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童真宮

青島城陽區的旅遊景點

童真宮又稱之為童公祠、童政宮,位於城陽區惜福鎮辦事處傅家埠社區。相傳始建於漢,后經歷代重修。為祀東漢不其縣令童恢而建,元初改為道院通真宮。分前後兩院,後院有童恢墓。

人物簡介


復原中的童真宮
復原中的童真宮
院內松柏青翠古樹參天,側柏很有名氣,相傳漢代所植,可見當年氣勢。每年農曆九月二十二是童大老爺生日,每到這一天,方圓幾十里的山民都來趕山會、人山人海、香火很盛。
據《後漢書》記載,童恢,字漢宗,琅琊姑幕(今山東諸城)人。漢靈帝光和五年(182年)任不其縣令,因政績卓著,遷丹陽太守。死後,時人為他建祠,並塑神像,神像真人版大小,左手持布穀鳥,右手持谷穗,反映出我們農業國企求糧食分手的願望。在祠外築衣冠冢,以紀念童恢,至今已有1800多年歷史。童恢是一個清正廉潔的官,《後漢書》記載他“供取行善”、“治法廉平”、“一境清靜”。《後漢書》中還記載了童恢審虎為民除害的故事,有一農婦狀告不其山老虎食了她的兒子。童恢接案處理,在山下挖陷阱,結果捕獲了老虎兩隻,童恢設案“審虎”,兩虎中有一隻為殺人兇犯,一隻為被冤入獄,殺人應自首。結果,一虎俯首認罪,一虎昂首申冤。童恢判一虎釋放,一虎處死,在童真宮西北既墨市有訓虎山,即得名與此。童恢死後民眾為他在墓前建童公祠,墓呈圓丘形,土封,高3米許,墓碑文為“敕封後漢不其尹童府君之墓”,墓前有兩個石雕小虎,現在一隻在童真宮門前,一隻斜躺在泥土中,碑在文革中被毀,現碑是台灣老鄉出資1999年重建。正殿破爛不堪,以前牆上的畫依稀可見,現在遭到嚴重破壞,過去曾經用夾牆藏過,可惜都暴露在外面,畫上記載童恢生平事迹及訓虎故事,非常漂亮,不知有沒有人臨摹過?殿內舊有童恢坐像,左手持布穀鳥,右手持谷穗,現在有好事者放觀音瓷像一座,有點不倫不類。後窗放鍍銅鏡子一個,是民國古物,真怕讓人偷去。
據附近的老人講,過去童真宮有正殿一座,配殿兩座,分別是觀音殿、東廂、西廂、南門樓,正殿坐北朝南,共大小房間60餘間,自建童真宮以來到解放前,共有21代主持道士,到解放前夕,有殿宇道舍36間,道士6人,廟產約50餘畝。1982年童真宮被列為市級保護單位。
童真宮周圍交通很發達,路兩邊多種葡萄,秋後到這裡吃的葡萄的市民絡繹不絕。童真宮周圍有一片很大的銀杏林,秋後黃葉耀眼。宮的院子里有古銀杏、古柏、凌霄、牡丹等古樹異花,也有住在附近村民種的普通蔬菜,讓遊人看了有點隔世之感。春天裡百花香,櫻桃花、杏花、梨花漸次開放,賞花的市民,一邊踏青,一邊採集野菜,一邊了解古樸的歷史,而便宜的農家宴讓遊客是大飽口福。而秋季葡萄採摘節吸引了很多市民正在開展,這裡新近開發了“偉人石”,一座酷似毛澤東像的奇石引來很多老人的懷舊情節,紛紛到毛公山看天然形成的偉人石。而正處收穫期的葡萄人們是大飽口福,自己吃還不算,還要帶一些回家吃。
2009年,童真宮根據修舊如舊的原則,開始修復,預計年底完工,這座嶗山歷史的名宮將會重現在我們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