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蔡士英的結果 展開

蔡士英

革命烈士

姓名 蔡士英,性別:男,民族:漢族,籍貫:禮紀鎮太陽村,出生年月:1905年6月,犧牲日期:1937年06月。

人物簡介


出生在貧苦的農民家庭。家境清貧,父親蔡秀梅勤勞樸實,除了耕種外,還靠砍柴燒炭度日。蔡士英8歲時就跟隨母親下田勞動,替地主放牛。蔡士英少年聰明好學,有渴求知識、追求真理的慾望,因家境貧寒,付不起學費而無法上學讀書。他的夥伴章禮、吳以新都到南山小學讀書,心裡十分羨慕。為了學習文化,追求知識,他在白天替地主放牛時,總會偷偷到太陽廟聽私塾先生講課。
有一天,蔡士英乾脆把牛拴在樹上聽課去了。晚上地主婆發現牛吃不飽,叫來蔡士英問話。蔡士英被打得遍體鱗傷,躺在牛棚里,母親知道后才把他背回家。蔡士英的好學精神得到老師的憐惜,決定免費收他為夜班正式學生。蔡士英非常珍惜這個難得的機會,刻苦攻讀,學業優異,受到老師和同學的敬佩。課餘時間同學們都喜歡接近他,向他請教,實際上成了班中的輔導員。平時他和章禮、吳以新等同學在一起,談論封建社會的罪惡,指出地主階級對貧苦人民的剝削和壓迫,過著花天酒地的生活,廣大勞苦大眾卻饑寒交迫,這太不公平,在他的幼小心靈里便萌芽了階級仇恨。

人物經歷


1925年春,蔡士英進入嘉積仲凱農工職業學校軍事科學習。192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同年夏,蔡士英離開學校回到萬寧縣太陽村。他從學校帶回一本《北京學生宣言書》組織村裡進步青年學習,利用太陽廟私塾辦夜校,向男女青年灌輸革命思想,宣傳馬列主義,引導青年走上革命道路。
他同陳翼甫、李家棋等10多位青年組成宣傳隊,蔡士英任隊長,章禮任副隊長,自編話劇《起來,饑寒交迫的人們》深入到合山、馮家、三水、后坑、石幕堂等村莊宣傳演出,號召農民打倒土豪劣紳,在秘密活動中又吸收了一批青年加入黨組織,於1926年冬,在太陽廟成立太陽黨支部,蔡士英任黨支部書記及萬寧二區農民協會主席。
為了保護紅色政權,蔡士英組織農民自衛軍,發動群眾捐款購買武器,並製造土槍、土炮、長矛、大刀等武器。蔡士英還發動反動團董陳開拔的胞弟陳開養做陳開拔的思想工作,迫使陳開拔把武器交給農會。有一回,蔡士英組織農民與反動團董卓士舜作鬥爭,然後將其游村示眾,大快民心。
1927年夏,吳開東、楊德茂等反動民團糾集100多人從太陽河的北岸進犯太陽村,蔡士英帶領農軍分三路出擊。戰鬥從上午開始,僅用半天時間農軍便打退吳、楊的進攻,三路軍當天在馬坡勝利會師,這次戰鬥打死打傷敵軍多人,繳獲一批武器彈藥。
1928年初,根據瓊崖特委指示,在爭耒嶺一帶紅色區域,大力發展革命力量。1月10日(舊曆十二月初十),由蔡士英率領一個連約100多人到爭耒嶺下的爭耒村駐紮,建立爭耒嶺革命根據地,由蔡士英任黨代表,黃纏有任連長。爭耒嶺革命根據地的建立,引起了敵人的恐慌和仇視,1月16日,駐萬城的葉肇部一個連糾合鍾啟秀、陳文秀、吳開東、鄭海寧等地方反動民團300多人進攻爭耒嶺。
為了反擊敵人的反動氣焰,22日夜,蔡士英帶領紅軍連攻打貢舉墟的陳文秀民團,殲敵10多人,陳文秀被擊傷,繳獲一批槍支彈藥。接著,1月29日(正月初七),蔡士英、陳翼甫等爭耒嶺紅軍領導人,組織當地農軍、少先隊的革命群眾上千人,配合瓊崖東路軍總指揮徐成章率領從陵水帶來的第一營工農革命軍進攻萬寧縣城,但由於交通員被抓,雙方失去聯繫,行動不一致,攻城不成功。後來,爭未嶺革命根據地也被敵人擊破。為了保存革命力量,蔡士英帶領紅軍骨幹陳士偉等10多人撤退到深山隱蔽。由於敵強我弱,力量過於懸殊,難以就地堅持鬥爭。同年7月,蔡士英帶領工農紅軍上六連嶺,堅持鬥爭。
1931年3月26日,蔡士英出席全瓊工農兵代表大會,被選為瓊崖蘇維埃政府執行委員,不久被委任為瓊崖工農紅軍司令部政委(據烈士證)。1937年6月在定安縣嶺門頭遭敵人包圍。為了保護黨的機密文件,蔡士英與敵人展開激烈戰鬥,壯烈犧牲,時年32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