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犯罪小說的結果 展開
- 美國電影
- 2016年郭廷波執導電影
犯罪小說
美國電影
徠這是一部犯罪片,根據法官姜卡洛·德·卡達多撰寫的小說改編。影片由恐怖主義、貪污腐敗以及 政治陰謀等敏感話題交織而成,敘述了一個野心勃勃的黑幫組織企圖控制整個羅馬的陰暗故事。同時也可以作為電影、小說類型。
改編小說
犯罪小說電影
演員詳表
譯 名 犯罪小說
片 名 Crime Fiction
年 代 2007
國 家 美國
犯罪小說電影
語 言 英語
片 長 82 mins
導 演 Will Slocombe
主 演Jonathan Eliot... James Cooper
這部片子中不能忽視任何角色的存在,導演以高超的技巧讓所有人都成為主角卻沒有任何混亂感。另外,演員的演技也很高超,作為群角犯罪片,可以媲美上帝之城。當然,前者比後者更嚴肅,更沉重,更正統。
義大利影人再也受不了看外人———尤其是好萊塢誇張地描繪他們的黑幫,他們漂亮地以一部《犯罪小說》擊碎了之前人們對黑手黨的臆想。影片在柏林初次亮相,導演米蓋爾·普拉契多、原著作者吉安卡洛·德·卡達多、主演金·羅西·斯圖爾特、安娜·穆格拉利斯、克勞迪奧·桑塔瑪利亞等出席了影片新聞發布會。
犯罪小說[美國電影]
“有爆炸、流血、密謀、組織犯罪,甚至連特務機關也牽涉其中。”問及影片與《盜亦有道》之類好萊塢式 義大利黑幫片有何不同時,卡達多這樣回答,“義大利的歷史,尤其是犯罪歷史從來都沒受到認真對待。其實,史學家只要客觀地檢視一下這段歷史就會明白,這部小說中的故事與事實相比只能算是九牛一毛。”
義大利黑幫片此前也曾在柏林電影節上亮相過,但片中的殺手卻從沒這麼可愛。儘管在 羅馬橫行跋扈,可這些黑幫分子彼此間卻很重情義。“片中的角色都是真實的人,都有可愛的一面。”導演普拉契多說,“他們是壞人,但是絕對不及某些政客邪惡。我之所以在細節之處表現黑幫分子積極的一面是因為那些穩坐在金字塔最頂層的人才是真正操控犯罪的人。他們才是真正的壞人。”
“這是一部小說,是反映義大利一個特定時期史實的虛構故事。”卡達多說,“它也是事實。是義大利人都不願再記起的一段回憶。義大利人都在迴避。”
榮獲獎項
本片獲獎2006年柏林電影節提名金熊獎。
不在現場型,這一類型的意思是兇手通過各種手段讓人相信自己在被害人被殺時不在現場,從而自己的謀殺嫌疑也被排除,這一類型又包括這麼幾個小類。
1,謀殺實施地和犯罪嫌疑人偽造的不在現場的地點之間有捷徑,例如被害人在A地點4:00被害,而犯罪嫌疑人4:10被人看到在B地點,或是在3:50被看到在B地點,但是從A到B的路程正常情況下需要20分鐘的時間,所以通過推論,犯罪嫌疑人是不可能在10分鐘的時間裡來回殺人,但是兩個地點之間可以通過坐汽車,火車,飛機,如果這兩個地點之間有河流的話,還可以通過水流的速度來縮小通過這兩個地點的時間,這是最常見的一類不在現場型犯罪。其推理小說的代表作是森村誠一的,在這部森村誠一的成名處女作里,兇手通過反覆的運用這個方法,實施了一系列的犯罪。
2,偽裝受傷型,這一類型是犯罪嫌疑人先是當這眾人的面偽裝自己受了傷走不了路,然後趁著眾人對自己不注意,殺掉自己想殺的人,因為自己走不了路,當然也不會被人懷疑殺了人。這個方法最經典的代表作是阿嘉紗。克里斯蒂的,這這書里,兇手先是當著眾人的面被自己的同謀擊中了腿,走不了路,然後趁機殺人。 3,偽造時間型,這類犯罪一般是把家裡的表撥慢,然後讓自己的家人和僕人給自己當證人,以證明自己在犯罪發生時,自己不在犯罪現場。這個方法的代表作是江戶川亂步的,最書里那個邪惡的女人就是把表都撥慢了,讓所有的人都當了她不在現場的證人。
4,偽造地點型,這類型是犯罪嫌疑人先在B地點12:00開party,利用借口上廁所時殺掉被害人,在殺人後把屍體和血液用塑料袋包裹起來,然後在party散了后,開車把屍體放在了A地點,偽造成是在A地點12:00殺的人。這個方法的代表作是,在書里兇手利用這個方法實施了一系列的連環謀殺,但是卻總能找到不在現場的時間證人,用的就是這個方法。
5,利用雙胞胎的特殊性,兄弟兩人交替出現以製造不在現場的證明。這種方法的代表作是西村京太郎模仿阿嘉紗。克里斯蒂的寫的在書里兩個雙胞胎兄弟交替出現,實施了一系列謀殺。還有有栖川有棲的,在書里雙胞胎兄弟利用相互扮演對方的角色並且利用了火車時間表這一工具製造了完美的不在場證明。
6,利用別人或是別人的殺人計劃殺人,就是通過打電話,給對方播放自己的錄音來給自己製造不在場證明,而對放也可以利用兇手的計劃順水推舟來殺人。這一類型的代表作是青山剛昌的。
7,遠距離殺人型,就是殺人者在死者在地點A被害時,自己在地點B,兇手是通過遠距離的方法來殺人的。這一類型的代表作有厄爾。斯坦利。加德納的,在書里兇手就是利用手槍遠距離把被害人射死,給自己找到了不在場證明。而最經典的此類方法的運用莫過於讓被害人死在一片可以留下腳印的土地里,但是死者周圍又沒有腳印這樣象是密室謀殺的技巧,也算是不在現場型的,這類型方法一般也就是,用手槍遠距離射擊,用重物遠距離投擲,殺死死者,然後讓狗把兄弟叼回來,或是兇手踩著細腿高蹺殺人,再或者是兇手先是讓被害人把自己背過去,然後殺人,自己再倒著走出來,這樣只有去的腳印而沒有出來的腳印
8,偽造物證,證明案發時自己不在現場。這一類型的代表作是阿嘉紗。克里斯蒂的,在書里兇手先是站在屋頂,引誘被害人從窗戶伸出頭,然後用重物擊殺對方,然後等屋子門前的人走後,進入屋子,移動屍體,擦了窗邊的血跡,從而造成是被害人是在屋內被害的假象,製造了不在現場證明。
9,在案發現場的不在現場型殺人法,說穿了就是先把被害人弄昏,然後趁著眾人湧進被害人的房間時殺人。
10,利用機械陷阱殺人,這一類型最經典的是西村京太郎的,在書里兇手綜合運用了第9和10兩種殺人方法。
密室謀殺這種類型是現場是一密閉房間,從而使清潔曲折離奇。這一類型有這麼幾小類。
1,最簡單的是自殺,被害人在一密閉房間自殺,但是偽裝成是他殺。這一類型的代表做是橫溝征史的,在書里兇手先是殺掉了妻子,然後自殺,同時製造成他殺,還有就是阿嘉紗。克里斯蒂的,書里兇手殺掉所有人之後,自殺,但是卻偽裝成了他殺。
2,意外,這一類型是被害人自己在一密閉的房間里因意外,碰暈或撞死,而被認為是他殺。這一類型的經典代表作是,在書里被害人是因噩夢發出驚呼,而被誤認為是有人要謀害她,而被害人也因為做的噩夢從床上掉落,撞傷,被誤認為是兇手在殺人後,從密閉房間消失。
3,利用機關殺人或是在密閉房間殺人後,利用暗道逃跑,這一類型沒有什麼謀殺技巧,只是做機關的手法高不高明而已。在莫里斯。倫伯朗的里這兩類方法隨處可見。
4,被害人自己把房間鎖上,兇手是在屋外動手殺人。這類型的代表作是我前面提到的阿嘉紗。克里斯蒂的 和有栖川有棲的,在書里兇手先是在一房間的壁爐的煙囪里寫上讓被害人去看的話,在被害人進入房間鎖上門,把頭伸進煙囪里去看時,兇手從煙囪的頂端把重物投入,把被害人砸死。
5,被害人是在屋外被刺殺,但是沒死,然後自己走進房間里反鎖房間,然後死亡。這一類型的代表作是 和約翰。迪克遜。卡的
6,兇手殺人後沒有離開房間,等死者被發現,眾人一涌而入,兇手趁機混入人群。
7,死者在密閉房間里是被迷暈,但是被誤認為是被殺死,眾人進入時,兇手趁機殺人。
8,利用動物把門關上,例如利用猴子把們插上。
9,錯覺,密閉的房間並不密閉,兇手出入的窗戶被誤認為是密閉的 這種方法的代表作是埃德加。愛倫。坡的 10,房間並不密閉,只是兇手是第一個進入房間的人,從而人們相信房間是兇手所說的密閉房間。
角色型,這一類型一般分兩類:
1,雙胞胎兄弟扮演一個角色,或是交替出現,從而製造出不在現場證明. 這一類型的代表做是我前面說過的有栖川有棲的。
2,一個扮演兩種角色,這人利用自己製造出的另一個虛幻角色殺人,然後再恢復自己的真實身份,從而使自己不被懷疑 而這一類型的代表作就是橫溝征史的和
1、《迷網》:本書是作者精心創作的一部反映我國當下經濟領域高智商犯罪的驚險小說。
兩個高學歷的計算機高手建了一個“金品數碼”網站來銷售商務卡,獲利兩千萬元之後,網站就消失了。經偵重案組通過嚴密偵查,與犯罪分子鬥智斗勇,逐漸發現幕後人物大有來頭……網路詐騙,撲朔迷離。
高額利潤的誘惑面前,人生百相逐一呈現,也許就在點擊滑鼠的一瞬間,屏幕後的黑手已經伸過來。網路無處不在,關係網、人情網、利益網、陰謀網……網與網之間相互糾結,最後連經偵重案組的幹警們都身陷迷網之中。案件的真兇到底是誰?巨額的贓款到底流向何處?經偵重案組的幹警們怎麼脫離險境,破獲案件?
2、《福爾摩斯探案集》
3、《高智商犯罪小說》
4、《藏地密碼》
5、《背叛》
6、《最後一案》
7、《骨頭收集者》
8、《人骨拼圖》 (The Bone Collector)
9、《希區柯克小說集》:本小說講的是聞名警界的頂級犯罪專家林肯-萊姆在一次刑偵意外中失去了雙腿,困囚在床上等待著生命的終結。
10 、《心理罪》
11、《第七位讀者》
12、《希臘棺材之謎》
13、《東方快車謀殺案》
14、《尼羅河慘案》
15、《空中謎案》
16,《人體密碼》:超越柯南、金田一
無案不破的偵探團隊 讓所有犯罪無所遁形!
林海象執導,“偵探事務所“系列作,神秘暗號竟牽扯著日本陸軍財寶的位置?!
《暗號》講述川崎市發生連發爆炸事件。恐怖分子在街頭安置了多枚炸彈,威脅政府釋放政治犯。協助安全部隊和消防隊員的是“偵探事務所5”的偵探們。市長委託事務所設法拆除炸彈。偵探507是破解密碼的天才。他一個接一個地解開了密碼,阻止了爆炸,恐怖分子集團被逮捕歸案。
507收到了上海支部轉來的委託,他被照片上從未見過的序列暗號迷住了。急欲一探密碼全貌的507來到上海。等待他的是偵探523和會長。會長表示,507雖然擅解密碼,但並不精於破案,因此特來支持,其實他還暗懷著其它目的。
在情報販子的幫助下,507來到一家夜總會,找到了在那裡當歌女的委託人美蘭。美蘭是上海最大的黑幫青龍會老大的情婦,傳說跟這個絕代佳人的扯上關係的人都會離奇喪命。
507跟蹤美蘭,來到她的住處,並避過保鏢順利潛入屋內。他向美蘭言明,自己為了解開密碼專程從日本來到上海,希望她能出示完整的密碼。美蘭說:“我可以給你看密碼,代價是你必須把我從密碼之謎中解放出來。”美蘭脫下衣服,密碼竟然是她背後的紋身,而這紋身是自幼分離的父親給她紋上的。從窘迫中恢復過來的507迅速著手解密和記錄。看守察覺異狀闖了進來,507急忙逃走。一個神秘男子把507從青龍會的魔爪中救了出來,他拋下一句話“忘記密碼,否則你會死”,接著消失了蹤跡。
青龍會的老大認為美蘭背上的暗號關係著舊日本陸軍的藏寶地點。他把美蘭幽禁起來,絞盡腦汁想解開密碼。507救出美蘭,並運用他的天才接連破除密碼的陷阱,迅速接近真相。而美蘭的心也漸漸為507所俘獲……
終於,507找到了答案,他和美蘭一起來到藏寶的洞窟。追跡而來的青龍會、身份不明的神秘男子,藏在密碼背後的真相究竟是什麼?!
他們都是世界犯罪小說的奠基人,作品名留青史.懸念起伏,以獨特的創做手法揭示犯罪的心理,行為特性.獨具匠心.成為後起之秀模仿的焦點.
1.G. K. 卻斯特頓(Gilbert Keith Chesterton)
卻斯特頓是英國當年著名的新聞記者,也是名垂青史的推理大師,身材圓滾的布朗神父是讓讀者印象深刻的神探代表。中文譯本由小知堂出版。
代表作:《布朗神父全集》(小知堂共分五冊,但仍遺漏了幾篇)
2阿瑟.柯南.道爾(Arthur Conan Doyle)
世界最知名的神探夏洛克.福爾摩斯之父,華文世界出版過的版本不知有多少,在台灣流通率較高的是臉譜、遠流及東方兒童版。
代表作:《巴斯克村獵犬》(臉譜譯名)
3.德格.愛倫.坡(Edgar Allan Poe)
推理小說之父,創造了第一位偵探奧古斯都.杜賓。台灣也有不少愛倫坡作品選集,據聞將有一全新版本問世(為紀念愛倫.坡兩百歲冥誕),值得期待!
代表作:《莫爾格街兇殺案》(建議志文版)
4.德.麥可班恩(Ed McBain)
筆者非常喜愛的一位警察程序小說大師,不過看他的作品得有看連續劇的心理準備,台灣尚可購買的十本譯本連貫性不足,筆下87分局的魅力遲未能完整呈現,很可惜。中譯本由遠流及小知堂出版。
徠代表作:《King’s Ransom 》
5.yril Bonfiglioli
這位作家作品從未中譯過,但在推理史上的分量也不重。曾獲得過約翰.克雷西獎。
代表作:《The Mortdecai Trilogy 》
6.姆士.艾洛伊(James Ellroy)
擅寫美國西岸下層社會陰暗面的犯罪大師,情節錯綜複雜,小說改編電影《鐵面特警隊》已是黑色電影代表作之一。最著名的作品為“洛城四部曲“系列。臉譜已出版了前兩本。《鐵面特警隊》是系列第三部,第四部作品改編電影正在籌劃中。
代表作:《黑色大理花》(臉譜)
7.nwillem van der Wetering
未曾中譯過的荷蘭作家,作品以警察小說為主。
代表作:《Outsider in Amsterdam 》
8.爾.希亞森(Carl Hiaasen)
作品以幽默見長(難怪被稱為comic crime小說大師),唯一的一本中譯本是小天下的童書《我愛貓頭鷹》。
代表作:《Double Whammy 》
9.許.漢密特(Dashiell Hammett)
掀起“美國革命“的冷硬派小說創始者,被譽為上個世紀最具影響力的作家,甚至可視為現代文學小說之父(《每日電訊報》言)。作品全集由臉譜出版。
代表作:《馬爾他之鷹》(臉譜)
10..卡瓦那(Dan Kavanagh)
英國文壇中生代作家朱利安.拔恩斯(Julian Barnes)寫犯罪小說時的筆名。台灣曾譯有文學小說《福婁拜的鸚鵡》(麥田)。
代表作:《The Duffy Omnibus》
11.格麗.艾林翰(Margery Allingham)
黃金時期三女傑之一──另外兩位是桃樂絲.榭爾絲(Dorothy Sayers)和奈歐.馬許(Ngaio Marsh) (另有一說法是“四天後“,第四位便是阿嘉莎.克莉絲蒂)。中晚期作品充滿人性關懷為其特色,中譯本有《甜蜜的危機》、《煙中之虎》(皆為遠流)。
代表作:《煙中之虎》(遠流,謀殺專門店精裝本,無平裝)
12.爾斯.狄更斯(Charles Dickens)
十九世紀最重要的英國文學家之一,但他另一項較少人提及的文學成就便是推理寫作上的嘗試(受好友韋基.柯林斯影響),要不是生前最後一部著作《The Mystery of Edwin Drood》未能完成,推理小說的黃金時期可能會提前發生。
代表作:《Bleak House》(已具備推理小說雛形的作品)
13.西默農(Georges Simenon)
法國最著名的偵探──馬戈探長的原創者,也是英語系國家最喜愛的法國犯罪小說家。幾年前,木馬文化曾譯介過法國七星文庫精選的十二部作品,是目前最具代表性的中譯本。其次是遠流謀殺專門店的兩本選書(其中一本重複)。
代表作:《黃狗》(木馬)
14.嘉莎.克莉絲蒂(Agatha Christie)
永遠的謀殺天后,全套中譯本由遠流出版,為當年藝文界一大盛事。筆下最著名的兩位名探:白羅與瑪波小姐,更深受世界各地的讀者喜愛。
代表作:《危機四伏》(遠流)
15.基.柯林斯(Wilkie Collins)
作者與書名的譯名,台灣至少有三個以上不同的版本、前後超過五間出版社(我手上就有好時年、皇冠、聯經等版本)出版,跟福爾摩斯、克莉絲蒂有得比,但始終無法點燃大眾的閱讀熱情……與狄更斯同為推理小說萌芽期的前鋒作家。
代表作:《月光石 》
16.納森.拉蒂默(Jonathan Latimer)
冷硬派創立初期出道,文字中融合古典解謎趣味、充滿黑色幽默的冷硬派作家,只是光芒多被漢密特、錢德勒蓋過,台灣曾出過系列作《死者無動於衷》(遠流)。
代表作:《The Fifth Grave 》
17.絲.藍黛兒(Ruth Rendell)
英國人最喜愛的作家之一,早期作品有警探小說及探討變態心理為題的小說,後來以另一個筆名芭芭拉.懷恩創作心理驚悚小說,過去三本中譯作品《肉慾生香》、《暗黑之湖》、《看不見的惡魔》由新雨出版,現較難購得。
代表作:《The Water’s Lovely 》
18.歐.馬許(Ngaio Marsh)
黃金時期三女傑之一(見前“瑪格麗·艾林翰“的描述),一位常被誤認為英國作家的紐西蘭作家(另一位常被誤以為英國作家的是“密室之王“約翰.狄克森.卡爾,他是美國人),中譯作品有《犯罪藝術家》、《貴族之死》(遠流)。
代表作:《Vintage Murder 》
19.enjamin Black
作家約翰.班維爾(John Banvile)的另一個筆名,曾多次拿下曼布克獎,被譽為最有可能奪下諾貝爾文學獎的愛爾蘭作家,作品也曾入圍愛倫坡獎。中譯作品有《布拉格畫像》(馬可孛羅)、《改變科學史的人》三書(時報)。
代表作:《Christine Falls 》
20.翰.狄克森.卡爾(John Dickson Carr)
“不可能犯罪大師“、“密室之王“,畢生完成八十餘部密室推理小說,英國推理文壇至今仍給予他極高評價,中譯本計有臉譜十一本、遠流一本(謀殺專門店精裝本)。
代表作:《三口棺材》(臉譜)
21.可.伊尼士(Michael Innes)
“掉書袋“型推理作家代表,擅將文字趣味融入作品,筆風幽默戲謔,中譯作品有《校長宿舍謀殺案》、 《艾伯比的終點站》(遠流)。
代表作:《The Weight of the Evidence 》
22.蒙.錢德勒(Raymond Chandler)
民初文學家錢鍾書、日本作家村上春樹最喜愛的作家之一,歐美冷硬派後繼者意圖超越的一堵高牆,並影響了美式硬漢私探電影的蓬勃發展。筆下帶有浪漫騎士精神的私家偵探菲利浦.馬羅亦是許多讀者熱愛的名探代表。
代表作:《再見,吾愛》(臉譜)
23.德瑞克.杜倫馬特(Friedrich Dürrenmatt)
瑞士知名劇作家與小說家,台灣曾由經典傳訊出版過他的中篇代表作之一《拋錨》。
代表作:《The Pledge 》
24.ichael Gilbert
英國律師作家,一九九四年獲頒英國犯罪小說作家協會鑽石匕首獎,但遲遲不見小說中譯。
代表作:《Even Murderers Take Holidays and other Mysteries 》
25.諾.魏斯雷克(Donald Westlake)
一九九三年愛倫坡獎大師獎、一九九七年安東尼獎終身成就獎得主,作家勞倫斯.卜洛克的好友,台灣多年前曾出版過《兩個太多》一書,作品曾多次改拍成電影上映,一部在台上映的是由馬汀勞倫斯、丹尼狄維托主演的《小偷遇到賊》。
代表作:《What’s So Funny? 》
26.olin Bateman
愛爾蘭作家,目前尚未有中譯作品。
代表作:《Wild About Harry 》
27.rances Fyfield
英國女律師作家,九○年代中期在推理書市上屢與米涅.渥特絲爭奪犯罪小說女王的位置,作品曾獲大西洋兩岸的愛倫坡獎與匕首獎提名。
代表作:《The Art of Drowning 》
28.金納.希爾(Reginald Hill)
英國警察程序小說大師,創造了“狄埃爾&巴仕可“這對警探,文字功力深厚,布局周密,另創作有歷史、驚悚、軍事等題材作品,中譯本有《兒戲》、《骸骨與沉默》(皆為遠流)。
代表作:《Good Morning Midnight 》
29.德烈亞.卡米內里(Andrea Camilleri)
義大利戲劇編導兼作家,筆下主角是西西里警探蒙塔巴諾,作品呈現出的西西里生活顛覆了過去世人“黑手黨隻手遮天“的既定印象。作品無中譯。
代表作:《The Patience of the Spider》
30.寧.曼凱爾(Henning Mankell)
瑞典作家,以“韋蘭德系列“成功打入英語小說市場,中譯本全由皇冠出版,新書為《冰霜將至》。
代表作:《死亡錯步》
31.翠西亞.海史密斯(Patricia Highsmith)
海史密斯筆下的故事充滿強烈的犯罪意圖,甚至突破了一般的道德界線,異常的心理狀態與善惡扭曲的價值觀,較多數犯罪小說更深入了罪惡的核心,出版當時曾在英美閱讀圈造成極大的討論。中譯本有:《火車怪客》、《聰明的瑞普利先生》(曾改拍成電影《天才雷普利》,由裘德洛、麥特戴蒙主演,上述兩部作品由遠流出版)、《瑞普利遊戲》(時報,《聰明的瑞普利先生》續集)、《鹽的代價》(木馬,愛情小說)。
代表作:《聰明的瑞普利先生》
32.姆斯.李.伯克(James Lee Burke)
伯克被冠予的稱號非常嚇人:“犯罪小說界的福克納“、“美國南灣的格雷安.葛林“、“推理小說界的詩人“等等,警探戴夫系列今年九月將出版第十七集,但遺憾的是,台灣看不到任何一本中譯本。
代表作:《Black Cherry Blues 》
33.姆.湯普遜(Jim Thompson)
五○年代犯罪小說家代表,故事中瀰漫一股犯罪的病態及人性的荒涼。中譯作品有《體內殺手》、 《親愛的,天黑以後再說吧》(遠流)。
代表作:《The Getaway 》
34.特.莫斯里(Walter Mosley)
美國黑人作家代表,易茲.羅林斯系列犯罪小說為其代表作,美國前總統柯林頓曾說:“莫斯里是我最喜歡的作家之一。“處女作《藍衣魔鬼》曾改拍成電影,由奧斯卡影帝丹佐華盛頓主演,中文版由尖端出版。
代表作:《藍衣魔鬼》(尖端)
35.enise Mina
蘇格蘭女作家,曾以家鄉格拉斯哥為背景寫下三部曲系列作,奠定在推理文壇上的位置。尚無中譯作品。
代表作:《Garnethill 》
36.tieg Larsson
瑞典作家兼記者,二○○四年英年早逝,作品量極少,只翻譯了一本“英文小說“出版,預定會在接下來的兩年陸續翻譯出版該系列后兩本續作。
代表作:《The Girl with the Dragon Tattoo》
37.納德.諾克斯(Ronald Knox)
是作家,也是神父,推理(偵探)十誡的創立者,黃金時期代表性作家之一,還可買到的中譯本為《閘邊足印》(遠流)。
代表作:《The Viaduct Murder
38. C. 班特萊(E. C. Bentley)
班特萊帶給推理文壇最大的震撼是,他寫了一部“嘲諷神探卻成為不朽經典的推理名作“(謀殺專門店店長詹宏志語)。
代表作:《褚蘭特最後一案》(遠流)
39.倫斯.卜洛克(Lawrence Block)
卜洛克用私探史卡德系列承接冷硬派書寫傳統、用雅賊羅登拔系列接續古典解謎推理,並開拓出屬於他自己幽默的、內省的、感性的小說之路。中譯作品全由臉譜出版。
代表作:《繁花將盡》(臉譜)
40.德蒙.克里斯賓(Edmund Crispin)
英國推理小說家,也是位作曲家,延續英國推理小說傳統,小說蘊涵豐富的文學題材,文字幽默富喜劇情境,中譯本有《玩具店不見了》(遠流)。
代表作:《Holy Disorders 》
41.illiam McIlvanney
蘇格蘭作家,尚無中譯本。
代表作:《Laidlaw 》
42.eorge V Higgins
美國作家,既是暢銷書作家又是波士頓大學教授,影響另一位推理大師Elmore Leonard至深。尚無中譯本。
代表作:《The Rat on Fire 》
43.樂絲.榭爾絲(Dorothy L. Sayers)
最後一位介紹的“黃金時期三女傑“,也是謀殺天后阿嘉莎.克莉絲蒂“最可敬的對手“。透過筆下迷人的溫西爵爺揭開事件重重暗幕,文字優雅,極富文學性。還買得到的中譯本有《強力毒藥》、《九曲喪鐘》(以上臉譜)、《謀殺也得做廣告》、 《非自然死亡》(以上遠流)。
代表作:《Five Red Herrings 》
44.東尼.鮑查(Anthony Boucher)
美國推理小說家兼評論家,“不可能犯罪“的擁護者,一九九二年起,原名“世界推理大會“的活動改名為“鮑查大會“,紀念的就是這位作家。中譯本有《九九神咒》(遠流)。
代表作:《The Case of the Baker Street Irregulars 》
45.基.史畢蘭(Mickey Spillane)
小說文字大膽展露“性與暴力“,屢屢碰觸禁忌題材,在當時引起一陣喧然大波,卻也讓讀者永遠難忘麥克.漢默這個偵探角色,美國書市也因他作品的暢銷而在五○年代帶動了平裝書市場的流行。部分中譯本過去曾由萬象圖書出版(現已絕版)。
代表作:《審判者》(I, the Jury,萬象)
46.ames Grady
擅長將故事中的角色放入危急的局面中,以驚悚的氣氛推動讀者閱讀。作品目前尚未中譯。
代表作:《Six Days of the Condor 》
47.治.沛倫卡諾斯(George Pelecanos)
作品皆以華盛頓特區作為背景,帶有冷硬派風格,是史蒂芬.金眼中“美國當今最佳犯罪小說家“。作品目前尚未中譯。
代表作:《The Big Blowdown》(華盛頓特區四部曲.第一部)
48.伯.克里斯(Robert Crais)
美國犯罪小說家兼編劇,曾幫熱門影集《邁阿密風雲》、《洛城法網》執筆劇本,創造了一個在好萊塢地區職業、喜愛米老鼠的私家偵探艾維斯.柯爾,俏皮的對話與流暢的動作場面深受讀者喜愛。目前有一中譯非系列小說《人質》(正中書局),曾改拍成電影《終極人質》,布魯斯威利主演。
代表作:《The Watchman 》
49.ohn Lawton
英國犯罪小說家兼電視節目製作人,作品尚未有中譯本。
代表作:《Black Out 》
50.爾默.李納德(Elmore Leonard)
繼勞倫斯.卜洛克后,拿下英、美兩地推理作家協會終身成就獎的大師,雖然書市上只有一篇李納德的短篇中譯(請見《棒球場上的謀殺案 輯一》(貓巴士)),根據他作品改拍的電影倒是有不少已經在台上映,例如《決戰3:10》、《戰略高手》、《黑色終結令》、《黑道當家》、《黑道比酷》等。
代表作:《Maximum Bob》(中譯本天培出版)
銀德瑞達森
Arnaldur Indridason
冰島
在他的小說中你會碰到一位叫厄蘭度的偵探,他孤獨而極具偵探天賦。他極力想挽救與吸毒的女兒和疏離的兒子之間失敗的關係,然而卻依然失敗。他獨坐時閱讀死亡與孤寂。他的問題來自於童年,在一場暴風雪中他的弟弟失蹤了,而厄蘭度自己卻倖存下來。然而在幾十年後,他仍在尋找弟弟的屍體——同時在一個刻畫得極為生動的國家裡解決疑難罪案。也許“生動”這個詞用得不好,因為那裡充滿了陰鬱、艱難的生存、還有糟糕糟糕的天氣。很精彩~!
賀寧·曼凱爾
Henning Mankell
瑞典
讀一讀曼凱爾並非以沃藍德為主角的其他小說,比如《死亡》,《北京來的男人》或《一雙義大利鞋子》,你就能了解他是一個多麼令人印象深刻的作家,以及為什麼他能賣出3000萬本小說了。但使曼凱爾聲名鵲起的,還是偵探沃藍德這個人物的創造,而小說中作為場景的Ystad城從此也變成了一個旅遊勝地,另外就是他由此開啟了北歐犯罪小說在全世界讀者中的興趣——連帶其陰鬱風格。“我並不確定憂鬱是瑞典或北歐文學的一個主導特徵,”曼凱爾曾說。但是在他的10本沃藍德偵探小說中,確實有夠料的憂鬱成分。
弗雷德·瓦加斯
Fred Vargas
法國
瓦加斯是一個考古學家和歷史學家(譯者本人也很驚異她是位女士),她那極富想象力的人物創造可以使大部分美國頂級犯罪小說作家自慚形穢。Commissaire Adamsberg系列中的一本是圍繞著一個巴黎的現代城市公告員展開的;另一本則從一隻受殘傷的綿羊留下的血跡找到了線索;第三本刻畫了一位言辭如詩的偵探,他在保護證人以及一架金雀花櫥櫃的安全,在他寫給老祖母的大號字的信中一切秘密漸漸揭開。瓦加斯的小說已經名至實歸地獲得了許多獎項。
Sjöwall和 Wahlöö
Maj Sjöwall and Per Wahlöö
瑞典
除了銀德瑞達森和曼凱爾之外,北歐還給了我們史迪格.拉森, Karin Fossum(非常聰明的作家)和Jo Nesbø(過於美國化)。除了這些大名鼎鼎的人之外,卡琳.亞弗提根的犯罪追蹤小說還有可相匹敵的作家如Åke Edwardson, Kerstin Ekman, Mari Jungstedt, Asa Larsson和 Håkan Nesser。而這些人都曾從Sjöwall和Wahlöö那裡吸取養分。這對夫婦是激進主義記者,每天晚上在安排孩子睡下之後他們便坐下來寫作。他們合作的10本《警探馬丁·貝克》系列小說是在1965到1975年之間完成的。1975年Wahlöö逝世。這個系列為後來者奠定了基調。這是你必讀的偵探小說。
馬克瑞斯
Petros Markaris
希臘全世界沒有別的作家能把交通擁堵寫得更好了。馬克瑞斯是成功的舞台劇作家和電影劇本作家。他利用雅典的交通擁堵描繪了現代雅典人內心的混亂,而通過描寫雅典忙亂的政治和經濟生活他告訴給人們的則更多。他的核心人物 偵探卡洛斯是希臘軍事獨裁時代一個不守規矩的傢伙,他閱讀辭典,開種族主義和移民的玩笑——“我有兩件事乾脆受不了,就是種族主義和黑人。”這個偵探喜歡吃釀青椒,而他老婆做的釀青椒還出現在一部小說《PR》結尾的補圖上。
皮埃爾·馬格南
Pierre Magnan
法國
他作為犯罪小說作家的事業直到56歲才開始,而直到80多歲時他仍然創作激情不減。他很少走出過法國的普羅旺斯省,因此他作品中的地方知識和方言對翻譯者而言是個考驗。這也許可以部分地解釋為什麼他的有些書直到25年之後才出了英文版。他作品的風格是詭異離奇的,而他《被謀殺的房子》中那個主角Séraphin Monge會使人們聯想起另一位著名犯罪小說家弗雷德·瓦加斯(上邊介紹過)筆下的人物 Jean de Florette。因此他的 Commissaire Laviolette三部曲對瓦加斯的粉絲來講也一定充滿了樂趣,徹底地充滿了樂趣。
芒塔爾班
Manuel Vázquez Montalbán
西班牙
皮普·卡瓦羅是另一位好吃的偵探——這位書中人物的食譜甚至後來出版成了一本書。作者 芒塔爾班自1972年到2000年寫了超過一打以上的偵探小說,去世前三年才停筆。他塑造的人物 偵探卡瓦羅有成群的粉絲,而在巴塞羅那還有一條因他的故事而知名的特殊旅遊路線—— 卡瓦羅了解這個城市破敝骯髒的一面,也知道最好的餐館。政治腐敗和公正是作者所有作品中貫穿的主題,還有他對西班牙文化定位的長篇討論。另有兩部小說是以體育運動為焦點展開的——《越位》和《奧林匹克之死》。芒塔爾班是巴塞羅那的頑固熱愛者,他還是一個左派人士。
讓-克洛德·伊佐
Jean-Claude Izzo
法國他的馬賽三部曲寫於20世紀90年代,書中刻畫了一位警察偵探蒙代爾(由阿蘭·德龍在銀幕上扮演),這個系列通過偵探蒙代爾——移民出身,但不同於他少年時代的朋友而成為一名警察——的眼睛,向人們展示了馬賽這座城市。風格無情的伊佐是 地中海黑色偵探小說流派中的領潮人物,另一位等量級的人物是Massimo Carlotto(他在監獄中度過很多年,罪名是謀殺,之後受赦免出獄)。《紐約時報》稱伊佐的書“地方色彩如此濃厚,使得故事本身都快壓得沒氣了。”本來我們還可以欣賞更多他的作品,但他在2000年54歲的時候死於肺癌,當時他正處於聲名的巔峰。
安德烈·卡米樂
Andrea Camilleri
義大利較大年齡才寫作開始的卡米樂在1994年開始的時候以為,他以偵探 塞爾沃為中心只會寫兩本小說。這一系列已經有了12本,而已有86歲的 卡米樂已經成為義大利最暢銷和最受愛戴的作。每天他以一杯啤酒開始生活,他抽煙如同個大煙囪,他還有很多很好的朋友。小說中的人物Montalbano是他以自己極尊重其作品和政治主張的西班牙作家 芒塔爾班(如上介紹過)命名的。他筆下這位出身西西里的偵探與 芒塔爾班筆下的卡瓦羅有清晰的相似之處。如果你還沒有讀過這些故事,去發現那寶藏吧。
蒂莫西·威廉姆斯
Timothy Williams
法國他的國籍是個問題,因為他出生在英國的(英國人是不包括在“歐洲”犯罪小說範圍內的),但他在義大利生活過多年,後來搬到位於拉丁美洲的法國屬地瓜德羅普島。他擁有的是雙重國籍,而且他一本小說是用法文寫的。他筆下的人物Trotti與電視劇《Zen》里的主人公很相似,儘管這五本的《代理警察總監Trotti》(Commissario Trotti series)系列在市面上不容易見,但是讀這些故事會帶給你的是一種欣喜。
指紋是最有說服力的法庭證據,它是惟一不需要旁證的證據。在法庭上,指紋獲得極大的關注,在你的犯罪小說中也應同樣買它們的帳。在一個大約有30萬人口的城市裡,幾乎每天都有人因指紋而導致身份確認從而遭到逮捕和指控。從玻璃、發光金屬、紙張上很容易獲得指紋,但要從纖維、紋理物品或已做好的傢具上提取指紋則很困難。物體不同,提取指紋的辦法也不同,所以作家應該知道提取指紋的全過程。這可以使小說生動而準確。在《假定無辜》中,斯克特·大衛關於法庭對指紋證據的質問為我們做了一個印象深刻的描述。他惟一的錯誤是,茚三酮粉能在玻璃上留下藍色的指紋。茚三酮是一種化學液體,在紙上劃一下就能留下紫色的指紋。它並不用於玻璃等光滑的表面。從受害人身體上提取指紋能給你的小說增添刺激效果。通過玻璃管用碘蒸汽熏受害人的身體,並用銀質物品擠壓皮膚,就能顯示出印跡。活人身體上提取指紋要兩個小時,死人則要12小時。你的主人公是否要指控他人?或許他考慮偽造指紋?不要這樣想,他的努力肯定是徒勞的。為某人的指紋做一個一模一樣的模子幾乎是不可能的,除非那人願意合作或有一隻手讓你鑄模。這樣,你確實可以鑄一個,但即使這樣,當你將模子印在其他物品上時,印記不是反著就是倒著。指紋專家並不能弄清指紋在物體上面能保持多久。一般的情況是這樣的:餐室指紋能保持幾天;室內能保持數周;鏡子上的指紋能保持一個月以上,特別是梳妝台或保險箱中的指紋。紙張上的指紋在幾年之後還能用化學方法顯影。當根據指紋追蹤某人時,調查員必須把嫌疑人的名字和指紋記錄登記在案,並進行反覆比較。在《像蒙德里安一樣作畫的大盜》中,勞倫斯·伯洛克抓住了指紋的精髓:“除非你只剩下了嫌疑人,你不可能根據一個指印去進行核實。你需要有10個指印,而我們是不可能有的,即使那些嫌疑人留下了指印,我們也不可能有10個,更何況他們或許沒留下指印呢?那麼不得不設法強行讓他們留下指紋來進行核實。”歷史上,指紋是採用10個指印的分類系統進行登記的。如果不提取所有指頭的指紋,就不能鑒別一個人。在20世紀80年代,自動指紋識別計算機系統問世后,司法機構可以根據單個指紋查找留有指紋的嫌疑人。作家一定要記住自動指紋識別計算機系統價值百萬元,而那些位於佛蒙特州的小鎮是買不起的。小說中的調查員應該在一些大機構或中央情報局有熟人,以便進行記錄核查。
或許指紋是身份驗證的最有把握的形式,但如果你的罪犯不曾留下任何指紋痕迹,那又該如何呢?在缺少指紋的情況下,體液也是犯罪現場一種常見的證據。如果獲得了一個尺寸足夠大的完整體液樣本,經過分析就可以得到DNA基因圖譜,用它與嫌疑人的基因譜進行比較,或進行血樣檢查,相符者即可作為證據。血液、精液還有唾液都是確定DNA的好方法。DNA是一個人的基因圖,每個人的基因都絕對不同。對DNA進行分析的設備高度專業,造價甚高。如果你的小說里講的是怪異的村莊,做DNA檢查就不太合適。而且能夠做DNA分析的實驗室很少,結果也要等數個月才能出來。但這沒有什麼不好,想想你這邊在等待分析結果,那邊匿身潛逃的罪犯是多麼痛苦與絕望。地方犯罪實驗室可以進行體液檢查,這對偵探很有幫助。與體液和血型相關的一個重要因素是分泌腺的狀態,分泌腺分泌出的ABO血型,進人精液、汗液等體液中。但世上有15%的人沒有分泌腺,你可以讓小說中的強姦犯屬於這類人,而不留下任何體液線索。血型能告訴調查員什麼呢?血型通常可以給人進行粗分類。一個社區中O型血的人佔45%左右,4O%是A型。因此,標準的ABO血型測試幾乎對偵探沒有什麼價值,很多人有相同的血型。血型的其他分類,尤其是血酶、血蛋白分析,可以把犯罪嫌疑人的範圍縮小。你小說中的犯罪分析實驗室不應該讓偵探將犯罪現場的血液血型作比較。他們只能據此找到小鎮上具有同樣血型的另一部分人。進行徹底血液分析的儀器很貴,充分測試的價格也很昂貴,以致常被忽略,因此可能有無數的犯罪案件不能結案。其他證據頭髮也有法庭證據價值。比如嫌疑人與作案人有同樣的膚色、形體和皮膚,但是很難確定作案人的種族和性別,作案現場發現的幾縷頭髮可以幫助解決難題。作家可以這樣寫,根據分析結果,一些人的頭髮與犯罪現場發現的頭髮不同,這樣就排除了這些人的犯罪嫌疑。通過照相取得的腳印是一種分類證據。除了極個別的案例,鞋印只能說明穿的是相同類型的鞋。腳印和其他分類證據(頭髮、纖維、ABO血型),通常本身不足以將你的犯罪嫌疑人送上法庭。
在法庭上很少有筆跡的官司,筆跡專家在仔細研究了字高比例和字體傾斜度等可變因素之後,會做出結論。如果字變相似,匹配的程度則高。罪犯通常偽裝自己的字跡,僅憑綁架者一封正楷字的勒索信,是不大可能找出惡棍的真實身份的。牆上滴著血的血字可以給你的小說提供顯赫的線索,並添加一些色彩,但決不能幫助筆跡專家找出真兇。
子彈上的條紋痕迹是惟一的,就像指紋上的突起一樣。因此,可以根據子彈在撞擊槍筒時留下的痕迹和凹槽,找出那把槍。不幸的是,槍筒被毀或被換,子彈受損,都使得調查沒有說服力。在寫謀殺小說時,講找到了兇手使用的槍支時一定要特別謹慎小心。
1.兇手必須早在故事的前半段出場亮相,而且他的思考脈絡禁止被讀者一覽無遺。
註:對小說來說,這種情形就像是你以為自己要陞官了,誰知突然間來了個空降部隊,把你垂涎已久的職位搶去,試問誰在此狀況下不會抓狂?當然,你一定不知道這個空降部隊的傢伙在想啥,否則你就不會驚訝地眼看煮熟的鴨子飛了。
2.理所當然的,故事中絕對不可存有超自然的力量或媒介。
註:對小說來說,推理的本質,是建基於理性科學的邏輯上,推理推理,要推的正是道理;然而,如鬼神之說的超自然力量,既未被科學證實,也無道理可循。試想,現代的警方辦案,若以兇手是一個隱形人來搪塞,那第二天鐵被輿論攻擊得體無完膚,因為大眾會認為警方無能。啊?你是說大衛魔術把自由女神變不見?對不起,咱們談的是推理,不是魔術!如果說要讓故事情節更加精彩,往往會加入很多詭異的事件甚至是超自然現象當故事背景從而營造恐怖氣氛,例如:《金田一少年事件簿》、《圈套》等本格作品,裡面的兇手的不可能犯罪手法都是模仿這些超自然現象傳說的效果來實現的。只要這些靈異設定不影響推理過程就可以了。並不是像這個戒條說得那樣“絕對不可存在”作為營造襯托氣氛的道具,靈異現象其實是不錯的選擇。只要最後的推理結果不要歸到靈異現象上面去就可以了。)
3.絕對不允許有神秘的房間或通道。
4.禁止使用當下尚未發明制產的毒藥,也不可利用繁複難懂、需要長篇解說的器械工具來犯案。
註:對小說來說,這也是為何《羅密歐與茱麗葉》並非推理小說的原因,當時怎幺可能有那種服食后,即刻呈現停止呼吸等假死狀態的毒藥。另一方面,倘若故事中設計罪犯使用的逃亡工具,是一種可從1樓跳到20樓的彈簧鞋,你能夠接受此奇想嗎?即使工具真的存在,但神探破案說明案情,需要以一整章如學術報告的冗長篇幅來解說這類工具時,你讀得下這樣無趣的結局嗎?
5.角色人物中,絕對不可以有中國人。
註:對小說來說,簡單說,這是西方人對東方人的刻板印象--個子小眼睛,神秘、身負不可思議的力量,此點其實與第二點有異曲同工之妙,差別只在於前者對人,後者對事。艾勒里昆恩就有一本《中國橘子的秘密》,完全顯露了西方人的偏差觀點。
人通常在死後30分~2小時內開始僵硬,9~12小時後會全身僵直。之後的30個小時會持續僵硬,接下來軟化,經過大約70個小時恢復原狀。通常情況下是如此,但如果周圍氣溫高於35度的話,僵直和軟化都會加速,只要24個小時即可恢復。死前劇烈運動后,蛋白質在體內較容易凝固,死後僵硬也會比平常快。以下列出幾項常用的方法(順便也把我這些規定湊個整數),這些方法都已經被用爛了。一個懂得自重的推理小說家通常都不會再次使用,因為所有的推理小說迷對於這幾種方式都再熟悉不過了。誰要是用了它就等於是承認自己的愚昧和缺乏創意。
(A)從案發現場所留下的煙頭,和嫌疑犯所抽的香煙品牌做比較,藉此找出兇手。
(B)假裝受害者的鬼魂顯靈,嚇得兇手自己招認。
(C)偽造指紋。
(D)用假人來製造不在場證明。
(E)因為狗不吠,表示闖入者是熟人。
(F)一個無辜的人被認定是兇手,結果原來他是兇手的孿生兄弟(或姊妹),或是長相極為酷似的親戚。
(G)用針筒注射或是在飲料中放入迷藥。
(H)警察破門進入一間上鎖的房間之後,謀殺才真正開始。
(I)用相關字來測試是否有罪。
(J)使用密碼或密語,最後被偵探識破。
屬於虎頭蛇尾的一種,開始時做了大量的鋪陳,營造氣氛。但是偵探之所以能夠破案,只是因為罪犯在最後一刻說出了自己所不應該知道的事情。這種手法在推理小說早期也許還情有可原,還會用到的話就有點無恥了. 天樹征丸的即是一例.
罪犯在小說中以兩種形象出現,有時還會充當偵探的助手或合作者. 寫推理小說是不能不用較大的篇幅來描寫罪犯的,如果罪犯一直不出場,只在最後一刻出現(比如),是一個作者從來沒描述過的人。那麼讀者是要生氣的。但是一人分飾二角的手法打了一個擦邊球."你說我描寫罪犯沒有?我描寫了呀,我從頭到尾都描寫了呀."但是他描寫的是另外一個人. 如果說影視作品還可以從外貌或聲音等特徵去尋找蛛絲馬跡,那麼對於文學作品來說,你就死了這份心吧。作者甚至可以把一個女的描寫成男的,而那些她身邊的劇中人物則清一色地不分男女. 代表作品:(獲江戶川亂步獎)
敘述性詭計偶爾讀來頗有意思,但若是做得過分,我覺得就與推理無關了. 比如綾十行人有個短篇(不說名字了,為了沒讀過的人),裡面有三個案件,兩條人命,一條貓命。作者向讀者挑戰:犯人是誰?他的詭計是這樣的,兩條人命案都是自殺,而自殺是沒有"犯人"的,所以那些寫下犯人名字的讀者們不要喊冤枉,即使你知道他們是自殺,知道事情的所有始末. "犯人",是殺死那隻貓的人.
嚴格說這並不是"推理"的手法,但它卻是"推理小說"的寫法,而且這種手法特別令人氣憤,所以我要把它列到這裡. 就是說作者特別啰嗦,一大段一大段地說些與案件無關的話。讓人覺得他是為了湊些字好拿去賣錢. 不要以為這些廢話只是點綴,只是少量的。有時它的比重大大超過百分之五十. 比如橫溝的,開頭那大段的有關家世的介紹.
以巧妙的情節代替推理。可以說有些小說的情節確實巧妙,但那與推理無關.,設計推理小說的情節是非常不容易的,所以才有人想出這種巧妙的辦法,既不用動腦筋,又不至於太得罪讀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