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柴股份有限公司

全國農機行業及常州市第一家上市公司

常柴股份有限公司是全國農機行業及常州市第一家上市公司,目前同時擁有A股和B股,總股本3.74億股,其中國家持股佔31.43%,法人持股佔2.69%,上市A股佔39.16%,上市B股佔26.72%。到2005年底,公司擁有2家控股子公司、10家參股子公司;企業總資產18.30億元,凈資產9.02億元,在冊職工3845人;擁有1100多台套主要設備,具有年產120萬台單缸柴油機、10萬台多缸柴油機、4萬餘噸鑄件、合資生產15萬台汽油機生產能力。常柴至今已累計生產柴油機1800多萬台,並曾先後出口到78個國家和地區,國內市場佔有率居行業第一。

公司規模


2005年,常柴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公司)生產柴油機112.20萬台,比上年增長4.56%;銷售柴油機111.30萬台,增長5.75%,其中多缸機銷售6.04萬台,增長19.84%;完成產品銷售收入20.38億元,增長18.48%;實現利潤3820萬元。至年底,公司總資產19.26億元,凈資產9.18億元,資產負債率52.33%期末職工人數4218人。
推進“單缸求變創特色,多缸求高上台階”差異化競爭戰略。2005年,公司全力做好L系列柴油機的填平補齊和完善工作;R系列實施特色化改造;ZN390T柴油機通過美國環保總署EPA認證后,5月,公司產品又通過歐盟非道路ⅢA階段排放認證,取得出口歐洲市場的綠色通行證,成為國內第一個獲得此項認證的柴油機生產企業;重點開發的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新品4L88柴油機排放達歐II標準,在國內同行、同類機型中居領先水平,為公司進軍汽車行業提供技術保障。
調整市場結構。2005年,受國家宏觀政策影響,傳統農用運輸車市場繼續萎縮,大中型拖拉機和聯合收割機呈熱銷局面,輕型載貨汽車保持一定增長。公司在擴大流通銷售份額同時,積極拓展海外市場,圍繞汽車、大中型拖拉機、聯合收割機等多缸配套領域重點突破,與長城皮卡、東風輕卡、常拖輪拖等產品建立穩定配套關係,通過調整結構探求市場增量。
整合生產資源。2005年,公司投入資金1175萬元,對17個技改項目實施立項攻關,提升工藝裝備能力;採購部推進價值工程,優化供應體系;生產部結合“小批量、多品種”特點,合理調度,保障生產,形成快速生產反應機制;全面開展班組建設,推進5S管理,加強成本核算,為2006年重點品種的生產夯實基礎。
學習TS質量標準,增強質量意識,質量保障體系運行穩定。2005年,公司農用及車用柴油機全部一次通過國家級、省級監督抽查,並先後獲得“中國名牌”和“江蘇省質量管理獎”稱號。公司委託上海某專業諮詢公司進行ISO/TS16949培訓和貫標工作,提高質量標準及質檢技能,滿足汽車行業對產品質量的更高要求。加強供應商零部件入庫管理,不達標的配套廠家被停供整改,有效增強供應體系的質量保障能力。
依法治企,運用法律手段為公司經營健康發展保駕護航。2005年,公司加強合同簽訂、債務擔保、欠款清收、案件訴訟等管理,通過重大合同項目律師審核制、重大決策法律意見書制、訴訟案件風險代理制、法律事務專人督辦制等舉措,使公司法律事務管理工作變得更加主動和有效。通過培養,公司逐步建立起一支內部法律人員專業隊伍。
推行目標管理,加強內部考核與審計,實現降本增效。2005年,公司與主要經營部門和管理部門簽訂責任考核書,將公司的銷量、利潤、管理費用、財務費用等指標量化分解到各個部門,通過加強管理,進一步控制消耗、降低成本。此外,公司強化審計管理,實行合同章使用登記制度,嚴格進行基建、價格審計,對16個技改項目及公司維修項目共675項合同進行審核,核減金額達104.47萬元。
實施人才工程,提高隊伍素質。2005年,公司以人力資源能力建設為主題,貫徹實施人才工程,強化專業知識和技能培訓,主動出擊市場,上網尋才、上門求才,共招聘應屆大學生20名、引進營銷專才2名、招收工人213名。為完善現有分配製度,公司優化工資結構,設立職務津貼,使員工收入隨著公司效益增長逐步提高,將員工職業生涯規劃與企業發展遠景緊密結合,充分調動員工的工作積極性。
常柴股份有限公司領導人
董事長張駿原
黨委書記呂偉民
總經理薛國俊
監事會主席呂偉民
副總經理石建春朱新民
總工程師何建光
常柴自主知識產權碩果累累
2005年,公司自主開發研製的4L68柴油機,成功配套長城汽車股份有限公司的“長城柴神”皮卡車,該款柴油皮卡車不僅功率大、扭矩大、時速快、經濟省油、污染低,而且外觀亮麗、做工精細,深受用戶青睞。2006年7月1日起,國家將對汽車用柴油機實行歐Ⅱ排放標準,公司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4L88、4B28機型相繼達標,先後配套長城汽車股份有限公司“長城柴神”和上海萬豐客車製造有限公司“萬豐柴油王”,在國內同類機型、同類配置中均處領先水平,標誌著常柴以自主知識產權優勢,產品結構調整取得突破性進展,成功進軍汽車領域。
常柴品牌價值上升至17.5億元
8月6日,由世界品牌實驗室和世界經理人周刊聯合主辦的世界品牌大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召開,會上發布了2005年“中國500最具價值品牌”排行榜,“常柴”以17.5億元人民幣的品牌價值列排行榜第323位。
世界品牌實驗室已連續兩年開展此項活動,“常柴”均入選其中。這標誌著“常柴”的品牌戰略、品牌價值、品牌形象已得到國際專業品牌機構的認可。雖然常柴的排名從319位退後到323位,但品牌價值卻由15.81億元上升至17.5億元。全國機械行業只有29個企業榜上有名,而小缸徑柴油機專業生產廠家僅“常柴”1個上榜。
年內,“常柴”品牌獲得由中國名牌戰略推進委員會授予的“中國名牌”稱號,並在香港召開的世界經營者大會上,入選2005年內燃機類十大“中國最具影響力品牌”排行榜。

企業實力

“常柴”牌商標在國內生產資料類產品中最早被認定為中國馳名商標,長期以來公司不斷加強質量管理,在全國同行業中率先通過了ISO9000質量體系認證,建立起了完善的質量保證體系。2005年,常柴榮獲首批單缸柴油機“中國名牌產品”稱號,常柴品牌入選2005年度內燃機類十大“中國最具影響力品牌”排行榜。2006年,常柴以18.10億元的品牌價值名列2006“中國500最具價值品牌”排行榜第319位。
常柴擁有國內先進的內燃機製造設備和技術,從上世紀八、九十年代起,先後從美國、德國、瑞士、奧地利等國引進了先進的鑄造、加工及內燃機檢測試驗設備,擁有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和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目前企業技術中心共擁有包括博士在內的各類專業技術人員500多名,科研、技術力量雄厚,為企業設計製造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優質產品奠定了良好的軟硬體基礎。到2005年底止,常柴共獲得國家專利42項,取得科研成果及四新項目500餘個,並有十多款多缸柴油機通過了歐Ⅱ排放標準,通過了美國EPA認證和歐盟EC認證,處於國內同行業領先水平。
近年來,常柴制定了“立足農機、做強動力,進軍汽車領域”的發展戰略,提出了“二次創業”的口號,不斷整合資源,加快技術升級,做強主業,做強動力,加快開發高技術含量的單缸、多缸柴油機,實現產業優化升級,獲得了廣泛的發展空間。

前景展望

在“十一五”期間,常柴將以建設“百年常柴、百億集團”為企業的發展遠景和戰略發展目標,以規劃和建設好常柴工業園為重點發展項目,立足當前,放眼長遠,堅持可持續發展與和諧發展,在更高起點上實施產品結構、市場結構、人力資源結構、產業結構、股權結構五大結構調整,到2010年實現產銷內燃機160萬台、銷售收入50億元、利潤2億元、企業總資產達到50億元的目標,在此基礎上,再通過幾年的努力,發展到年銷售收入100億元、內燃機年產銷量200萬台的經濟規模,努力把常柴建設成國內一流、國際知名的現代化的發動機製造企業。

公司業務


產品與服務

目前常柴主要生產單缸、多缸中小功率柴油機,是全國小柴行業中產品品種最全、功率覆蓋面最廣、質量最優、知名度最高、主導產品均有自主知識產權的企業。常柴目前擁有的單缸柴油機主要有S、ZS、R、F、L、D、SQD、H八大系列產品,多缸柴油機主要有75-80、85-90、4L、102四大系列產品,功率範圍1.7~72千瓦,共有了1000多個品種。常柴產品廣泛應用於皮卡、輕卡、低速載貨汽車、拖拉機、聯合收割機、發電機組、工程機械、船舶等領域。
常柴構建了覆蓋全國的銷售服務網路,擁有14個銷售分公司、43個銷售服務中心、400多個服務網點和453家特約維修站,服務網點遍布城鄉各地,在全國中小功率柴油機行業中,最為齊全,覆蓋面最廣,能為客戶提供優質、高效、及時的服務。

市場營銷

國內
常柴堅持以市場為中心,不斷地探索適應市場發展的營銷新思路,實行“整機銷售、零配件供應、三包服務、資金回籠、信息反饋”五位一體的管理辦法,構建了覆蓋全國的銷售服務網路,擁有9個銷售服務單元、31個銷售服務中心、400多個服務網點和600家特約維修站,服務網點遍布城鄉各地,在全國中小功率柴油機行業中,最為齊全、覆蓋面最廣,能為客戶提供優質、高效、及時的服務。
國外
常柴在不斷做強國內市場的同時,積極瞄準海外市場,大力拓展國際外貿業務,出口創匯保持了良好的發展勢頭,先後將產品出口到78個國家、地區,近三年出口額平均遞漲36%。同時常柴與英國李斯特公司、美國愛科集團、法國GIMA公司等國際知名企業的合作進展順利,對外業務銷售收入增長迅速。常柴出口商品主要有:各類柴油機、柴油發電機組、柴油機散件、鑄造及加工零部件等。

發展歷程


常柴股份有限公司最早的前身企業為厚生製造機器廠,由晚清末科秀才奚九如在1913年創立,是常州地區的第一家機械工廠,也是中國最早的內燃機專業製造商之一。建廠當年就製造出了第一台8馬力的火油引擎,隨後又製造出了5馬力、12馬力的火油機,並在1924年誕生了第一台"救星"牌柴油機。1929年,由厚生廠製造的8馬力和27馬力柴油機在西湖博覽會上榮獲金獎。
1955年,厚生廠改名地方國營常州機器廠,並且有萬成機器廠、求精機器廠、明達機器廠等數十家企業併入其中。新生后的工廠以製造各型內燃機為主線,先後試製生產過6105型風冷式60馬力柴油機、4120型60馬力柴油機等15種規格的內燃機,以及4噸載重汽車、8-10噸壓路機、客車等產品。
1964年,企業更名為常州柴油機廠。1967年,常柴在國家重點支持和發展195動力的基礎上,自行設計製造出我國第一台S195柴油機,並作為中國自主研製且大批量生產單缸機的開山鼻祖被推廣到全國進行生產,對中國農業機械化和農業現代化作出了巨大貢獻,產生了深遠影響,創造了三十多年旺銷不衰的輝煌歷史。
從1978年開始,常柴在全國首批推行全面質量管理,1979年,在全國“質量月”活動中,常柴主導產品S195柴油機首次榮獲國家經委頒發的銀質獎,此後分別於1980年、1982年、1988年三次榮獲國家金質獎。企業於1983年獲得了首批國家質量管理金質獎,並在1988年衛冕國家質量管理獎。
1994年5月6日,常柴股份有限公司成立,同年7月1日,蘇常柴A股在深圳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常柴由此開創了中國農機行業和常州市工商業企業改制股份制公司成功上市的先河。1996年9月13日,蘇常柴B股在深交所上市,成為中國農機行業中唯一擁有A股、B股的上市公司。
在股份制改制后,常柴的名牌事業、技術創新、經濟發展均取得了豐碩的成果。1995年,“常柴”牌商標被認定為“中國馳名商標”,成為國內生產資料類商品中第一塊馳名商標;1996年,常柴建立了全國農機小柴行業第一家國家級的企業技術中心,1999年,全國內燃機行業第一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落戶常柴;1995年,江蘇常柴集團有限公司成立,成為首批省級十大企業集團之一,2001年,常柴有史以來第一個中外合資企業——常州富士常柴羅賓汽油機有限公司正式開業,常柴對外合資合作跨出了歷史性的第一步;在上個世紀九十年代中後期,常柴的年銷售收入、利潤指標曾連續三年名列全國內燃機行業之首,連續7年名列中國最大工業企業排行榜,特別是1996年,常柴年產銷柴油機150萬台,實現銷售收入25.35億元,利潤2.8億元,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小柴生產企業。

獲得榮譽


2020年9月16日,入選由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中國汽車工業協會主辦的第16屆中國機械工業百強名單,排名第96位。
2020年7月,江蘇省科技發展戰略研究院向社會發布了“2019江蘇省百強創新型企業”名單,常柴股份有限公司上榜。
2005年,常柴獲得了首批單缸柴油機“中國名牌產品”稱號。
1989年,國家特級安全企業
1983年,獲得了首批國家質量管理金質獎,並在1988年衛冕國家質量管理獎
1980年、1982年、1988年,三次榮獲國家金質獎。
1979年,常柴主導產品S195柴油機首次榮獲國家經委頒發的銀質獎。

公司文化


企業精神

愛國愛廠實幹善創紀律嚴明道德高尚

企業使命

為美好生活提供綠色動力

發展戰略

立足農機做強動力進軍汽車領域

企業遠景

百年常柴百億集團

企業道德

崇尚科學誠實守信

企業宗旨

造一流產品建一流企業

核心價值觀

為用戶提供一流產品
為股東創造價值
為員工發展提供平台
為社會創造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