱身戰機中的核心雷達。

未來發展


鑒於此,一些國家如今對米波雷達實施大力改進。一方面,設計新構型的陳列天線,另一方面,採用多基地、多收多發等先進數據傳輸與處理等技術,改善或克服傳統米波雷達精度不高等問題。同時,設法降低米波雷達的體積和重量,提高其掃描速度,並強化了高度測量,增加了速度測量,從而進一步優化了機動能力,大大提升了探測和電子對抗水平。如此發展下去,米波雷達將煥發青春,練就出一副“火眼金睛”,未來完全可能成為防空雷達網中的骨幹雷達,並在其他雷達或探測手段的輔助和配合下,在對抗隱身戰機時發揮中堅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