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約

脾約

病名,便秘的一種。指脾虛津少,腸液枯燥以致大便艱澀難出的病證。出《傷寒論·辨陽明病脈證並治》。《註解傷寒論·辨陽明病脈證並治法第八》:“胃強脾弱,約束津液,不得四布,但輸膀胱,致小便數,大便難,與脾約丸。”《三因極一病證方論·秘結證治》:“或飲食燥熱而成熱中,胃氣強澀,大便堅秘,小便頻數,謂之脾約。”《雜病源流犀燭·大便秘結源流》:“脾約,液枯證也。仲景論陽明傷寒,自汗出,小便數,則津液內竭,大便必難,其脾為約,脾約丸主之。蓋液者,肺金所布,肺受火爍,則津液自竭,而不能行清化之令,以輸於脾,是肺先失傳送之職,脾亦因爽轉輸之權,而大便有不燥結者乎,但仲景以脾約丸主之。……當大病後或東南人虛羸,恐雖熱甚,而偶誤服此,必脾愈弱而腸愈燥也。故本病只宜以滋養陰血,使陽火不熾為上。宜當歸潤燥湯、蓯沉丸、潤腸丸。”

簡介


● 英文名稱:Splenic Constipation
● 學科來源:中醫藥學—臨床分科—內科

古籍摘選


● 脾約,液枯證也。仲景論陽明傷寒,自汗出,小便數,則津液內竭,大便必難,其脾為約,脾約丸主之。(《雜病源流犀燭·大便秘結源流》)

名詞解釋


● 胃強脾弱,脾虛津少,以小便數,大便硬,數日不行,口乾腹脹,納食尚可等為主要表現的疾病。

術語在線


● 引自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術語在線

百科解讀


● 脾約是指以小便頻數,大便秘結,數日不行,伴有口乾、腹脹,但納食尚可等為主要表現的疾病。

疾病特點

● 本病大多表現為大便秘結的同時出現小便頻數,且不大便數日無所苦。

病因病機

● 《註解傷寒論·辨陽明病脈證並治》中記載:“胃強脾弱,約束津液,不得四布,但輸膀胱,致小便數,大便難。”
● 本病大多因過食辛辣之物,導致胃熱熾盛;或因外感之邪,入里化熱,熱犯胃腑所致。胃熱旺盛,傷及脾陰,導致脾陰不足,脾不能為胃行其津液,從而引起腸道失潤,大便秘結。同時因為胃熱下迫膀胱,從而引起小便頻數。

現代醫學範疇

● 現代醫學中的習慣性便秘有時可表現為大便乾燥,但小便頻數,出現這種表現可參照本病進行辨證施治。

治則治法

● 本病的治療應遵循瀉熱潤燥,緩通大便之法。
● 可選用《傷寒論》及《金匱要略》中的經典名方麻子仁丸進行加減治療,脾約丸、當歸潤燥湯、蓯沉丸、潤腸丸也是治療本病的經典名方。
● 此外,推拿治療對於本病也有較好的療效。可選用一指禪推中脘、大橫、關元;順時針方向摩腹;順時針方向揉小腹;按、揉中脘、大橫、天樞、大巨、水道、足三里等穴位的方式進行治療。
● 平時生活中還可自行運用腹部運氣,繞臍按摩、按摩左腹等簡便易行的手法以緩解便秘的癥狀。

參考文獻


● [1] 世界衛生組織(西太平洋地區).北京大學第一醫院中西醫結合研究所,譯.WHO西太平洋地區傳統醫學名詞術語國際標準。北京:北京大學醫學出版社,2009.
● [2] 張伯禮,吳勉華。中醫內科學。新世紀第四版。北京:北京中醫藥出版社,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