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節紅腫

關節紅腫

關節紅腫指關節表面的皮膚髮紅,伴有關節腫脹,可有疼痛、發熱等表現。可見於多種疾病。關節紅腫指關節表面的皮膚髮紅,伴有關節腫脹,可有疼痛、發熱等表現。可見於多種疾病。

病因


● 引起關節紅腫的原因有很多,常見的有類風濕性關節炎、系統性紅斑狼瘡、結核性關節炎、痛風性關節炎、骨質增生等。

常見疾病


● 1. 類風濕性關節炎
● 以炎性滑膜炎為主的系統性疾病。其特徵是手、足小關節的多關節、對稱性、侵襲性關節炎症,常見關節紅腫,呈對稱性多關節炎,常多於5個關節。易受累的關節有手、足、腕、踝及顳頜關節等,其他還可有肘、肩、頸椎、髖、膝關節等。
● 2. 系統性紅斑狼瘡
● 大量自身抗體與體內相應的自身抗原結合形成相應的免疫複合物,沉積在皮膚、關節、小血管、腎小球等部位。可見關節紅腫,部分出現關節積液。最常受累的關節是近端指間關節、腕關節、膝關節,有壓痛及晨僵,具有遊走性、一般不引起關節畸形。
● 3. 結核性關節炎
● 又稱結核病態反應性關節炎,多發生關節紅腫,關節炎併發結節性紅斑是結核變應的特徵。
● 4. 痛風性關節炎
● 進食肉類等高蛋白食物和飲酒後發病,半夜突發性關節紅腫熱痛,為非對稱性,最常見於足跖趾關節、踝關節、足背、拇趾關節、膝關節等迅速發展的關節紅腫,疼痛劇烈,次晨起床時疼得不能走路。多於數天或數周內緩解,部分患者可有全身癥狀,反覆發作,間歇期可正常。
● 5. 骨質增生
● 受累關節可見關節腫脹、壓痛,活動時有摩擦感或“咔嗒”聲,病情嚴重者可有肌肉萎縮及關節畸形。

檢查


● 1.實驗室檢查
● (1)一般檢查:血常規、尿常規、紅細胞沉降率、C反應蛋白、生化(肝、腎功能,A/G)、免疫球蛋白、蛋白電泳、補體等。
● (2)自身抗體:類風濕因子、抗環狀瓜氨酸抗體、類風濕因子IgG及IgA、抗核周因子、抗角蛋白抗體,以及抗核抗體、抗ENA抗體等。
● (3)遺傳標記:HLA-DR4及HLA-DR1亞型。
● 2.影像學檢查
● (1)X線片:關節X線片可見軟組織腫脹、骨質疏鬆及病情進展后的軟骨下骨硬化和(或)關節面囊性變、侵襲性骨破壞、關節面模糊、非對稱性關節間隙狹窄、關節融合及脫位。關節邊緣增生和骨贅形成或伴有不同程度的關節積液,部分可見遊離體或關節變形。
● (2)CT檢查:包括關節CT和胸部CT檢查。
● (3)關節MRI檢查:有助於發現骨髓水腫等類風濕關節炎患者的早期關節病變。
● (4)關節超聲:簡易的無創性檢查,對滑膜炎、關節積液及關節破壞有鑒別意義。
● 3.特殊檢查
● (1)關節穿刺術:檢查關節積液,包括培養、類風濕因子檢測等,偏振光檢測鑒別痛風的尿酸鹽結晶。
● (2)關節鏡及關節滑膜活檢:對關節炎的診斷及鑒別診斷有價值。

鑒別診斷


● 1. 類風濕性關節炎
● 多侵犯四肢小關節,為對稱性多關節炎,晨僵明顯,類風濕因子陽性,細菌學及病理學可予以鑒別。
● 2.化膿性關節炎
● 起病急,關節紅腫熱痛及壓痛明顯。主要通過細菌學及病理學檢查予以鑒別。

治療原則


● 針對關節紅腫的原發病進行治療,祛除誘因並控制關節炎的急性發作。
● 1. 藥物治療
● 抗風濕、抗結核、抑制尿酸生成、消炎鎮痛、激素等藥物治療。
● 2. 手術治療
● 早期及時徹底清除病灶壞死物,可縮短療程,防止畸形。還可採用膿腫穿刺和單純滑膜切除術。
● 3. 保護關節功能
● 急性期關節制動,癥狀緩解后適當活動,盡量保持關節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