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六壬的結果 展開

六壬

中國古代宮廷占術的一種

六壬是中國古代宮廷占術的一種。與太乙、遁甲合稱為三式。壬通根於亥,亥屬於乾卦,乾卦為八卦之首,其次亥為水,為萬物之源,用亥是突出“源”字,而奇門、太乙均參考六壬而來,因此六壬被稱為三式之首,通常所說的六壬一般通指大六壬。

歷史溯源


六壬術起源很早,漢代《吳越春秋》、《越絕書》已有記載,《隋書·經籍志》載有《六壬式經雜古》《六壬釋兆》。《唐書·藝文志》及《宋史·藝文志》等史書中也提及六壬之書名。
六壬
六壬
《四庫未收書提要》載錄了宋代祝泌的《六壬大占》,並介紹云:“是編《宋志、》不著錄,鄭樵《通志略》所列六壬,多至八十二家。焦宏《經籍志》凡八十九家,錢遵王《述古堂書目》凡一十八家,皆無是冊,蓋佚已久矣。此從宋刻本依樣影抄,卷首有泌邊書序及六壬起例。案泌雲六壬立名,古今不宣其旨,惟《周禮·哲蔟氏》掌覆夭鳥之巢以方書十日、十二辰、十二月、十二歲、二十八星之號,即壬盤之體,三代之壬書,惟此一證,與術家以五行始於水,水生於一,成於六之說異。”

六十花甲12神


六壬學比起其它占卜術是較為合理和合法,它是一門能預斷吉凶的學問,其推演法類似易學,首先由“占時”至“月將”,是無極生太極,再由月將至干支,是太極生兩儀,由干支而產生四課,是兩儀生四象。再發三傳,即發三才。然後再布各天將及神煞,用五行生剋預測吉凶進退。
在河圖五行中,以水為首,十天干中壬癸都屬水。壬為陽水,癸為陰水,舍陰取陽,故名為壬,天一生水,地六成之,故為六。又在六十甲子中,壬有六個(壬申、壬午、壬辰、壬寅、壬子、壬戌),故取名六壬。並以十二辰分野做天盤,地支十二辰方位做地盤。天盤隨時轉運,地盤一定則不變,以推測事情全過程。調和陰陽、和於術數的六壬是天地人之際,四象八卦的發展,它是以天圓地方、天規地矩的天地盤為主。天盤以太陽日行為主,日行即是太陽運行的度次。一年三百六十度,二十八宿。地盤以地球四方、五行河圖洛書為準。太陽日行加占時則形成正反的六壬格局,合之則為天地人之際。天盤一動,左旋右轉,產生了交易三才,陰陽、五行、四方都在其中,歲、月、日、時為數。歲時為萬,月時為千,日時為百,時時為十,五行求數,數求五行。
六壬推算判斷難度較大,主要是它每考查一事物時都採用立體形式,全方位、多種思維的方法進行的。其課體雖有一定,但課式信息量卻有上萬個。
其中60為六十花甲,12為地支,2為陰陽,共有60×12×2=1440。
12分別為12神,12將,正轉一圈,反轉一圈,共有12×12×12×12=20736
因此可以得到1440×20736=29859840種式子。
從天盤變化到四課,它表示的象(即老陰、老陽、少陰、少陽)。主要變化方式有九種課式。即:賊克、比用、涉害、遙克、昂星、別責、八專、伏吟、返吟。以陰陽干支、五行生剋制化為用,從四課變化三傳。三傳為易卦象三爻。正如老子所說:”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有了三可通達萬事萬物。故用多,一多為初,二爻為中,三爻為末。三段論證,應用天時、地利、人和,萬中求一。

起課排盤步驟


查明太歲,月將,日干支。
一、十干寄宮歌訣:
甲課寅兮乙課辰,丙戊課巳不須論。
丁己課未庚申上,辛戌壬亥是其真。
癸課原來丑宮坐,分明不用四正神。
十個天干寄在地支的宮位,原則是:“陽干寄祿,陰乾寄冠帶”。
列表如下:
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寅、辰、巳、未、巳、未、申、戌、亥、丑
二、月將
先要明白二十四節氣:
月份、地支、起點、中氣、終點
正、寅、立春、雨水、驚蟄
二、卯、驚蟄、春分、清明
三、辰、清明、穀雨、立夏
四、巳、立夏、小滿、芒種
五、午、芒種、夏至、小暑
六、未、小暑、大暑、立秋
七、申、立秋、處暑、白露
八、酉、白露、秋分、寒露
九、戌、寒露、霜降、立冬
十、亥、立冬、小雪、大雪
冬、子、大雪、冬至、小寒
臘、丑、小寒、大寒、立春
以地支相合,與月建合者為月將,逢中氣而換。月將即為日宿太陽,視太陽入何宮,即為何將。太陽於每月中氣過宮,故月將亦逢中氣而換。
詳見下表:
月將、神將名、起點、終點
亥、登明、雨水、春分
戌、河魁、春分、穀雨
酉、從魁、穀雨、小滿
申、傳送、小滿、夏至
未、小吉、夏至、大暑
午、勝光、大暑、處暑
巳、太乙、處暑、秋分
辰、天罡、秋分、霜降
卯、太沖、霜降、小雪
寅、功曹、小雪、冬至
丑、大吉、冬至、大寒
子、神后、大寒、雨水
立天地盤
地盤就是十二地支的固定方位,始終是不變的。排六壬課的時候,不寫出地盤,只寫出天盤。
天盤是變化的,天盤也寫十二個地支,這十二個地支也是順時針排列的,由於地盤沒有寫出,天盤下面其實隱藏著一個地盤。“月將加時為天盤”,將月將放在時支上,然後順時針寫完其餘十一個地支。
排成天盤后,這樣一固定下來,接著就是排四課、發三傳、布天將、明神煞,就成為一個六壬課式,這個六壬課式就和事物的過去、現今及未來的發展相對應,分析這個課式,即可論斷吉凶。
演四課
先看日干寄宮在何宮,以該地支天地兩盤支起一、二課;再看日支,也以其宮天地兩盤起三、四課。
發三傳
一、賊克
取課先從下賊呼,若無下賊上克初。
初傳之上名中次,中上加臨是末居。
三傳既定天盤將,此是入式法第一。
二、比用
下賊或二三四侵,若逢上克亦同雲。
常將天日比神用,陽日用陽陰用陰。
若或俱比俱不比,立法別有涉害陳。
三、涉害
涉害行來本家止,路逢多克為用取。
孟深仲淺季當休,復等柔辰剛日宜。
四課中或二上克下,或二下克上,而與本日之日干俱比(陰陽都相同),或俱不比(陰陽都不同),則各就所克之處,由地盤涉歸本家,以受克多者為用。如受克俱多,則以在地盤四孟上者為用。如無孟,則取仲上者。如又俱相等,則陽日取幹上神,陰日取支上神。中傳、末傳照常法為。(四孟:寅申巳亥位;四仲、子午卯酉位;四季,辰戌丑未位。)
四、遙克
四課無克號為遙,日與神兮遞互招。
先取神遙克其日,如無方取日來遙。
或有日克乎兩神,復有兩神來克日,
擇與日干比者用,陽日用陽陰用陰。
第一步:四課中既無上克下,也無下克上,則看四課上神有無克日干者,如有,則克日干者為初傳,如果有兩個上神均克日干,則取與日干相比者為用。
第二步:四課中既無上克下,也無下克上,則看四課上神有無克日干者,如無,則又看有無上神被日干所克,若有,則取被日干所克的上神為用,但如果有兩個上神被日干克,則取與日干相比者為用。
五、昴星
無遙無克昴星窮,陽仰陰俯酉位中。
剛日先辰而後日,柔日先日而後辰。
四課全備,無上下克,又無遙克,陽日則取酉宮上神為用,中傳取支上神,末傳取幹上神。
四課全備,無上下克,又無遙克,陰日則取天盤酉下神為用,中傳取幹上神,末傳取支上神。
六、別責
四課不全三課備,無遙無克別責例。
剛日干合上頭神,柔日支前三合取。
皆以天上作初傳,陰陽中末干中寄。
剛三柔六共九課,此課先賢俱隱秘。
戊午戊辰與丙辰,幹上皆午是為親。
辛丑辛未各二日,上下皆是丑未真。
丁酉當為巳丁是,辛酉原來是酉辛。
又訣:
三課無克別責名,剛日先傳干合神,
柔日支前三合取,中末都來幹上行。
此論四課不全,只有三課,既無上下克,又無遙克,即以別責法取合神為初傳。
陽日取干合之上神為初傳,中傳、末傳俱用幹上神。
陰日取支前三合為初傳,中傳、末傳俱用幹上神。所謂“支前”,即地支的三合局:巳酉丑三合,酉日則取丑(丑在酉前),丑日取巳(巳在丑前),又如亥卯未三合,亥日取卯(卯在亥前),未日取亥(亥在未前)。其餘仿此。
七、八專
兩課無克號八專,陽日日陽順行三。
陰日辰陰逆三位,中末總向日上眠。
如是陽日,以幹上神在天盤順數(順時針數)三神為用,如亥至丑為順數三位。中傳、末傳取日幹上神。
如是陰日,以支第四課上神在天盤逆數(逆時針數)三神為用,如由亥至酉這樣逆數三位。中傳、末傳取日幹上神。
八、伏吟
伏吟有克還為用,無克剛乾柔取辰。
迤邐刑之作中末,從茲玉曆識其真。
若也自刑為發用,次傳顛倒日辰並。
次傳更復自刑者,沖取末傳不論刑。
四課上下有克,照常取克發用,中傳取初傳所刑的支,末傳取中傳所刑的支。如果初傳是自刑的支(即初傳為辰、午、酉、亥),則中傳取支上神,末傳取中傳所刑的支。如果中傳又是自刑的支(即中傳為辰、午、酉、亥),則取與中傳相衝的支為末傳。
陽日:如果四課上下沒有克,取日上神發用,中末遞刑取之(即初傳刑者為中傳,中傳刑者為末傳)。如果初傳是自刑的支,則取支上神為中傳,中傳刑的支為末傳。如果中傳又是自刑的支,則取與中傳相衝的支為傳。
陰日:如果四課上下沒有克,取支上神為用,中末遞刑取之(即初傳刑者為中傳,中傳刑者為末傳,如果中傳是互刑,末傳取沖)。如果初傳是自刑的支,則取日幹上神為中傳,中傳刑的支為末傳。
九、返吟
返吟有克亦為用,無克別有井欄名。
若知六日該無克,丑未同干丁己辛。
丑日登明未太乙,辰中日末識原因。
又訣:
返吟有克克初生,理取先沖而後刑。
次傳如在自刑上,須求破沖是原因。
無克取馬發為用,中支末干神相應。
月將與占時相衝,致天地盤各居沖位,名曰返吟課。
三傳取法原則是:
四課干支有克,仍照例取受克者為初傳(取下賊上,陽日用陽陰用陰),初傳沖者為中傳,中傳沖者為末傳(初傳和末傳是相同的)。
六甲、六庚日三傳為寅申寅。
六丙、六戊、六壬日,子午日三傳為午子午,寅申日三傳為寅申寅,辰戌日三傳為巳亥巳。
乙丑、乙未日三傳為辰戌辰,乙卯、乙酉日三傳為卯酉卯,乙亥、乙巳日三傳為巳亥巳。
癸丑、癸未日三傳為未丑未,癸卯、癸酉日三傳為卯酉卯,癸亥、癸巳日三傳為巳亥巳。
四課干支無克,取日支的驛馬發用,中傳用支上神,末傳用幹上神。如例二。按:返吟無克只有六日,即丁丑、己丑、辛丑、丁未、己未、辛未。丑日即取亥(驛馬)發用,未日即取巳(驛馬)發用,中用支上,末用幹上。
布貴人(即天將盤)
十二天將、宮位、五行
天乙貴人、己丑、陰土
螣蛇、丁巳、陰火
朱雀、丙午、陽火
六合、乙卯、陰木
勾陳、戊辰、陽土
青龍、甲寅、陽木
天空、戊戌、陽土
白虎、庚申、陽金
太常、己未、陰土
玄武、壬子、陽水
太陰、辛酉、陰金
天后、癸亥、陰水
貴人分晝夜貴人,凡占時從卯至申的為晝貴,酉至寅時的為夜貴。
起貴人歌訣如下:
甲戊庚牛羊(甲戊庚日晝貴用丑,夜貴用未),
乙己鼠猴鄉(乙己日晝貴子,夜貴申),
丙丁豬雞位(丙丁日晝貴亥,夜貴酉),
壬癸蛇兔藏(壬癸日晝貴巳,夜貴卯),
六辛逢馬虎(辛日晝貴用午,夜貴用寅),
此是貴人方。
起好貴人後再在天盤上按次序布騰蛇朱雀······天后等十二天將。但順序有順有逆,凡貴人在地盤亥子丑寅卯辰位的順行,在地盤巳午未申酉戌位則逆布。
三傳遁干(空亡)
六壬所用三傳之干是從日干支六旬上遁干而來的。
如甲子日起課得三傳午卯子,則初傳午遁庚,中傳卯遁丁,未傳子遁甲。

相關古籍


六壬大六壬尋原[明]張純照輯注民國元年江東書局石印本4卷1冊全
六壬大六壬大全[清]郭御青校定民國十年錦章書局石印本13卷3冊全
六壬大六壬眎斯[清]葉悔亭輯民國元年江東書局石印本2卷1冊全
六壬大六壬口訣篡[明]林昌長撰明萬曆年六壬稿本四卷全
六壬大六壬類集[清]紀大奎輯清印本1冊全
六壬大六壬金口訣[清]周儆弦重訂上海大成書局石印本3卷1冊全
六壬六壬金口不署撰人清印本一冊全
六壬大六壬立成大全鈐[清]陳夢雷輯清印本1冊全
六壬大六壬課經集[清]郭御青校定清五雲齋刻本四卷全
六壬大六壬五變中黃經不署撰人清稿本一冊全
六壬壬遁秘不署撰人清稿本一冊全
六壬金匱玉衡經[清]孫星衍校清印本1冊全
六壬大六壬探原[清]袁樹珊撰民國刻本1冊全
六壬大六壬指南[清]陳公獻撰民國元年江東書局石印本5卷1冊全
六壬大六壬集應鈐[明]黃賓廷撰清代寫本6冊全
六壬官板大六壬神課金口訣[明]適摘子撰清金陵經正堂寫刻本七卷全
六壬六壬粹言[清]劉赤江編清道光六年品蓮堂刻本六卷首一卷全
六壬六壬經緯[清]毛志道撰清雍正刻本六卷全
六壬六壬類聚[清]紀大奎撰清楊照藜校刊本四卷全
六壬邵彥和大六壬斷案[宋]邵彥和[清]程銓輯清寫本四冊全
六壬六壬三傳起法不署撰人清寫本一冊全
六壬大六壬銀河棹不署撰人清大文堂刻本一冊全
六壬龍首經[清]孫星衍校清印本一冊全
六壬御定卜筮精蘊不署撰人清康熙內府精抄本三卷全
六壬御定六壬金口合占不署撰人清康熙內府精抄本六卷全
六壬御定六壬直指不署撰人清康熙四十八年經元堂刻本二卷全
六壬御定六壬直指不署撰人清康熙內府寫本三卷全
六壬御定六壬直指析義不署撰人清康熙四十八年經元堂刻本六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