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安寺
梵安寺
梵安寺及古塔 據傳,唐代時,該村成為從李唐發源地太原到唐都西安的官道上的一得驛站,村中至今仍將自南向北的一第大道稱為官道街,直到上一世紀80年代,官道兩邊還留存著數處代行人暫歇的排廈。
目錄
唐時一位皇太子因避朝亂,到此處出家修行,該村村史即有“上等賢人於此”之義。太子出家之處即梵安寺,經考證認為該寺建於宋代,與塔底四層建制屬唐不是十分相符,但該寺是一個寺僧眾、寺產豐的寺院卻是公認的,該村至今仍有”富梵安,窮弘福“的說法,將上賢的梵安寺與近在咫尺的馬村弘福寺相比較,梵安寺塔高約45米,底邊周長35米,為7層8面8角重檐磚塔,塔底數層大青石條,上築青磚古塔,無基無頂,十分奇特,塔內原有樓梯可直上塔頂,據傳塔頂原有一小寺,內供有鐵佛,今鐵佛無存,樓梯全毀,塔重修碑記也僅余碑額一方,省文物研究所認定,該塔為現在 最大的無基無頂古塔,在古代建築研究中有一定價值,現該塔為縣級重點保護文物,正積極申報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相關:上賢遺址 上賢遺址位於文水縣城南8公里之上賢村。新中國建立后,該村農民在歷年耕田中,不斷發現一些陶器、石器、陶器有灰陶片、紅陶片、夾沙陶片;石器有石斧、石削,還發現一處棺葬,棺內有嬰兒骸骨,頭部眉骨尚在,蓁已不完整,葬具是陶鬲3件。據文物部門考證,該遺址為龍山文化遺址。1965年定為省級保護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