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遠

網聯西部“進步青年”

正文


簡介


李遠:網聯西部的“進步青年”
2003年6月報名參加西部計劃,在等待批准的日子裡,李遠就開始籌劃建立一個志願者交流的網路平台。網站建立后,由於經費問題生存舉步維艱。
為了省錢,李遠的生活就和白菜、麵條緊緊地聯繫在一起。後來,《中國青年報》對此進行了報道,大家知道后紛紛伸出援助之手,志願者張冠寧、劉延成在發了第一個月的補助后就寄來250元和100元,很多人,包括克爾瑪依的一位石油工人也慷慨解囊……因為這些人的期望和信任,李遠更加努力。
志願者之家網站從建立到現在,已經從最初的簡單論壇發展到現在的綜合網,註冊網友已經接近3萬人,瀏覽量已經超過200萬。
“少抽一包煙,少買一件衣服,少發一條簡訊,援助一名貧困學生”,這是李遠在網站上發起的“1+1”助學活動的宣傳語。他和一起分在一個農場的丁亞輝、付強等志願者每個月從僅有的600元生活費中擠出50元,每人資助了一名貧困學生。志願者的呼喚得到了社會熱心人的響應,通過網站現在已經捐助貧困學生70多名,近期平均每周都有4名學生得到捐助。

支教


在新疆最北邊的農10師181團工作時,李遠教9個班450多名學生的課,他和孩子們結下深厚感情:“在零下20℃的天氣里,我和孩子們一起做遊戲,孩子們看到我凍麻的手就拿起來放在他們的嘴邊呵氣溫暖。看著課堂上那一雙雙充滿渴望的眼睛時,我就希望自己能永遠給他們講下去。”同學們親切地稱他為“大哥哥”。
從山東來到新疆,李遠和他的同伴們努力去適應一個嶄新的環境。吃飯是一個問題,他們幾個都不太會做飯。為了省下錢來投入到“1+1”助學活動和志願者之家網站,李遠和同宿舍志願者生活非常節儉。因為沒有經驗,擔心冬天到了沒有菜吃,他們也儲存了很多東西:100公斤大白菜,50公斤土豆,30公斤芹菜。但是他們沒有地窖,把菜放在陽台上,暖氣熱,大白菜一點點爛掉,芹菜葉也全都發黃,土豆乾脆長出了芽,都不能吃了。孩子們心疼“大哥哥”,一下班學生就跟他說,老師,到我家吃飯去。
慢慢地,西部生活的底色顯露出來:貧乏和單調。有時候實在憋得慌了,他們就繞著團場走上十幾圈。但是,在這裡,李遠和同伴們收穫了更珍貴的東西:樸素的情感和沉重的責任。
2003年9月27日,李遠所在的181團中學經歷了一次生與死的考驗。當時,他正在給孩子們上課。突然感覺大地在晃:一定是地震了!他立即說:“同學們,我們到操場上去集合做遊戲。”樓還在晃,他看到有兩個學生還在收拾書包時,就沖著學生嚷道:“書包不要了,回來老師給你買新的。”然後,一手抓住一個就往樓下沖。在老師的疏散下,所有的學生都安全轉移,沒有一個孩子受傷。李遠說,那次讓他感受到生命的可貴和責任的沉重。事後才知道,這次地震是里氏7.9級,震中距他們所在的學校僅200公里。
在新疆,除了正常的教學工作之外,農忙的時候,他們要到生產第一線去,挖防滲渠,修路,收番茄、哈密瓜等,勞動的地點都比較遠。

同事


和李遠一樣,分佈在兵團各團場不同工作崗位上的400多名志願者,已經完全融入了兵團人的生活工作中。世代生活在這裡的兵團人,從這群年輕人身上開啟了一個了解外部的窗口,他們帶來的新觀念、新思想不單單在服務單位產生了影響,還影響了團場軍墾第三代人的生活方式:團場里讀書的青年人多了,閑逛的人少了;上網查信息資料的多了,聊天的少了;學英語的多了,打牌的少了……他們為兵團屯墾戍邊增添著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