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動檢測技術及儀錶控制系統

自動檢測技術及儀錶控制系統

《自動檢測技術及儀錶控制系統》完全從一個新的角度,即從系統的角度出發,重新分析和組織過去相對獨立的知識,並將新技術的發展系統地、有機地融合進去。本書的基本框架由四個板塊組成:基礎技術理論;過程參數檢測技術;儀錶系統分析;系統控制技術。

基本介紹


作 者:張寶芬,張毅曹麗編著
出版項:化學工業出版社 / 2003-1-1
定價:¥30.00
叢編項:面向21世紀課程教材
裝幀項:平裝 23cm / 309
ISBN號:7502528000/ TP274
【圖書簡介】
本書完全從一個新的角度,即從系統的角度出發,重新分析和組織過去相對獨立的知識,並將新技術的發展系統地、有機地融合進去。本書的基本框架由四個板塊組成:基礎技術理論;過程參數檢測技術;儀錶系統分析;系統控制技術。每個板塊都包含了相關技術的最新知識,包括多感測器的複合檢測、智能感測器智能儀錶、虛擬儀錶、現場匯流排技術、多媒體技術、網路化技術等。在引入新知識的同時,不忘加強基礎理論知識的組織,對檢測技術和儀錶系統進行了循序漸進的分析和描述。整個教材體現出一個鮮明的觀點:以系統為主軸,把檢測和儀錶貫穿到控制系統中,三者構成一個不可分的整體,將原有的、相對獨立的知識有機地融合起來,給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覺。與現有的同領域相關教材相比,本書著重在以下方面體現出了自身的獨到之處。(1)在教材內容的安排和論述上充分突出系統化的概念,從系統的角度分析和討論各種檢測技術、儀錶系統及其在整體系統中的作用。以多年教學工作總結出的被控(測)系統為主線,分別就檢測技術和儀錶系統兩大部分進行逐一討論,並在此基礎上分析各種系統控制技術。(2)全書重點以理論分析為先導,注重原理分析,在此基礎上以功能塊為最小單位討論各種應用實例和實現,以減少了在電路分析上的篇幅。(3)將檢測和儀錶各部分模型化、數學化和抽象化,將各種理論和方法在檢測和儀錶中的應用綜合化,以形成自身的理論體系。(4)把一些新的研究成果引入教材,表現出教材的先進性和當代氣息。本書積累了作者多年的教學經驗和科研成果,思路新、體系完整、覆蓋面廣、論述深入淺出,能較好地適應21世紀的教學改革
【圖書目錄】
第一篇 基礎知識引論
1 緒論
1.1 檢測儀錶控制系統
1.1.1 典型檢測儀錶控制系統
1.1.2 檢測儀錶控制系統結構分析
1.2 基本概念
1.2.1 測量範圍、上下限及量程
1.2.3 靈敏度和解析度
1.2.4 誤差
1.2.5 精確度
1.2.6 滯環、死區和回差
1.2.7 重複性和再現性
1.2.8 可靠性
1.3 檢測儀錶技術發展趨勢
思考題與習題
2 誤差分析基礎及測量不確定度
2.1 檢測精度
2.2 誤差分析的基本概念
2.2.1 真值、測量值與誤差的關係
2.2.2 幾種誤差的定義
2.2.3 測量的準確度與精密度
2.3 誤差原因分析
2.4 誤差分類
2.5 誤差的統計處理
2.5.1 隨機誤差概率及概率密度函數的性質
2.5.2 正態分佈函數及其特徵點
2.5.3 置信區間與置信概率
2.6 誤差傳遞法則
2.6.1 誤差傳遞法則
2.6.2 不等精度測量的加權及其誤差
2.7 誤差估計
2.7.1 平均值的誤差表示方法
2.7.2 平均值與標準偏差的無偏估計
2.7.3 測量次數少的誤差估計
2.8 粗大誤差檢驗
2.9 測量不確定度
2.9.1 測量不確定度的由來
2.9.2 測量不確定度的分類
2.9.3 測量不確定度的評定方法
2.10 最小二乘法及其應用
2.10.1 最小二乘法原理
2.10.2 最小二乘法在多元間接檢測中的應用
2.10.3 最小二乘法在曲線擬合中的應用
思考題與習題
3 檢測技術及方法分析
3.1 檢測方法及其基本概念
3.1.1 開環型檢測與閉環型檢測
3.1.2 直接檢測與間接檢測
3.1.3 絕對檢測與比較檢測
3.1.4 偏差法與零位法
3.1.5 強度變數檢測與容量變數檢測
3.1.6 微差法
3.1.7 替換法
3.1.8 能量變換與能量控制型檢測元件
3.1.9 主動探索與信息反饋型檢測
3.2 檢測系統模型與結構分析
3.2.1 檢測系統的基本功能
3.2.2 信號轉換模型與信號選擇性
3.2.3 檢測系統的結構分析
3.3 提高檢測精度的方法
3.3.1 時域信號選擇方法
3.3.2 頻域信號選擇方法
3.4 多元化檢測技術
3.4.1 多元檢測與檢測方程式
3.4.2 多元複合檢測
3.4.3 多元識別檢測
3.4.4 構造化檢測
3.4.5 多點時空檢測
思考題與習題
第二篇 過程參數檢測技術
4 溫度檢測
4.1 測溫方法及溫標
……
第三篇 儀錶系統分析
第四篇 系統控制技術
第五篇 現代檢測與儀錶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