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形容人消瘦到極點。
漢·劉向《說苑·修文》:“﹝子路﹞遂自悔,不食七日而骨立焉。”
晉·葛洪《抱朴子·祛惑》:“黑瘦而骨立。”
《舊唐書·孝友傳·張志寬》:“張志寬,蒲州安邑人。隋末喪父,哀毀骨立,為州里所稱。”
清·劉獻廷《廣陽雜記》卷四:“有婦人患小腹中痛,氣衝上不得卧,百葯不效,已骨立矣。”
2、比喻山石嶙峋。
明·顧苓《石公山》詩:“骨立風雲外,孤撐濤浪中。”
清·張岱《陶庵夢憶·山艇子》:“龍山自巘花閣而西皆骨立。”
魯迅《三閑集·怎麼寫》:“望後窗外骨立的亂山中許多白點,是叢冢。”
3、比喻字體的筆姿瘦硬挺拔。
唐·杜甫《李潮八分小篆歌》:“《苦縣》《光和》尚骨立,書貴瘦硬方通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