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乳
缺乳
缺乳,中醫病名。是指產後哺乳期內,產婦乳汁甚少或全無者,稱“缺乳”,又稱“產後乳汁不行”。母乳是新生兒最佳天然食物,中醫歷來重視母乳餵養嬰幼兒,故對缺乳的研究由來已久。與西醫病名相同。本病若及時治療,乳汁即下。
● 英文名稱:Oligogalactia
● 學科來源:中醫藥學—臨床分科—婦產科
● 生兒缺乳,不得不喂以穀食,母細嚼以手喂之,不可以口對口喂之,致生疳疾腹脹。(《鬻嬰提要說》)
● 以哺乳期內,產婦乳汁甚少,甚則全無為主要表現的疾病。
● 引自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術語在線
● 缺乳是指產婦在產後哺乳期內,乳汁甚少或全無的疾病。
● 缺乳的主要病機為乳汁化源不足,無乳可下;或乳汁運行受阻,乳不得下。
● 多因產後氣血不足,或肝鬱氣滯,氣血運行不暢,乳汁壅滯不行導致。
● 乳癰:本病應與乳癰相鑒別。乳癰有初起乳房紅、腫、熱、痛,惡寒發熱,繼之化膿成癰等特徵,與缺乳有明顯區別。
● 產後缺乳、泌乳過少等可參照本病辨證治療。
● 治療以調理氣血,通絡下乳為主。
● 虛者補益氣血,實者疏肝解郁,均宜佐以通乳之品。
● 氣血虧虛者乳房無脹痛感,方用黨參、黃芪、當歸、桔梗、通草、麥門冬、豬蹄等藥物益氣通乳;肝鬱氣滯者乳房脹滿而痛,宜疏肝解郁通乳,可選用當歸、川芎、山甲珠、王不留行、白芍、桔梗、甘草、通草、漏蘆、青皮、柴胡等藥物。
● 做好乳頭護理,產檢時候如發現乳頭向里凹陷,要經常把乳頭向外拉,適當用肥皂擦洗乳頭,防止乳頭裂導致的哺乳困難。
● 治療孕期貧血,防止產後出血量多。
● 早哺乳、按時哺乳,增加乳汁分泌。
● 產後補充營養,尤其是含有高蛋白的食物,及充分的湯水和新鮮蔬菜。
● 保持樂觀心態,適度鍛煉,調和氣血。
● [1] 世界衛生組織(西太平洋地區).北京大學第一醫院中西醫結合研究所,譯.WHO西太平洋地區傳統醫學名詞術語國際標準。北京:北京大學醫學出版社,2009.
● [2] 談勇。中醫婦科學。第4版。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