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腦思維
指的是形象的思維而非抽象
通俗的指的是形象的思維而非抽象。右腦思維屬於感性思維方式,因為右腦負責圖畫、音樂、韻律、情感等分工。
右腦支配左半身,控制左手運動,反過來,左手、左半身器官的運動也刺激右腦。有意識的調動左手、腿、眼、耳,特別是左手和左手指的運動,對大腦皮層產生良性刺激,是開發右腦的有效方法。
運用右腦還要發揮右腦利導思維的特性。有一個小故事:面對半瓶酒,悲觀主義者傷心的說,多麼不幸呀,我怎麼才有半瓶酒。樂觀主義者欣喜的說,太好了,我有了半瓶酒。
只學一種語言時,開動的僅是左腦,學習幾種語言才會啟用右腦。反之,外語翻譯的最高境界,也是要達到用右腦的“譯神”。
翻譯層次高低有別,有人把它分為這樣三個級別,五個檔次。低級為“譯形”,只是譯出字、句、段,表達了講話的字面意思。這時只使用左腦。中級為“譯意”,分為三個檔次。下檔譯出話句、文本,表達了講話的具體意思,這時仍只用左腦。中檔譯出語意,傳達了講述者表達的信息。這時左右腦並用。
高檔譯出講話者的志和情,體會出了講話者內心的狀態。這時基本用右腦。
下圍棋不是你吃我一個子我吃你一個子的代數運算,而是佔領一個範圍的空間思維。據說,下圍棋時在腦里浮現的是一個圖形,一個形狀,一個不斷變換的空間,而這正是右腦思維的領域。
為什麼會如此呢?原來,圍棋是一種用黑白棋子攻取陣地的棋藝,靠圍地決定勝負,只要一方圍的地超過181目,他即勝出。這種起源於中國的神奇技藝據說是遠古堯帝為啟發愚頓的兒子丹朱發明的。這也顯示了我國先哲思想的深邃。
這是由自律法的W·魯特在自律法、坐禪法、瑜伽法的基礎上創立的一種方法。這種方法的生理機制是創造一種條件,利用色彩激發右腦的功能,進而使側重於形象思維、非邏輯思維和空間處理的大腦右半球和負責語言、抽象思維的左半球取得功能上的平衡。其重點是要集中精神,大力激發右腦功能。
具體作法是,參與者用畫筆蘸上不同顏色的顏料,隨意的、毫無目的的在紙上亂塗亂畫。等亂塗亂畫一陣子后,再靜下心來觀看自己的“作品”。這時要用海闊天空的聯想和漫無邊際的想象去觀看、理解和分析自己的“作品”,有時就能在亂畫或在觀賞中激起新的設想。
亂塗亂畫的過程,一方面促進精力集中,一方面可以使精神放鬆、情緒穩定。這其實是讓左腦處於抑制狀態而右腦處於活躍狀態,激發了右半腦的創意功能。觀賞作品則進一步激發右腦的想象功能、聯想功能,從而促進創造性的開發。
大腦右半球對局部幾何性質知覺佔優
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腦與認知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最新研究發現:人類大腦左半球對大範圍拓撲性質的知覺佔優勢,右半球對局部幾何性質的知覺佔優勢。該發現發表於2007年12月26日的《美國科學院院刊》,並被該刊《本期導讀》專欄介紹。
中科院生物物理所陳霖院士領導的認知科學和腦成像團隊,創立了“大範圍首先”的拓撲性質知覺理論,向半個世紀以來占統治地位的“局部首先”的理論提出挑戰,強調知覺過程是由大範圍拓撲不變性質開始的,為左右大腦差別的研究提供了一條嶄新的思路。
該所王波等青年學者把“大範圍首先”的拓撲性質知覺理論應用到大腦半球不對稱性的研究。他們經過6年多的大量實驗把各種拓撲性質(如洞的個數、內外關係等)和其他幾何性質(如朝向、距離、大小、對稱性、平行性、直線性等)進行了系統比較測試,一致揭示了慣用右手的人左腦拓撲性質的知覺佔優勢;還用功能磁共振成像發現,拓撲性質分辨產生大腦左半球顳葉興奮。有專家認為,該研究得出的結論“左半球拓撲性質知覺佔優勢、右半球局部幾何性質知覺佔優勢”,為解決視覺的左右大腦關係的各種爭論問題提供了一個統一的理論框架,同時為認識大腦、開發大腦提供了一個基本的科學根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