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熱

顯熱

顯熱系(簡稱:sensible heat)指當此熱量加入或移去后,會導致物質溫度的變化,而不發生相變。物質的摩爾量、摩爾熱容和溫差三者的乘積為顯熱。即物體不發生化學變化或相變化時,溫度升高或降低所需要的熱稱為顯熱。顯熱就是有溫度變化沒有相變;潛熱沒有溫度變化,變化是由相變產生。

原理介紹


物體在加熱或冷卻過程中,溫度升高或降低而不改變其原有相態所需吸收或放出的熱量,稱為“顯熱”。它能使人們有明顯的冷熱變化感覺,通常可用溫度計測量出來。
顯熱交換器
顯熱交換器
註:(如在常壓下,將水從20℃加熱到80℃所吸收的熱量,就叫顯熱。)

計算公式


顯熱計算公式Q=m·c(t₂-t₁) Q=質量·比熱(溫度差)

顯熱與潛熱


區別

顯熱主要表現在由於空氣幹球溫度的變化而發生的熱量轉移,比如空氣幹球溫度的升高或降低而引起的熱量。潛熱的發生總會伴隨著物質相態的變化,簡單的理解就是水在沸騰的時候要吸收很多的熱量而溫度保持不變。所以,在空調負荷的計算時,因為空氣里含有水蒸汽,所以就要計算其顯熱負荷和潛熱負荷。
顯熱 對固態、液態或氣態的物質加熱,只要它的形態不變,則熱量加進去后,物質的溫度就升高,加進熱量的多少在溫度上能顯示出來,即不改變物質的形態而引起其溫度變化的熱量稱為顯熱。如對液態的水加熱,只要它還保持液態,它的溫度就升高;因此,顯熱隻影響溫度的變化而不引起物質的形態的變化。例如機房中、其計算機或程式控制交換機的發熱量很大,它屬於顯熱。
對液態的水加熱,水的溫度升高,當達到沸點時,雖然熱量不斷的加入,但水的溫度不升高,一直停留在沸點,加進的熱量僅使水變成水蒸氣,即由液態變為氣態。這種不改變物質的溫度而引起物態變化(又稱相變)的熱量稱為潛熱。如計算機房中、工作人員人體發熱以及換氣帶進來的空氣含濕量,這些熱量稱為潛熱。(全熱等於顯熱與潛熱之和。)
如果要求的氣溫高於露點溫度, 則沒有水蒸汽的產生或者水珠的產生,即濕度沒有變化,也就是所說的顯熱交換。如果要求的氣溫低於露點溫度,就會有潛熱交換。
顯熱:隨著潮濕空氣的溫度變化而吸收或放出的熱量(比熱溫度變化);
潛熱:隨著潮濕空氣中的水蒸氣濃度的變化有關的熱量(汽化熱凝結熱);
全熱(焓):顯熱和潛熱之和,一般狀態下焓值與全熱值相同。
簡單的說:
顯熱就是有溫度變化沒有相變;潛熱沒有溫度變化,變化是由相變產生。

聯繫

它能使人們有明顯的冷熱變化感覺,通常可用溫度計測量出來。(如將水從20℃的升高到80℃所吸收到的熱量,就叫顯熱。)在物體吸收或放出熱量過程中,其相態發生了變化(如氣體變成液體……),但溫度不發生變化,這種吸收或放出的熱量叫“潛熱”。“潛熱”為不能用溫度計測量出來,人體也無法感覺到,但可通過實驗計算出來。
飽和空氣在吸收一定冷量(即放出熱量)后,一部分水蒸氣會相變成液態水,而此時飽和空氣溫度並不下降,這部分放出的熱量就是“潛熱”。

應用範圍


多種衛星遙感數據反演顯熱/潛熱信息產品是地理國情監測雲平台推出的氣象/氣候環境類系列數據產品之一。

遙感衛星信息源

遙感衛星信息源
遙感衛星信息源

數據反演演演算法

根據熱量收支平衡原理,在分析地球系統表層的能量收支平衡時,凈輻射Rn、潛熱通量LE、顯熱通量H和土壤表面熱通量G滿足地表能量平衡方程:
式中,Rn為到達地表的凈輻射通量,LE為潛熱通量,H為顯熱通量,G為土壤熱通量。由公式可知,如果要從熱量收支平衡的角度研究不同城市地表復蓋對城市熱島形成的影響,就必須掌握不同城市地表復蓋類型在上述4個參數方面的定量差異,特別是直接影響地表溫度的顯熱通量H值的具體定量差異。
※產品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