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顱內出血
小兒顱內出血
小兒顱內出血又稱為出血性腦血管病或出血性卒中,是一種常見的兒科嚴重疾病,多由腦血管破裂導致血液外溢至顱腔。小兒顱內出血屬於神經系統性疾病,大多患者發病迅速,若在短期內不能得到有效的控制,會導致病情惡化,甚至導致患兒直接死亡。小兒顱內出血最常見的癥狀為頭痛,其他常見的癥狀包括噁心嘔吐、癲癇發作、頸部疼痛、局灶性神經功能缺損及意識水平改變等。小兒顱內出血在確診后應予及時有效的急救措施,包括及時靜脈止血、靜脈注射維生素K、顱內降壓以及適當的吸氧與輸血治療,努力將術后後遺症發生率降到最低。小兒顱內出血臨床上病死率較高,且常伴有不同程度的神經系統後遺症,是兒童期死亡及終生殘疾的一個重要原因。小兒顱內出血,主要還是早診斷、早治療,大多患兒均能治癒。
● 急診科、小兒外科或兒科、神經內科
● 血管畸形破裂是兒童時期顱內出血最為常見的病因。可分為先天性、感染性與外傷性。
● 先天性腦血管畸形包括血管瘤和動靜脈瘺。
● 感染性腦動靜脈畸形如顱內細菌性或真菌性動脈瘤。
● 外傷性腦動靜脈畸形較少見,僅發生於海綿竇。
● 其他類型的腦血管畸形有毛細血管擴張、海綿狀血管瘤、軟腦膜靜脈及毛細血管的畸形、腦底異常血管網等。
● 血液病是小兒腦血管病的重要病因,包括血小板減少症、血小板功能障礙、血友病、其他先天性或獲得性凝血病、血紅蛋白病等。
● 包括顱腦外傷、顱內腫瘤、腦動脈炎、中毒性腦病等。
● 包括維生素K缺乏症、維生素C缺乏症、肝病、高血壓、感染或結締組織病等其他各種原因所致的顱內出血。
● 新生兒顱內出血是新生兒最多見的腦損傷,主要有新生兒缺血缺氧性腦病、產傷及晚發性維生素K缺乏等。
● 尚有部分小兒顱內出血的原因不明,稱為小兒特發性顱內出血。
● 頭痛是小兒非圍生期顱內出血最常見的癥狀,還包括噁心嘔吐、癲癇發作、局灶性神經功能障礙(如輕偏癱或失語)、頸部疼痛及意識水平改變等臨床表現,部分患兒還會出現嗜睡、昏迷,嚴重的患者可出現休克或抽搐。
● 新生兒顱內出血神經系統體征常不典型,多表現為腦病、癲癇發作、嗜睡、肌張力低下、餵養困難、呼吸暫停或局灶性神經系統缺陷癥狀或體征。
● 確診小兒顱內出血需要進行實驗室檢查、頭顱CT及頭顱MRI等影像學檢查。
● 實驗室檢查
● ● 包括電解質、血尿素氮與肌酐、血糖、全血細胞計數和血小板計數、凝血檢查等。
● 頭顱CT
● ● 頭顱CT檢查是早期明確診斷的主要手段,可精確判斷出血部位、範圍,並可估計出血量及查見出血后的腦積水。
● 頭顱B超
● ● 適用於前囟未閉的嬰幼兒,診斷率較高,可在床邊進行,具有方便、安全、經濟等優點。
● MRI血管成像或腦血管造影
● ● 是明確出血原因和病變部位最可靠的方法。尤其是腦血管造影即可確定診斷,還可進行介入治療。
● 腦電圖
● ● 腦出血時行腦電圖檢查,可發現出血側有局限性慢波灶,但無特異性。
● 醫生根據小兒的臨床表現及影像學檢查診斷本病。
● 小兒出現頭痛、噁心和嘔吐、癲癇發作、局灶性神經功能障礙(如輕偏癱或失語)、頸部疼痛及意識水平改變等臨床表現。
● 新生兒出現癲癇發作、嗜睡、肌張力低下、餵養困難、呼吸暫停或局灶性神經系統缺陷癥狀。
● 頭顱CT、頭顱B超等檢查發現顱內出血。
● 本病需與偏頭痛綜合征、腦腫瘤、可逆性後部腦病綜合征、顱內感染及急性播散性腦脊髓炎等疾病進行鑒別。
● 醫生診斷小兒顱內出血可通過頭部CT或MRI等影像學檢查證實。
● 小兒顱內出血的治療目標包括穩定患者狀態,以及防止進一步腦損傷等。
● 包括應卧床休息,保持安靜,減少搬動。
● 對於昏迷患兒應置於側卧位,保持呼吸道通暢。
● 高熱時應及時降溫。
● 頭痛、煩躁者,可給予適當鎮靜葯。
● 注意保持水電解質酸鹼平衡及足夠的熱量供給。
● 對新生兒腦室周圍-腦室內出血應注意糾正低血壓,將血壓提至適當水平。
● 針對不同病因給予相應處理。
● 如血小板減少所致者應及時輸注血小板或新鮮血;血友病應輸注Ⅷ或Ⅸ因子;感染所致的瀰漫性血管內凝血應選用有效抗生素及抗纖溶藥物;對於維生素K缺乏症應輸注維生素K和凝血因子複合物或新鮮血等。
● 對於嚴重癥狀應及時處理,如積極抗驚厥和控制腦水腫、顱內高壓等。抗驚厥常用氯硝西泮、水合氯醛、苯巴比妥及苯妥英鈉等。腦水腫的處理常用腎上腺皮質激素。顱內高壓者可靜脈推注脫水劑或利尿葯。
● 反覆腰椎穿刺釋放腦脊液適用於新生兒腦室周圍-腦室內出血及小兒蛛網膜下腔出血,可減少腦積水的發生。
● 適用於大腦半球凸面硬膜下血腫的治療,前囟未閉時尤為適用。
● 若出血量較大,腦實質癥狀嚴重或出現腦疝等危險癥候,應早期進行手術,清除血腫。
● 一般病例則應待病情穩定后再行腦血管造影及手術,包括清除血腫和對局部畸形血管的處理等,通常以發病後2周左右實施為宜。
● 一些不能手術或手術困難且危險大的病變可以採用介入治療。
● 病情穩定即應進行康復訓練,包括被動運動和功能訓練等。
● 有肢體癱瘓者應儘早開始癱瘓肢體的被動運動;有失語者應堅持早期進行言語訓練。
● 還可輔以針灸、推拿、理療等,以減輕神經損傷後遺症。
● 小兒顱內出血可致偏癱、失語、驚厥發作、偏盲、感覺障礙、意識障礙、反覆窒息發作等,嚴重者可伴發腦疝死亡。
● 嚴重的顱內出血常遺有神經系統後遺症,如腦癱、癲癇等。
● 兒童顱內出血的病死率為5%~33%。
● 小兒顱內出血,主要還是早診斷、早治療,大多患兒均能治癒。
● 部分患兒遺留神經系統後遺症,如智力障礙、偏癱、癲癇等。
● 預防意外造成的顱腦外傷,尤其有凝血功能障礙的患兒。
● 預防產傷和缺氧造成的新生兒顱內出血,生后常規補充維生素K劑,以預防晚發性維生素K缺乏症。
● 做好預防接種工作,積極防治各種感染性疾病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