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血栓後遺症

腦血栓後遺症

腦血栓後遺症是指發生腦梗死事件后遺留的後遺症狀。腦血栓形成條件是血管壁改變,血流變化和血液成分的改變,以上三類因素是誘發腦血栓後遺症的基本因素。多發生於50歲以後,男性略多於女性。主要臨床表現有偏癱、偏身感覺障礙、吞咽困難、飲水嗆咳、失語等。治療方法主要依靠康復訓練。預后與多方面因素有關,早期進行康復訓練、積極控制危險因素,有利於取得滿意的治療效果。

需要到哪個科室就診


● 神經內科、康復科

病因


● 出現腦血栓後遺症的原因如下:
● 動脈粥樣硬化。
● 小動脈閉塞。
● 動脈炎症。

癥狀


● 腦血栓後遺症即發生腦血管病後,不能恢復的神經功能缺失癥狀。可有如下表現:
● 偏癱
● ● 是最常見的腦血栓後遺症。一側肢體肌力減退、活動不利或完全不能活動。常伴有同側肢體的感覺障礙,如溫度、疼痛不敏感等。有時還可伴有同側的視野缺損。
● 失語
● ● 運動性失語表現為病人能聽懂別人的話語,但不能表達自己的意思。感覺性失語則無語言表達障礙,聽不懂別人的話,也聽不懂自己所說的話,表現為答非所問,“自說自話”。命名性失語則表現為看到一件物品,能說出它的用途,但卻叫不出名稱。
● 精神和智力障礙
● ● 人格改變、消極悲觀、鬱抑寡歡、精神萎靡、易激動等。
● 其他癥狀
● ● 頭疼、眩暈、噁心、失眠、多夢、注意力不集中、耳鳴、記憶力減退等。

檢查


● 確診腦血栓後遺症主要通過影像學檢查和康複評定等。

影像學檢查

● 頭顱CT:後遺症期由於病灶水腫消失及吞噬細胞浸潤,可與周圍正常腦組織等密度,CT上難以分辨,稱為“模糊效應”。如病灶較小,CT檢查可不顯示。
● 頭顱磁共振掃描(MRI):MRI的T1WI呈低信號,T2WI呈高信號,FLAIR呈低信號,周邊膠質增生帶呈高信號,DWI呈低信號。為診斷及鑒別診斷提供依據。
● 康複評定:肌力、肌張力、平衡功能、日常生活能力評定、心理功能評估等。

診斷


● 醫生根據病史、癥狀、體征、結合影像學檢查來診斷腦血栓後遺症。具體診斷依據如下:
● 有腦血管病病史,如腦血栓形成、腦栓塞等。
● 偏癱、偏身感覺障礙和同向性偏盲或單癱,或交叉性感覺運動障礙,或共濟失調、行走不穩。
● 經CT、MRI等輔助檢查證實。

鑒別診斷


● 一些疾病可能出現偏癱、失語等臨床表現,容易與腦血栓後遺症相混淆,這些疾病包括腦出血、腦腫瘤、顱內炎性病變等。
● 如果出現上述類似的臨床癥狀,需要及時去醫院就診,請醫生進行檢查和診斷。醫生主要通過疾病癥狀和影像學來排除其他疾病,做出診斷。

治療


● 康復功能鍛煉
● ● 面癱的功能鍛煉。
● ● 語言吞咽功能訓練。
● ● 認知功能的訓練。
● ● 肢體功能鍛煉:包括轉移訓練、關節被動活動、誘發病人的主動運動、手功能訓練、平衡協調能力的訓練、步行功能訓練等。
● 理療
● ● 主要包括功能性電刺激、生物反饋、經顱磁刺激、針灸、高壓氧等。

危害


● 可遺留肢體感覺、運動障礙,出現癲癇、電解質紊亂、肺感染等併發症。

預后


● 治療后的效果與病人年齡、阻塞血管大小、有無併發症等密切相關。高齡、大血管阻塞,有癲癇、肺部感染等併發症,治療後效果差;如阻塞血管小,側支循環代償好,無併發症,治療後效果較好。

預防


● 積極治療原發病。
● 遵醫囑用藥,不能自行隨意增、減藥物劑量或停葯。
● 控制血壓、血脂、血糖在同年齡組合理水平。
● 控制體重。
● 戒煙限酒。
● 檢查適當鍛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