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紅雞草的結果 展開
- 紅雞草
- 岩柏枝
紅雞草
紅雞草
土生或石生,直立,高20-55厘米,具一橫走的地下根狀莖和遊走莖,其上生鱗片狀淡綠色的葉。
主莖中上部羽狀分枝,不呈“之”字形,無關節,禾稈色或紅色,不分枝的主莖高(5-) 10-25厘米,主莖下部直徑1-3毫米,莖圓柱狀,不具縱溝,光滑無毛,內具維管束1條;側枝5-8對,2-3回羽狀分枝,小枝較密排列規則,主莖上相鄰分枝相距2-6厘米,分枝無毛,背腹壓扁,末回分枝連葉寬2.5-4毫米。葉(除不分枝主莖上的外)交互排列,二形,草紙或紙質,表面光滑,邊緣不為全緣,具白邊,不分枝主莖上的葉排列較疏,不大於分枝上的,一形,綠色,黃色或紅色,三角形,鞘狀或緊貼,邊緣有細齒。主莖上的腋葉不明顯大於分枝上的,卵形或闊卵形,平截,分枝上的腋葉對稱,卵形,1.0-2.2毫米×0.4-1.0毫米,邊緣有細齒。中葉不對稱,小枝上的葉卵圓形,0.6-1.8毫米×0.3-0.8毫米,覆瓦狀排列,背部不呈龍骨狀或略呈龍骨狀,先端與軸平行或頂端交叉,並具芒,基部斜,近心形,邊緣有細齒。側葉不對稱,主莖上的較側枝上的大,2-3毫米×1.2-1.8毫米,分枝上的側葉卵狀三角形,略向上,排列緊密,1.0-2.4毫米×0.5-1.8毫米,先端急尖,邊緣有細齒,上側邊緣基部擴大,變寬,但不覆蓋小枝,邊緣有細齒,下側邊緣基部略膨大,近全緣(基部有細齒)。孢子葉穗緊密,四稜柱形,單生於小枝末端,5.0-15毫米×1.4-2.8毫米;孢子葉一形,卵狀三角形,邊緣有細齒,具白邊,先端漸尖,龍骨狀;大孢子葉分佈於孢子葉穗中部的下側。
主要分佈在我國江南地區。
提取物(可能為醛類成分)在體外及整體動物均有加速血凝及止血作用,可延遲纖維蛋白的溶解,能增加兔末梢血液中血小板總數,白細胞數亦有升高。
很低,對小鼠靜脈注射人用量的125倍,觀察3天,活動無異常。
【中藥化學成分】含異茴香豆精(isopimpinellin),β-谷甾醇,棕櫚酸,硬脂酸。
【來源】為卷柏科卷柏屬植物江南卷柏Selaginella moellendorfii Hieron.,以全草入葯。四季可采,洗凈,曬乾。
【性味歸經】辛、微甘,平。
【功能主治】清熱利濕,止血。用於急性黃疸型肝炎,全身浮腫,肺結核咯血,吐血,痔瘡出血;外用治外傷出血,燒燙傷。
【用法用量】 0.5~2兩;外用適量,研末撒敷或調敷患處。
【摘錄】《全國中草藥彙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