鎮江揚劇團

鎮江揚劇團

鎮江市揚劇團的前身是金星揚劇團,於1950年12月建團。

1955年5月,在鎮江登記時更名鎮江市揚劇團,演職員66人,為集體所有制(1959年9月至1962年上半年,曾改為地方國營劇團)。

1966年“文化大革命”開始,劇團被迫停演,著名演員金運貴筱榮貴等遭迫害。

1969年底,揚劇團撤銷,演員大部分下放農村,24名青年演員調至句容京劇團。

1975年12月,調回句容京劇團內的原揚劇演員,在市文工團內建立揚劇隊。

1977年4月,恢復鎮江市揚劇團,為集體所有制。1985年底,全團有演職員55人。

演齣劇目


解放初期,鎮江揚劇團演齣劇目皆傳統幕表戲和連台本戲,有《唐明皇游月宮》、《鐵拐李》、《血滴子》等。
1951年移植越劇劇本《信陵公子》,這是首次演劇本戲,演出后觀眾反映良好。後來配合中心任務,陸續演出團內集體創作的現代戲《槍斃“大頭菜”》、《新人新事》、《皆大歡喜》等。同時,移植演出《趙小蘭》、《兩兄弟》等;;改編演出傳統戲《挑女婿》;並演出《濟公》、《狸貓換太子》等少數幕表戲。1952年下半年開始,在南京連續演出《紅樓夢》、《梁祝》等1年多時間。1955年起廢除幕表戲,全部演齣劇本戲,添置燈光、布景、字幕幻燈等,從內容、形式、音樂、表演等各方面不斷提高演出質量。后創作和改編演出傳統戲《借子》、《解糧官》、《僧尼下山》、《三告開封》,現代戲《苦菜花》、《八女頌》、《紅色的種子》等。
1962年,整理演出傳統劇目《活捉》、《方卿羞姑》、《寶玉哭靈》、《真假崔三》、《看燈記》、《王樵樓磨豆腐》等。1963年,創作演出大型現代戲《紅色家譜》。
1977年復團后,移植演出《園丁之歌》、《蝶戀花》等。
1979年創作演出新編歷史劇《包公自責》。同年在上海舉辦“金運貴流派戲專場”演出。1984年參加江蘇省電台舉辦的揚劇金派唱腔介紹專輯演出。

會演與獲獎


周總理接見演員
周總理接見演員
1954年10月,改編傳統戲《挑女婿》參加華東戲曲會演,獲劇本創作獎;筱榮貴獲演員二等獎。1957年,《借子》、《解糧官》參加江蘇省首屆戲曲會演,獲劇本創作、演出、導演、演員、音樂等7項獎;金運貴、筱榮貴、崔東升獲演員一等獎。 1959年9月,筱榮貴參加江蘇省揚劇赴京演出團,在全國政協禮堂演出《挑女婿》后,周恩來總理上台接見演員併合影。
1962年,《方卿羞姑》、《看燈記》、《活捉》參加省戲曲流派觀摩演出。
1964年,《紅色家譜》參加省創作劇目會演、公演。1985年該團演員參加省揚劇廣播大獎賽,金桂芬獲一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