嶓冢山

嶓冢山

嶓冢山,又名漢王山,呈東西走向,位於陝西省漢中市寧強縣境內。在《尚書·禹貢》中有雲“嶓冢導漾,東流為漢;又東,為滄浪之水;過三澨,至於大別,南入於江。”按照所言,便是漢江源頭(今陝西省漢中市寧強縣大安鎮漢王山),後人所著地理書籍《水經注》中“漢中記曰,嶓冢以東水皆東流。嶓冢以西水皆西流,故以嶓冢為分水嶺。”

漢水源頭


漢江全長1532公里,就長度而言為長江第一大支流 其發源地在陝西省西南部秦嶺與米倉之間的寧強縣(隸屬陝西省漢中市,舊稱寧羌)嶓冢山,而後向東南穿越秦巴山地的陝南漢中、安康等市,進入鄂西后北過十堰流入丹江水庫,出水庫後繼續向東南流,過襄樊、荊門等市,在武漢市匯入長江。
《書˙禹貢》:“嶓冢導漾東流為漢。”
山海經》雲,“漢水出鮒愚山,蓋嶓冢之別名也,本在漢中郡沔陽縣界,西南接葭萌,自後魏以來,言山之所在,曰嶓冢,曰西縣,曰金牛,曰三泉,曰大安,曰寧羌,地名六變,而山則一,皆在古梁州之域,其為禹貢之嶓冢也無疑”
《嘉慶一統志˙漢中府˙山川》:“漢水,在寧羌州北,源出嶓冢山。東流經沔縣南,又東經褒城縣南,又東經府治南鄭縣南......東南流入興安府石泉縣界。”

時代意義


漢江是漢朝的發祥地,她的源頭就有著不可估量的歷史意義和現實意義。“大漢民族”、“漢文化”、“漢學”、“漢語”這些名稱,都是因有了漢朝才定型的,而漢朝得名於漢江,發祥於此山。
嶓冢,孕育出這條流淌在秦嶺南麓的大江,即使在工業化空前的今天,它依然如詩畫般地清澈、安寧、美麗。沿漢江而下,仍可見到許多中國傳統文化對這裡生活方式的影響。雖然用現代眼光看,漢江頗為沉寂,但正是這裡過於的沉寂使得它比中國其他許多河流更接近自然與人文的原生態。隨著南水北調工程的實施,漢江又一次在人們的視野中凸現了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