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任仲平的結果 展開

任仲平

《人民日報》重要評論諧音

任仲平,是“人民日報重要評論”的諧音縮寫。1993年12月22日,人民日報在一版發表了《從十一屆三中全會到十四屆三中全會》,全文4600字。這是人民日報第一次以“人民日報重要評論”的諧音“任仲平”為名刊發評論。

人物經歷


23年前,一個偶然的創意讓“任仲平”開始了一段特殊之旅。15年來,“任仲平”同志風雨兼程,寫出55篇評論,他是一群人的新聞理想,是一張報紙的社會責任。

兩個階段

任仲平項目組組長、人民日報社長張研農,將這15年劃分為兩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1993年到2003年5月。初成風格階段。每年一到兩篇。選題上,偏重理論時政的大主題,宏觀的理論性題目比較多。這個階段10年之內,一共寫了20篇,平均一年兩篇。
第二個階段:2003年至今,共有35篇。“任仲平”創作進入了有規模、有機制、有影響階段。其標誌性事件,是2003年5月22日,胡錦濤同志對任仲平文章《築起我們新的長城——論抗擊非典的偉大精神》作出批示:
這篇文章觀點鮮明,論述透徹,文字清新。體現了《人民日報》在政論方面的優勢。望再接再厲,讓“任仲平”這一優勢“品牌”發揮更大的作用。

個人作品


2019年9月29日,人民日報發表任仲平文章《奮鬥創造人間奇迹——為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而作(上)》,文章說到:70年,在人類發展史上不過彈指一揮間。但是,中國人民以70年不舍晝夜的奮鬥,成就了波瀾壯闊的東方傳奇。新中國成立70年來,我們黨領導人民創造了世所罕見的經濟快速發展奇迹和社會長期穩定奇迹,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
2020年9月7日,人民日報發表任仲平文章:《千磨萬擊還堅勁——抗疫鬥爭鑄就偉大精神》,文章說到:中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歷程,是人類與疾病鬥爭史上的奇迹,更是人類精神所演繹的動人篇章。一場可歌可泣的抗疫鬥爭證明,英雄的中國、偉大的人民,堅不可摧、不可戰勝!
2021年3月3日,《人民日報》頭版發表任仲平文章《氣吞山河的壯闊行進》。文章指出,脫貧攻堅取得勝利后,要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這是“三農”工作重心的歷史性轉移,展現了一個大國的歷史擔當,彰顯了一個大黨的初心使命。我們沒有任何理由驕傲自滿、鬆勁歇腳,必須乘勢而上、再接再厲、接續奮鬥。
2021年3月8日,《人民日報》發表任仲平文章《風雨無阻的奮進征程——寫在“十三五”圓滿收官、“十四五”全面開啟之際》。“天時人事日相催,冬至陽生春又來”。中國的昨天已經寫在人類的史冊上,中國的今天正在億萬人民手中創造,中國的明天必將更加美好!
2021年6月28日,《人民日報》頭版發表任仲平文章《百年輝煌,砥礪初心向復興——寫在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之際》。文章指出,一百年來,我們黨為人民謀幸福,為民族謀復興,為世界謀大同。奮鬥百年路,啟航新征程,我們惟有在歷史前進的邏輯中前進、在時代發展的潮流中發展,保持時不我待、只爭朝夕的精神,萬眾一心加油干、越是艱險越向前,才能繼續在人類的偉大時間歷史中創造中華民族的偉大歷史時間。

創作特點


自進入新世紀后,“任仲平”同志一直在現任人民日報社長張研農同志的領導下,更準確地說,他也是“任仲平”同志,是很多任仲平文章的主創者。6年來,從人民日報分管理論的副總編,到總編輯直至社長,他的官職換了好幾個,但一個職務始終沒變:任仲平項目組長。也許正因為這種連貫性,造就了這個品牌,形成了“任仲平”創作機制。張研農社長概括為“七八條槍,七上八下,七嘴八舌”。

七八條槍

“七八條槍”,指的是一種組織架構。“任仲平”成員來自全報社,有社領導,有部主任,有資深記者、編輯,也有入社不久的年輕人。大家各有專長,平時各忙各的,任務一召喚,便跨部門選人組合,項目負責制,任務完了就散。所以任仲平從來就不是一個人的產物,而是集體智慧的結晶。像獲得總書記批示的《築起我們新的長城》一稿,有來自6個部門9個同志參加。《論三貼近》有7個部門13個同志參加。

七上八下

“七上八下”,指的是一種工作標準。大家精心、精緻、精當,一稿、二稿、三稿,最終定稿,其間必經若干反覆,以至推倒重來,直到所有人都覺得“還行”。成稿時,往往已脫胎換骨。比如,《築起我們新的長城》,改了9稿,結構多次調整,段落再三修改,文字反覆斟酌,題目是倒數第二稿才改定的。今年獲得中國新聞獎的《走好全國一盤棋》,寫了近兩年,初稿4萬多字,改了14稿。去年獲中國新聞獎的《長征,迎著民族復興的曙光》,改了11稿。

七嘴八舌

“七嘴八舌”,指的是一種民主風氣。在“任仲平”內部,即便對社長、總編輯發表的意見,無論職務高低、資歷深淺,誰都可以表示不同看法。這樣做,有時是為了文章框架,有時是為了主要觀點,有時只是為了一個字詞或標點的用法,實在統一不了,甚至會通過“票決”的方法來定奪。

主要成就


近20年來,“任仲平”同志風雨兼程,寫出近百篇評論,多次獲得中國新聞獎,得到新聞界同行和專家的認可。任仲平同志多次獲得中央領導的表揚,被稱為人民日報的政論優勢的集中體現。任仲平同志還得到廣大讀者的讚揚和喜愛,每一篇之後都能接到很多讀者來信,有的地方還在廣播中全文播送,網上轉載頗多。
2010年10月27日,由中華全國新聞工作者協會主辦的第二十屆中國新聞獎、第十一屆長江韜奮獎評選結果揭曉,任仲平的評論《改變歷史的“北京時間”》,以現代化為主線,以新的視角,深刻闡述了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共同信念,獲得中國新聞獎。至此,“任仲平”已經八次榮獲中國新聞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