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工不同酬
勞動分配製度
在中國很多企業尤其是國有企業內部存在按“身份”分配薪酬的勞動分配製度,同一個單位,干同樣的活兒,收入卻差出好幾倍,這是身份歧視。還有同樣的工作,男人和女人的工資不一樣,這是性別歧視。許多人即使知道待遇存在差別卻“敢怒不敢言”,這是一種顯失公正的分配製度。要實現同工同酬,必須打破“一企多制”制度,以崗薪制來替代身份等級制的不合理分配方式。
在同一家菜市場內,品相相同的西紅柿不會出現兩個價錢,如果哪個小販心存僥倖,賣價較同行高,火眼金睛的大爺大媽們馬上就能發現。小販面臨兩種選擇:一是價格降至與同行持平,且得奮力叫賣;二是高價死扛,西紅柿爛在筐里。
勞動力也是一種商品,理應與西紅柿遵循著同樣的市場規律,同等素質的勞動者從事同樣的工種且付出同樣的勞動,其獲得的勞動報酬理應相同,是謂同工同酬。但在中國當下的現實生活當中,同工同酬是有關各方戮力同心希望實現的理想狀態,因為同工不同酬的現象比比皆是。
一是同一種工作在同一個單位,所獲得的報酬是不一樣的。由於很多私營企業,對各自的工資沒有公開化,那就會出現做同一樣工作,在不同時期進來的人工作差別較大。即使是同時進來的人,由於各自要價不同,也會出現同工不同酬的現象。
二是同一樣的工作,男人和女人的工資不一樣。這就是我們常說的性別歧視現象。
三是同性別,同工作,同級別,同一個地點,後到幾個月的員工待遇與先到幾個月的員工工資不同。
此外,同一種工作在不同地區,所定的工資水平是不一樣的。這就是地域造成的差別。比如內地和香港吧,同樣是做一名銷售部經理,大陸的工資可能只有5000塊,而香港地區可能就是好幾萬港幣。還有同一種工作在不同的單位,所獲得報酬是不一樣的。這是不同單位經營狀況不同,造成的收入差別。比如同樣是做一名護士,在廣州正骨醫院,月薪都有上8000塊,但在其他醫院恐怕就沒這麼高了。
同工不同酬現象,會造成很多社會不安定因素的出現,對於企業來講也是不利於發展,對於國家來說,更加不利於長治久安。
“公平正義”是和諧社會的重要條件,在相差懸殊的同工不同酬之中,“公平正義”卻受到嚴重破壞。
同工不同酬不但違反法律的規定,也違背了“以人為本”和“效率至上”的先進管理理念。這種用工方式短期內能為用人單位減少費用支出,卻無益於用人單位事業的長遠發展。
雖然目前我國涉及同工同酬原則的法律法規不少,但是普遍比較空泛,缺乏可操作性。因此在立法上要提高針對性,也可以用案例的形式推動同工同酬原則的貫徹。
企業薪酬管理的一個重要原則是保證內部公平性。為了解決這個問題,薪酬設計的第一步就是進行職位評價,即把公司內部不同職能的職位放在相同的評價標準下進行比較,這樣才能確定不同職位的薪酬標準,從而保證同工同酬。
雖然在同工同酬問題上,法律存在針對性不夠的缺陷,但是更為關鍵的是政府有關部門執法不力。
職場人如何應對同工不同酬
同一個崗位,薪水不同,如果剛好是比較低的那個,誰都會感覺不爽。你的薪水比別人低,上司自然是心知肚明的,都說會哭的孩子有奶吃,這話沒錯,很多時候,加薪需要你積極努力尋找上司的支持。
既然,公司要求對薪水封嘴,就不必非得和同事比較,可以不動聲色地探知同行間的薪水狀況,比如通過獵頭或人力資源相關網站等進行了解,打探清本行業基本的薪資範圍。如果確實是自己的薪資低了,就可以把事情攤到檯面上講。當然,要注意角度和方式,事情明了后,只要你真是人才,老闆如何能不加你的薪?即使是一次性大幅度加薪,也並非沒有可能。
要求加薪更是需要方法的。職業規劃專家建議你做好這三步:首先要收集一些相關的數據,拿出證據來向老闆證明其他公司的薪金標準也支持你的觀點;其次,通過對自己的職位所做的評價,已經判定出它的相對價值,要讓老闆相信,你所帶來的價值要遠遠大於薪水的價值;要讓自己的職位並不是什麼人代替得了的,這是非常有利。
遇上同工不同酬,隱忍?跳槽?如何選擇?
職業規劃專家建議可從以下三點平考量:
一、羽翼是否豐滿;
你的翅膀是否硬了?能單飛了?正常來說,在同行業同職位一兩年的工作經驗只能代表你曾有這方面的經歷,並不能說明你具備的專業性。在薪酬這件事上,想非常公平是很難的。
二、低薪的時間是否有價值;
在現今的職場,同工不同酬的現象非常普遍。可是在諸如500強等名企,企業本身對你資料的提升,出國、外派、培訓等機會又是非常吸引人。這時,你就得思考,此刻的低薪時間是否值得?對你將來的發展是否有助益?若答案是肯定的,那現階段就是你厚積溥發前的積蓄了,與其掙扎,不如有價值的忍一忍。
三、薪酬差距是否在自己接受範圍內
所謂人比人,氣死人。退一步想,工資能在解決你基本生存之需外仍有所結餘,就你個人能力而言與此份薪水算是基本對等,接著就是你的興趣性格、專業,還有企業的工作環境前景等都符合你的要求,在此行業你也有明確的職業規劃,那可以發揮一下吃的苦中苦,方為人上人的精神。相信高薪就在不久的將來如約而至。
最後提醒道,職場是動態的存在,不是一成不變的,試著用長遠職業規劃的視角看待當前所謂的困境。隨著個人綜合能力等內職業生涯的提升,個人發展了,薪酬一定會有更好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