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克第二定律

1855年菲克提出的定律

菲克第二定律是在第一定律的基礎上結合質量守恆方程推導出來的,預測了擴散導致濃度隨時間的變化,是一個拋物型偏微分方程。

菲克定律的提出


早在1855年,菲克就提出了:在單位時間內通過垂直於擴散方向的單位截面積的擴散物質流量(稱為擴散通量Diffusion flux,用J表示)與該截面處的濃度梯度(Concentration gradient)成正比,也就是說,濃度梯度越大,擴散通量越大。這就是菲克第一定律,它的數學表達式如下:
J=-DdC/dx······(1)
式(1)中, D稱為擴散係數(m/s),C為擴散物質(組元)的體積濃度(原子數/m或kg/m),dC/dx為濃度梯度,“–”號表示擴散方向為濃度梯度的反方向,即擴散組元由高濃度區向低濃度區擴散。擴散通量J的單位是kg / m·s。擴散係數(Diffusion coefficient)D是描述擴散速度的重要物理量,它相當於濃度梯度為1時的擴散通量,D值越大則擴散越快。對於固態金屬中的擴散,D值都是很小的,例如,1000℃時碳在γ-Fe中的擴散係數D僅為10m/s數量級

擴散


菲克第一定律只適應於和J不隨時間變化——穩態擴散(Steady-state diffusion)的場合(見圖3.7-1)。對於穩態擴散也可以描述為:在擴散過程中,各處的擴散組元的濃度C只隨距離x變化,而不隨時間t變化。這樣,擴散通量J對於各處都一樣,即擴散通量J不隨距離x變化,每一時刻從前邊擴散來多少原子,就向後邊擴散走多少原子,沒有盈虧,所以濃度不隨時間變化。實際上,大多數擴散過程都是在非穩態條件下進行的。非穩態擴散(Nonsteady-state diffusion)的特點是:在擴散過程中,和J 都隨時間變化。通過各處的擴散通量J 隨著距離x在變化,而穩態擴散的擴散通量則處處相等,不隨距離而發生變化。對於非穩態擴散,就要應用菲克第二定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