粗心大意

粗心大意

粗心大意,漢語成語,意思是指做事馬虎,不細心。出自《朱子語類·學四》。

釋義


粗:粗疏。指做事馬虎,不細心。

出處


宋·朱熹《朱子語類•學四》:“去盡皮方見肉,去盡肉方見骨,終骨方見髓,使粗心大氣不得。”

典故


做事不細心,馬虎。《兒女英雄傳》四回:“俄延了半晌,忽然靈機一動,心中悟將過來:‘這是我粗心大意。我若不進去,她怎得出來?’”茅盾《霜葉紅似二月花》三:“我心裡有什麼快活呢,不過天生我這副脾氣,粗心大意,傻頭傻腦,老不會擔憂罷哩!”

近反義詞


近義詞

毛手毛腳、粗枝大葉、麻痹大意、馬馬虎虎、粗心浮氣、草率將事、草草了事。

反義詞

謹小慎微、一筆不苟、精打細算、小心謹慎、精細入微、一絲不苟、小心翼翼。

用法搭配


用法

作謂語、賓語、定語;含貶義,用於考慮事情或做事方
示例
老舍駱駝祥子》二一】:“不管怎麼不重要,總是自己~,所以就一聲沒敢出。
做題時要認真審題而不可~。
例句
● ● 在學習中,我們應盡量避免粗心大意的弊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