苴絰

詞語

苴絰,漢語詞語,意思是喪服中麻布制的無頂冠與腰帶,亦指居喪。

詞語出處


《儀禮·喪服》:“喪服:斬衰裳,苴絰、杖、絞帶。”
鄭玄·註:“凡服在上曰衰,在下曰裳;麻在首、在腰皆曰絰……首絰,象緇布冠之缺頂;要絰,象大帶。”
賈公彥·疏:“苴絰、杖、絞帶者,以一苴目此三事,謂苴麻為首絰、要絰;又以苴竹為杖;又以苴麻為絞帶。”
《儀禮·士喪禮》:“苴絰大鬲。”
鄭玄·註:“苴絰,斬衰之絰也。苴麻者,其貌苴以為絰,服重者尚麤惡。”
《資治通鑒·晉武帝泰始二年》:“戊辰,羣臣奏請易服復膳。詔曰:‘每感念幽冥,而不得終苴絰之禮,以為沉痛。’”
《新唐書·楊瑒傳》:“帝封太山,集樂工山下,居喪者亦在行。瑒謂起苴絰使和鐘律,非人情所堪,帝許,乃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