撤縣設區

地區經濟發展的結果

撤縣設區一般是指市級行政單位將其下屬的縣級行政單位改設為區級的行政單位。撤縣設區必須經省、市政府同意,最後經過民政部和國務院同意,經實地考察方能批准。

實質上,撤縣設區是市(直轄市、地級市)通過行政手段將其所轄的縣(縣級市)調整為該市轄區(也就是市區)。

調整目的


撤縣設區,不是行政區劃的簡單變化,它是一個地區經濟發展達到一定程度的必然結果。撤縣設區,最主要的目的是為了提高城市化水平,促進經濟發展。民政部部長多吉才讓在談到撤縣設區問題時強調:“對於縣改區,要從市轄區調整入手,本著有利於行政管理、有利於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有利於環境的改善和人民群眾生活質量提高的原則進行。
中國地域遼闊,各大城市之間以及單個城市內部城區之間在區位、規模、經濟發展水平、產業特色等方面有較大差異,因此不能相互效仿、一哄而起。要從本地的實際情況出發,充分調查研究,按照精簡、效能的原則,合理調整大中城市市區行政區劃,從嚴控制縣改區,防止大中城市市區範圍不合理地盲目擴大。

調整標準


撤縣設區是有條件的,主要依靠國務院批轉民政部1993年38號文件《關於調整設市標準的報告》,由於近十多來經濟發展速度很快,各地撤縣設區的申請越來越多,為了適應形勢發展,民政部出台了一個《市轄區設置標準》(徵求意見稿),允許直轄市和地級市設立市轄區,其中市區總人口在300萬人以上的城市,平均每60萬人可設立1個市轄區。最小的市轄區人口不得少於25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不得少於10萬人。對於中心城市郊縣(縣級市)改設市轄區,須該縣(市就業人口中從事非農業人口不得低於70%;第二三產業產值在國內生產總值中的比重達到75%以上。改設市轄區的縣(市),全縣(市)國內生產總值、財政收入不得低於上一年本市市轄區對應指標的平均水平。

申報程序


撤縣設區有嚴格的程序。縣、市、地級市、省政府要統籌考慮,最後經過民政部和國務院同意,經實地考察方能批准。撤縣設區的流程一般為,市級政府對撤縣設區進行調研----》 確定撤縣設區的基本思路,並且和縣級政府進行交流獲取反饋----》將撤縣設區的總體方案上報省政府並請省政府轉報國務院----》民政部有時會對改區后的地名,區域等因素提出建議----》國務院批准,省政府批准,市政府宣布撤縣設區。

級別待遇


直轄市的縣設區后相應的官員行政級別不變仍享受正廳級待遇;如果是副省級市的縣設區后相應的官員行政級別提升為副廳級待遇,副省級市的縣相應的官員一般享受縣處級待遇;而地級市的縣設區后相應的官員行政級別不變享受正處級待遇。從享受的待遇上看只有副省級市的縣設區后相應的官員在住房標準、工資標準都會相應提高———由於既得利益,這的確可以說是一股不可忽視的、幹部推動“撤縣設區”是行政改革的推動力。
在一些地方,因為撤縣設區,區長的政治地位、待遇可能比縣長高一點,這是正常的,也無可厚非。我們應該承認並尊重基層官員的這種利益驅動力,監督、引導其真正為民做事。

相互區別


首先,與市政府關係不同,縣財權相對獨立
省、縣、鄉是憲法規定的地方政權。一般縣是一級行政機構,財權、人事權相對獨立,改成區后,財務統籌、機構人員調整市裡面統籌能力更大,也就是財務安排、人員機構將接受市裡的統籌安排,也就是說縣本身的自主權將縮小。將納入市的全面統籌管理範圍。撤縣設區體現的是城鄉一體化的發展方向,也為直轄市(地級市)城鎮化發展提供更大空間。
此外,縣變成區后,縣政府的部分組成部門可能變成市政府組成部門的分支機構。比如公安機關,如果是縣,就直接叫縣公安局,如果是區,就會叫某某市公安局某某分局。
第二,機構人員行政級別不變
在機構和人員的編製上不存在“高半格”的現象。如果是地級市,那麼市轄區和市管理的縣都是正處級單位;如果是直轄市,那市轄區和市轄縣都是廳級單位。
直轄市的市轄區內設有人代會,屬於一級政府,財權和人權也是相對獨立的,其權利基本與縣一致。另外,從直轄市區縣領導任命上看,縣委書記直接由省級黨委任命,區委書記也是由省級黨委任命,不存在“撤縣設區”後行政權力大小有變化的問題。
第三,發展功能各有側重
縣和區的另一個重要區別在於是否突出城市化管理。縣主要有廣大的農村地區和農村人口,而區則按照城市化管理,更多街道更少鄉鎮。
省、縣、鄉是憲法規定的地方政權,縣的財權、人事權相對獨立,改成區后,
一般來說,縣主要有廣大的農村地區和農村人口,而區則按照城市化管理,契合城鎮化發展的要求。
縣變成區后,財政、社會保障、公共服務會按照區的要求進行政策調整。隨著撤縣設區管理之後,將迎來發展的機遇,交通、教育、醫療衛生等基礎設施方面將有很大改善,接受國家投資方面也會按照城市轄區的標準配置。
第四、內涵變化
”例如陝西省西安市長安撤縣設區,所有幹部都面臨一個‘怎麼轉變,怎麼快轉變’的考驗。這種改變,同樣是革命性的。

主要優點


經濟更強

例如2002年四川省成都市溫江縣撤縣改區后,制約經濟發展的許多障礙得到消除,提升了新設區和中心城市的發展速度。
溫江縣在撤縣改區的第一年第二產業增加值比上一年增加了25.8%,極大促進了其工業化進程,GDP增長19%,財政收入增長28%。
而原新都縣的行政建制設置格局將成都市青白江區與成都市市中區隔離,阻礙了成都市發展,撤縣設區后,成都的都市區連成一個整體。成都市三環路、繞城高速公路、成彭路、成青路穿越新都,成都市經濟和市政設施正迅速向新都及外圍擴展。
“撤縣設區給高陵能帶來啥好處?一個明顯的好處,就是縣的城市基礎設施將納入城市整體規劃,2012年西安市給雁塔區的城建投資是8.9億元,而給高陵縣只有30萬元。為什麼?因為縣屬於相對獨立的經濟區域,城建資金按要求大多數需要自籌解決。

空間更大

縣改區后,一方面,消除了制度方面的障礙,使成都的區域經濟發展空間增大。
另一方面,兩地土地價值升高,土地置換更加順利,有利於產業結構布局的調整,進而促進城市經濟的可持續發展,使城市功能組織可以在更大的區域範圍內展開。

城市化高

交通、通訊、能源等基礎設施和文教、衛生等服務設施都將在市裡的統一規劃下得到大大加強,城區的硬環境得到大大改善。
2001年,溫江縣城建成面積13.5平方公里,非農業人口比重僅為27.92%;改區后城區面積23.5平方公里,非農業人口比重達42.91%,城市化率由34.42%提高到50.3%。

資源更優

區劃調整后,市區將實行統一規劃,著手在郊區縣(市)建設相對集中、富有特色的工業園和開發區,產業布局更加合理,基礎設施、市政公用設施統一建設、共享共用,實現了資源的優化配置。
社會事業方面,傳統的市、縣兩套社會服務體系被功能強大、級配合理、覆蓋面廣的中心城市服務網路所取代。
區的城市基礎設施將納入城市整體規劃,無疑還有利於區的基礎設施建設。因為縣屬於相對獨立的經濟區域,城建資金按要求大多數需要自籌解決。
此外,撤縣設區、融入市區后,城市名聲、品牌效應延伸到郊區,將吸引眾多的投資者和買房置地者。

撤縣變化


例如陝西省西安市長安撤縣設區,說明長安告別了以農業為主的發展道路,而融入了西安市大都市圈,邁上了城市化和工業化發展道路的新台階。區和縣的差別,給購房者和投資者的心理影響很大。郊縣撤縣設區后,給人的感覺,離城市更近了。加上房地產商和投資者增加,郊區的人氣旺了。
撤縣設區最大的變化,幹部群眾思想觀念的變化。經濟相對獨立的縣,主要以農業為主,幹部群眾富民強縣的主要思路是以農為主,而區則不同,區作為大城市的一部分,其主要目標將是經營城市、管理城市,以城市化帶動農村和農民走向富裕。名稱變了,思路變了,步子也就變了。鄉、鎮改成街道辦事處,就給基層幹部很大壓力。因為他們的工作方法也必須變,不能光會站在田間地頭抓農業,而應該圍繞城市化的大交響曲做文章。從農村到城市化,所有幹部都面臨一個“怎麼轉變,怎麼快轉變”的考驗。這種改變,同樣是革命性的。

歷年變更情況


年份數量批複日期原縣名稱隸屬直轄市/地級市批複文號市轄區名稱
2013年8個1月18日臨桂縣廣西壯族自治區桂林市國函〔2013〕17號臨桂區
2月8日樂都縣青海省海東市23樂都區
溧水縣江蘇省南京市24溧水區
高淳縣高淳區
6月28日達縣四川省達州市73達川區
潮安縣廣東省潮州市74潮安區
10月18日紹興縣浙江省紹興市112柯橋區
梅縣廣東省梅州市113梅縣區
2014年16個1月25日電白縣廣東省茂名市國函〔2014〕12號電白區
5月2日贛榆縣江蘇省連雲港市56贛榆區
璧山縣重慶市58璧山區
銅梁縣銅梁區
9月9日鄖縣湖北省十堰市118鄖陽區
沾化縣山東省濱州市119沾化區
雲安縣廣東省雲浮市120雲安區
開封縣河南省開封市121祥符區
欒城縣河北省石家莊市122欒城區
10月20日陵縣山東省德州市139陵城區
彭山縣四川省眉山市140彭山區
陽東縣廣東省陽江市141陽東區
昌都縣西藏自治區昌都市143卡若區
12月13日高陵縣陝西省西安市158高陵區
永定縣福建省龍岩市159永定區
平壩縣貴州省安順市160平壩區
2015年23個2月16日武鳴縣廣西壯族自治區南寧市國函〔2015〕36號武鳴區
廣豐縣江西省上饒市37廣豐區
平安縣青海省海東市38平安區
陝縣河南省三門峽市39陝州區
3月16日林芝縣西藏自治區林芝市51巴宜區
4月28日滿城縣河北省保定市73滿城區
清苑縣清苑區
徐水縣徐水區
潼南縣重慶市74潼南區
榮昌縣榮昌區
7月23日寧河縣天津市119寧河區
靜海縣靜海區
撫寧縣河北省秦皇島市121撫寧區
洞頭縣浙江省溫州市122洞頭區
新建縣江西省南昌市123新建區
10月13日密雲縣北京市182密雲區
延慶縣延慶區
堆龍德慶縣西藏自治區拉薩市185堆龍德慶區
華縣陝西省渭南市186華州區
12月3日銅陵縣安徽省銅陵市206義安區
雙流縣四川省成都市207雙流區
江川縣雲南省玉溪市208江川區
橫山縣陝西省榆林市209橫山區
2016年27個1月7日宣化縣河北省張家口市國函〔2016〕5號宣化區
萬全縣萬全區
崇禮縣崇禮區
遼中縣遼寧省瀋陽市6遼中區
定陶縣山東省菏澤市7定陶區
乃東縣西藏自治區山南市8乃東區
3月20日大窪縣遼寧省盤錦市53大窪區
沾益縣雲南省曲靖市54沾益區
柳江縣廣西壯族自治區柳州市55柳江區
遵義縣貴州省遵義市56播州區
安縣四川省綿陽市57安州區
6月8日崇明縣上海市97崇明區
薊縣天津市98薊州區
開縣重慶市99開州區
洪澤縣江蘇省淮安市100洪澤區
安塞縣陝西省延安市104安塞區
墾利縣山東省東營市105墾利區
9月14日贛縣江西省贛州市156贛縣區
肥鄉縣河北省邯鄲市157肥鄉區
永年縣永年區
11月24日梁平縣重慶市185梁平區
武隆縣武隆區
郫縣四川省成都市186郫都區
戶縣陝西省西安市188鄠邑區
晉寧縣雲南省昆明市187晉寧區
許昌縣河南省許昌市189建安區
東鄉縣江西省撫州市191東鄉區
2017年5個7月18日九江縣江西省九江市國函〔2017〕104號柴桑區
羅江縣四川省德陽市106羅江區
達孜縣西藏自治區拉薩市107達孜區
南鄭縣陝西省漢中市108南鄭區
那曲縣西藏自治區那曲市109色尼區
2018年8個2月9日大同縣山西省大同市國函〔2018〕22號雲州區
余江縣江西省鷹潭市23余江區
馬龍縣雲南省曲靖市24馬龍區
6月19日濟陽縣山東省濟南市86濟陽區
長治縣山西省長治市87上黨區
屯留縣屯留區
株洲縣湖南省株洲市88淥口區
宜賓縣四川省宜賓市89敘州區
2019年6個6月27日上饒縣江西省上饒市國函〔2019〕59號廣信區
茌平縣山東省聊城市60茌平區
淮陽縣河南省周口市61淮陽區
田陽縣廣西壯族自治區百色市62田陽區
11月6日太谷縣山西省晉中市104太谷區
湟中縣青海省西寧市106湟中區
2020年7個6月5日任縣河北省邢台市國函〔2020〕78號任澤區
南和縣南和區
蕪湖縣安徽省蕪湖市80灣沚區
繁昌縣繁昌區
長島縣山東省煙台市81蓬萊區
新津縣四川省成都市82新津區
水城縣貴州省六盤水市83水城區
2021年3個1月29日鳳翔縣陝西省寶雞市國函〔2021〕X號鳳翔區
2月3日長泰縣福建省漳州市不詳長泰區
2月3日沙縣福建省三明市不詳沙縣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