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6條詞條名為鄭震的結果 展開
鄭震
安徽省美術家協會副主席
鄭震(1923年-2013年)。原名世勛,曾用筆名侍熏,安徽合肥人。他在其版畫和水彩畫領域皆著突出的貢獻。四十年代自學木刻,曾任報刊文藝編輯和教師。
鄭震
青年時代從事文學創作,發表過詩、散文和小說,40年代中期轉向美術創作,46年參加以宋慶齡為名譽主席的中華全國木刻家協會,作品《江岸》、《故園》等,參加過全國木刻展,並被選送到蘇聯、香港等處展出 並獲多項大獎。
作品
此外創作的水彩畫、中國畫亦有自己的獨特風格。藝術風恪追求傳統美學里的意境,力求詩畫交融。
鄭震從教50年,培育出了很多優秀的美術教育工作者。
1997年被聘為安徽省文史研究館名譽館員。
鄭震
1922年,鄭震出生於合肥一個沒落的封建官宦之家。他的青少年在戰亂中度過,抗日戰爭爆發后失了學。四十年代初,他到合肥鄉下的縣動員委員會當抗日宣傳隊員,在那裡唱歌、寫作、演話劇,在抗戰機構里當過辦事員,還在中學里做過美術教師。
在人生的顛沛流離中,鄭震在旅途中結識了一些頗有才華的朋友。他如饑似渴的向那些朋友們學習文學寫作和木刻創作。在鄭震先生的《回憶散錄》中,他特別提到已故老友周蕪先生,稱是他“幫助學習到正規的美術基本訓練方法。1947-1948年間,他在我家住了一段較長的時間,把他在延安魯藝學得的美術知識和技巧用來規範我的美術學習方法,使我獲益良多。”
新中國誕生后,在合肥成立了皖北文藝幹部學校。鄭震作為建國后省內第一批美術教師,來到皖北文藝幹部學校任教。雖然該校由合肥至蕪湖幾度遷徙,數易其名,鄭震卻一直堅守在崗位上誨人不倦。
五十年代初,鄭震和許多畫家一樣,懷著強烈的歷史使命感和社會責任感,投入了忘我的藝術創作。
1950年至1959年間,他連續創作了《高爾基》、《渡荒》、《保衛秋收》、《在佛子嶺人造湖上》等一系列版畫、水彩畫、宣傳畫和年畫作品,其中《在佛子嶺人造湖上》標誌著他藝術上的成熟。之後連續數年,鄭震創作出具有相當影響的大量的作品,並由此形成抒情寫意的獨特藝術風格。
1960年,鄭震參加了由賴少其同志組織和領導的大型版畫《黃山組畫》的創作,這套作品是為人民大會堂而特意製作的。該套作品因吸引融匯了曾經於明清時期輝煌一時的“徽派版畫”技法,而被稱為“新徽派版畫”,在當時的畫壇上享譽一時。
在幾十年的教學生涯中,鄭震先生非常強調創作實踐的重要,常常以自己的作品為範例,為學生講解示範。他一再強調要多書,多涉獵一些與藝術相關的其他領域的知識,才能提高自身的藝術境界與人格修養。在教學中,鄭震先生還注重進行因材施教,常常就身邊極平凡的一事一物,引發出深刻的哲理。凡是親聆過鄭震先生教誨的人,似乎都有一個共同的感覺,那就是他思維敏捷,學識廣博,在論述一個問題時,常常是旁徵博引,再加上他多年親歷的藝術實踐經驗與生動詼諧的表達方式,往往能予人以深刻的印象,使得那些看似複雜的課題迎刃而解。
“今天回溯鄭震的藝術歷程和成就,最令我讚歎的是在長期紛雜的特定歷史背景中,他始終保持著一個藝術家的可貴品格,不隨波逐流,不媚俗趨勢,堅持藝術創作的規律,坦陳心靈的真實感受,完善地表達出自我形象,這也是他能形成獨特的藝術風格的根本原因。”這是我省著名畫家鮑加對鄭震先生飽含感情的評價。
年近九十的鄭震先生每天早起散步、作畫,生活得平靜安逸。穿越半個多世紀的風雨,他始終保持的是一顆對名利淡泊,對藝術熱愛的赤誠之心。引
鄭震,青年時代從事文學創作,後轉為美術創作,自學出身。
鄭震
水彩畫創作:曾參加過國家美展,多次在國外展出。主編《高等師範院校美術專業水彩畫教材》灕江出版。中國畫曾參加過多次展覽,並舉辦過個人美展。
鄭震
鄭震現為安徽師範大學藝術院教授,安徽師範大學藝術院名譽院長,中國美術家協會理事,中國版畫家協會理事,安徽省美術家協會副主席,國家一級畫師。出版有個人多本畫冊。1997年被聘為安徽省文史研究館名譽館員。
宛如一幢華廈的矗立,那巍峨的氣勢常令人眩目,誰都難窺測到那深深扎入地層中的樁石,更難體會到它沉重的負荷。一幢華廈如此,一番事業更是如此。常憶起為現代安徽美術事業崛起的一些前輩畫家和朋友,緬懷逝去者,更珍視健在的。他們不僅是安徽省美術事業建設的基石,而且他們的學識、才智和創作經驗將影響著一代又一代畫家。如果要編寫一部安徽現代美術史,決不會忘卻一位重要的開拓者和耕耘者——鄭震教授
作品展示圖片
作品
作品
鄭震[安徽省美術家協會副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