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急

里急

里急,屬腹中拘急疼痛,記載於《素問·五常政大論》

簡介


● 英文名稱:Abdominal Urgency
● 學科來源:中醫藥學—診斷學—問診
● 常見病證:濕熱內阻證、腸道氣滯證

古籍摘選


● 大瘕泄者,里急后重,數至圊而不能便,莖中痛,此五泄之要法也。(《難經·五十七難》)

名詞解釋


● 自覺腹內拘急,疼痛不舒,便意急迫的表現。

術語在線


● 引自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術語在線

百科解讀


● 里急,腹中拘急疼痛,便意急迫,屬於排便感覺異常的情況。

診便原理

● 大便的排泄,雖直接由腸道所主,但與脾胃的腐熟運化、肝的疏泄和命門的溫煦等有密切關係,通過觀察及詢問大便排便的次數和時間,以及大便的量、色、質、氣味、便時感覺和伴隨癥狀等,不僅可以直接了解消化功能,而且還是判斷疾病寒熱虛實的重要依據。

癥狀表現

● 自覺腹內拘急,疼痛不舒,便意急迫。

主病

● 濕熱內阻證:腹痛泄瀉,瀉下臭穢,常伴有的臨床癥狀有:納呆嘔惡,厭油膩,口乾苦,舌苔黃膩,胸脘痞滿等。
● 腸道氣滯證:腹痛泄瀉,腸鳴,常伴有的臨床癥狀有:腹部脹痛或竄痛,腸鳴,矢氣等。

病因病機

● 濕熱邪氣阻滯於腸道,熱邪下迫於大腸,身體想要急迫地將熱邪排出身體之外,但是濕邪重濁黏滯夾雜著熱邪,二者阻滯於腸道,則腸道氣機不暢。《素問·靈蘭秘典論》言“大腸者傳導之官”,若大腸的氣機被阻則傳導功能失常,會導致大便排出不暢,進而腹中就會出現急迫想要排便“里急”的感覺。

生活經驗

● 大便味多臭穢、質黏膩、粘馬桶不易沖刷,這是人體濕熱的表現。
● 腹脹、腸鳴、矢氣,這是人體氣滯的表現。

參考文獻


● [1] 世界衛生組織(西太平洋地區).北京大學第一醫院中西醫結合研究所,譯.WHO西太平洋地區傳統醫學名詞術語國際標準。北京:北京大學醫學出版社,2009.
● [2] 鄧鐵濤。中醫診斷學.5版。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84.
● [3] 朱文峰。中醫診斷學。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