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守磐

中國科學院院士、航空工程專家

梁守磐(1916-2009)福建省福州市人。1937年6月畢業於清華大學,1938年赴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留學,獲航空工程碩士學位。

1940年回國,先後在西南聯合大學、航空發動機製造廠、浙江大學、哈爾濱軍事工程學院工作。1956年調入國防部第五研究院,歷任發動機研究室主任、一分院總體設計部主任、發動機研究所所長、三分院副院長,第七機械工業部第三研究院副院長,航天工業部科技委副主任,航空航天工業部高級技術顧問,航天工業總公司高級技術顧問。

2009年9月5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3歲。

人物經歷


早年經歷

1916年4月13日,梁守槃出生於福建省福州市。童年的梁守槃在北京家中的私塾讀古書和當時的小學教科書。
1927年,考入北京四存中學,后曾轉學到天津南開中學、北京師大附中、上海滬江附中和上海光華附中。
1933年6月,高中畢業,他立志鑽研工程技術,考取清華大學機械系航空組。
1937年,畢業,獲工學士學位,隨即到空軍機械學校高級機械班學習。結業后目睹當時的主要裝備都是美國貨,且美國又提出對中國抗日戰爭所需的武器裝備要“現款自運”,更使他感到建立中國自己軍事工業的必要性,只有自力更生才能擺脫它國的控制。
1938年8月,赴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攻讀航空工程,用了不到一年的時間獲碩士學位。
1939年,23歲的梁守槃獲得美國麻省理工學院航空工程碩士學位。

工作經歷

1940年2月,放棄在美繼續學習或工作的機會,毅然決定返回戰火紛飛的祖國。1940年2月至1942年8月,在昆明西南聯合大學航空系和機械系任講師、副教授。
1942年8月至1945年8月,在貴州航空發動機製造廠任技士、設計課課長。
1945年8月,日本投降后,他到杭州浙江大學航空系任教授。
1949年6月,任浙江大學航空系系主任。
1952年9月,奉調到哈爾濱軍事工程學院空軍工程系,任教授、教授會(教研室)主任。
1956年5月,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被授予上校軍銜。
1956年9月,調赴北京,先後擔任國防部第五研究院研究室主任、設計部主任、研究所所長、分院副院長。
1956年10月8日,10個研究室建立,梁守槃任發動機室主任。
1961年7月,加入中國共產黨。
1961年,國防部五院三分院成立,后又轉為七機部三院。此時,政治氣候有所回暖,梁守槃被任命為三院副院長,負責發動機研究、空氣動力試驗和全彈試車工作。
1965年,任第七機械工業部研究院副院長、七機部總工程師。
1982年,任航天工業部科技委副主任兼第三研究院科技委主任。
1988年,任航空航天工業部高級技術顧問。
1993年,任航天工業總公司高級技術顧問。

個人生活


家庭生活

梁守槃父梁敬錞早年曾任北洋政府司法部秘書,晚年擔任台灣當局領導人辦公室“國策顧問”。

健康狀況

2009年9月5日,因病醫治無效在北京逝世,享年93歲。
梁守磐晚年時期
梁守磐晚年時期

社會任職


1956年中國力學學會常務理事、名譽理事
1959年—1965年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三屆全國委員會委員
1964年—1984年中國航空學會副理事長
1964年—1983年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三、四、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
1978年中國工程熱物理學會副理事長
1979年—1986年中國宇航學會第一屆理事會副理事長
1983年—1993年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六、七屆全國委員會委員
1986年—1993年中國宇航學會第二屆理事會常務理事
1988年美國國際空間大學創辦者協會初始會員
1993年中國宇航學會第三屆理事會名譽理事長
1993年中國工程熱物理學會理事長
梁守磐近照
梁守磐近照

獲得榮譽


時間榮譽表彰
1964年國家科委一、三等獎各一項
1980年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
1984年部一等功
1985年國際宇航科學院(IAA)院士
1989年航空航天部勞動模範稱號
1990年首批享受政府特殊津貼的專家
1992年航空航天部有突出貢獻的老專家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 科研綜述
梁守槃早年從事航空工程教育。20世紀50年代起從事導彈研製工作,在發動機技術和導彈總體技術上尤有建樹。領導研製成功多種海防導彈,其中一種導彈武器系統被評為國家級科技進步獎特等獎,他是主要完成人之一。
梁守槃長期從事海防導彈的技術領導工作,曾作為技術負責人或總設計師,領導研製成功幾種海防導彈,裝備了部隊。他還曾擔任海防導彈系列總設計師,全面負責各海防型號導彈的技術工作。
航天事業.對航天事業的創建作出了開拓性的貢獻
20世紀50年代末期,中國開始仿製從蘇聯引進的P—2液體近程彈道導彈。梁守槃被任命為總體設計部主任,主持這一導彈仿製的總體技術工作,為獨立自主地研製新型導彈奠定了基礎。在仿製的過程中,遇到了一例如:當時的蘇聯專家聲稱中國生產的液氧不能用於液體火箭發動機的氧化劑,他默默地進行分析計算,用事實證明中國生產的液氧可以把導彈送上天。1960年9月,用中國生產的液氧做氧化劑成功地發射了蘇制的P—2導彈。後於1960年11月5日,中國仿製的第一枚液體近程彈道導彈發射成功,從而揭開了中國導彈事業的序幕。
國防部第五研究院創建初期,基本上沒有設計製造導彈的設備和資料,只有幾十位從大專院校和工業部門抽調來的專家和百餘名當年畢業分配來的大學生,而且只有錢學森教授在國外參加過導彈、火箭設計與試驗工作,可以說是白手起家。他們圍繞航空與導彈專業基礎知識舉辦訓練班。梁守槃擔任訓練班主任,並親自登台重操舊業,講授發動機專業的基礎知識。這些都為後來的導彈研製工作發揮了作用。
梁守槃主張既要虛心地向蘇聯專家學習,認真消化、吸收蘇聯的技術資料和圖紙,關於彈上使用的環形氣瓶,蘇聯專家認為中國當時沒有冷軋鋼,必須使用蘇聯的冷軋鋼。梁守槃發現環形氣瓶成形過程中,要經過回火工序,這實際上已成了熱軋鋼。他據理向蘇聯專家提出採用中國熱軋鋼的建議,並得到了蘇聯專家的同意。經過實際使用證明,用中國熱軋鋼加工的環形氣瓶完全符合要求。
在他擔任發動機過程研究所所長期間,能否使用偏二甲肼作為燃燒劑成為當時爭論的重大技術問題。蘇聯專家認為,用偏二甲肼作燃燒劑雖然可獲得較高的比沖,但有劇毒,而且毒性是積累性的,使用偏二甲肼等於抱著老虎睡覺。他本著科學求實的態度,大膽地闖了這個“禁區”,他與軍事醫學科學院合作,在朱鯤教授的主持下,經過反覆的分析研究和試驗,終於得出科學的結論:偏二甲肼及其燃氣雖有毒,但可以通過人體自身的代謝將毒性物質排出,因此是非積累性的中毒,並找到了解毒的特效藥,從而闖開了偏二甲肼不能作為液體火箭發動機燃燒劑的“禁區”。爾後,又在梁守槃的帶領下,研究出用偏二甲肼與煤油混合,代替需用20公斤糧食才能提煉1公斤的混胺—02的辦法,以此作為中、小型液體火箭發動機的燃燒劑,為國家節省了大量的糧食,其意義是十分重大的。
為研製更大推力的發動機,他提出可以不設計新的大型離心泵,而用幾個離心式渦輪泵並聯的設想。這一設想一提出,就遭到了蘇聯專家的反對,認為離心式渦輪泵不能並聯,理由是兩台泵的工作難以互相協調,會造成泵的工作負荷不平衡。他不迷信蘇聯專家的論斷,對已有的離心式渦輪泵性能曲線進行分析,認為渦輪泵並聯是可行的。他組織有關科技人員設計了兩台泵的共同出口管路,然後在試車台上進行並聯試驗,試驗前人為地造成兩個渦輪泵流量和壓力不平衡,試驗結果是兩台泵可以自動地達到平衡,證實這一技術方案設想是完全可行的,從而為大型液體火箭發動機渦輪泵系統的設計提供了一個新的技術途徑。
在研製貯存液體火箭發動機燃燒劑硝酸和氧化劑過氧化氫容器的過程中,從國外引進的資料中記載,為滿足耐高壓、耐腐蝕的要求,要採用不鏽鋼材料,但當時國內不能生產,而國外又禁運,成為亟待解決的難題。梁守槃憑其長於思考和想像的獨特之處,根據籃球雙層結構的原理,提出了試製雙層金屬容器的設想,裡層採用耐腐蝕性好的合金鋁,外層用強度高、耐高壓的鋼材,試製成功高壓容器;從而闖過了航天事業初創時期一系列技術難關。
● 海防導彈
梁守槃長期擔任海防導彈研究院副院長,分管技術工作,他提出了一系列關於這類導彈的發展規劃,並主持和組織研製成功亞音速、超音速、小型固體三個系列岸對艦、艦對艦、空對艦多種海防導彈,有的導彈還多次參加國際防務展覽,受到了好評。特別是在被人們稱為“中國飛魚”的C801超音速固體反艦導彈的研製中,他不僅帶領科技人員解決了多項技術關鍵,還排除了飛行試驗中出現的故障,以泰山壓頂不彎腰和不達目的不罷休的韌勁,歷盡艱辛和坎坷,終於研製成功了這一超音速導彈武器系統,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獎特等獎。
採用衝壓發動機作為動力裝置的低空超音速反艦導彈c101的研製過程,更是曲折和荊棘叢生。早在1963年,正值一些發達國家有人主張停止衝壓發動機研製工作之時,他和他的同事提出了繼續開展衝壓發動機研製工作的建議。梁守槃分析了發動機技術發展的趨勢,認定衝壓發動機對導彈與航天事業是大有用處的。他和同事們說服領導將衝壓發動機列入研製計劃。幾經艱苦奮鬥,採用衝壓發動機的低空超音速掠海飛行的導彈C101終於研製成功。在法國巴黎博覽會上被譽為“最令人驚訝的低空超音速反艦導彈”。
作為科技工作的指揮員,他不僅提出技術方向和作原則性指導,而且對研製中的技術難點親自進行分析和參加解決。有一次,某導彈在靶場進行飛行試驗,連續三發都發射失敗,試驗現場的廣大科技人員眾說紛紜,一時分析不出產生故障的原因。梁守槃到了現場,詳細地詢問了飛行試驗的有關情況,查看了發射架,並根據發射架的剛度試驗數據進行了分析計算,斬釘截鐵地提出:“把發射架前邊鋸掉1.2米,再把導流槽的底板尾段向下彎40°,然後進行發射。”接著他又講述了有關發射架的剛性與彈性振動的有關問題。參試人員對此雖不大相信,但對他所提出的公式和計算又找不出什麼破綻,人們將信將疑地執行他的決定。按照他的意見進行改進后,所進行的導彈飛行試驗都取得了圓滿成功。參試的廣大科技人員無不由衷地佩服他的學識和實踐經驗。在這方面還可以舉出一些例子,如:靶場光測數據的折射修正、導彈飛行中振蕩問題等,他都絞盡腦汁,提出了頗有效果的解決辦法,中國海防導彈已在獨立自主的研製道路上邁出了堅實的步伐,形成了中國自己的特色,所研製成功的導彈的戰術技術指標可以與工業發達國家同類導彈相媲美。這與梁守渠所付出的勞動與心血是分不開的。
重視科技發展戰略、規劃的制訂注意積累科技管理經驗
梁守槃不僅在科學技術上深有造詣,具有獨立思考、科學嚴謹、敢於直言的治學態度,具有對導彈研製試驗中的重大技術問題進行決策的才華;而且還十分重視航天科技工業發展方向、發展戰略、發展規劃和技術途徑等的制訂工作。早在1964年,他在當時國防部第五研究院三分院的幹部大會上,作了《關於技術工作中的幾個問題》的報告,闡述了技術工作中存在的認識問題及解決這些問題的意見,引起了很大的反響。聶榮臻副總理看了這篇報告后,親自做了批示:“梁守槃同志的這篇講話很好,提出了一些很現實、很具體、很生動的問題。……對我們科學技術工作的發展有重要的意義。……很值得提倡。”他提出的科技人員的“三嚴”(嚴格、嚴密、嚴肅)作風的培養問題;設計中的繼承性與先進性的關係問題;保證技術指揮線暢通等問題,都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梁守槃還多次提出關於航天科技工業管理體制和機構設置方面的建議;注意總結導彈型號研製工作的經驗教訓,向領導陳述己見;親自起草和修改了導彈研製程序;······。他的這些建議與意見,大多數都已被領導接受或採納,在促進航天科技工業發展中發揮了積極作用。
20世紀80年代中期,他作為航天部科技委的副主任,曾分管航天科技工業2000年發展戰略的制訂工作,他以嚴肅認真和積極負責的態度組織了這一工作。
逝世前幾年,他還十分重視研究航天科技工業的經濟效益問題,較早地提出了導彈型號研製工作要搞經濟核算和經濟承包責任制,極力反對包盈不包虧的假承包,努力探索導彈工業增強經濟實力的道路。
● 學術論著
梁守槃.星型發動機氣閥的振動.清華大學工程季刊,1941(4)
梁守案.漲圈外形的研究.航空機械,1943(7)
梁守槃.發動機動力學.北京:商務印書館,1948
梁守槃.噴氣發動機理論.科學世界,1948(5)
梁守槃.內燃機.北京:商務印書館,1951
梁守槃.氣輪機.北京:商務印書館,1952
梁守槃.飛機發動機設計.北京:商務印書館,1952
梁守槃.熱力學·哈爾濱:軍事工程學院,1955
梁守槃.葉輪機中的氣流速度分佈.力學學會論文集.北京:中國力學學會,1956
梁守槃.複式減振支架的分析.力學學報,1978(2)
梁守槃.用最小二乘法計算加速度.戰術導彈技術,1986(3)
梁守槃.大氣折射對光測彈道高度的影響.戰術導彈技術,1988(2)
梁守槃.產品研製中的幾個問題.航天事業三十年1956—1986(科技經驗篇).北京:航天工業部,1988
梁守槃.海防導彈的發展.回顧與展望(1949—1989).北京:國防工業出版社,1989
ShoupanLiang.Performanceanalysisofcentrifugalcom-pressors.JournalofAeronauticalSciences,1949
ShoupanLiangandShushengWang.Prospectoframjeten-gines.The7thsymposiumonairbreathingengines,1985
● 科研成果獎勵
梁守槃作為項目的主要完成人之一,獲一項國家級科技進步獎特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