諫是一個漢字,讀作jiàn,本意是指向帝王陳述各種可能的選擇並提出其中最佳者,引申義是在帝王做出錯誤選擇時直言規勸。

基本釋義


●諫
(諫)
jiàn ㄐㄧㄢˋ
● ● ◎ 舊時稱規勸君主或尊長,使改正錯誤:~勸。進~。~阻。兵~。從~如流。

詳細釋義


◎諫
諫 jiàn
〈動〉
● ● (形聲。從言,柬聲。本義:直言規勸)
● ● 同本義 [admonish;remonstrate]
諫,證也。——《說文》
諫者,正也。——《楚辭·七諫序》
諫,猶正也。以道正人行。——周禮·司諫》注
掌諫五惡。——《周禮·保氏》。注:“以禮義正之。”
三諫不從。——《公羊傳·庄公二十四年》
宮之奇之為人也,懦而不能強諫。——《左傳·僖公二年》
保氏常諫王惡。——《周禮·地官》
大臣強諫。——《戰國策·趙策》
扶蘇以數諫。——《史記·陳涉世家》
忠諫之路。——諸葛亮《出師表
不為拒諫。——宋·王安石游褒禪山記
● ● 又如:諫阻納質(指周瑜直言規勸阻止孫權以其子給曹操為人質);諫鼓(朝廷設置供人民進諫時擊用的鼓。又名“朝鼓”)
● ● 匡正;挽回 [rectify;correct;retrieve;redeem]
悟已往之不諫,知來者之可追。實迷途其未遠,覺今是而昨非。——晉· 陶潛《歸去來兮辭》
● ● 通“間”。離間 [sow seeds of discord]
郭開受諫,李牧就誅。—— 唐· 皮日休《憂賦》
詞性變化
◎諫
諫 jiàn
〈名〉
● ● 諫官[imperial censors]
避人焚諫草,騎馬欲雞棲。——杜甫《晚出左掖》
● ● 又如:諫垣(諫官的衙署;指朝中大臣及幕僚百官);諫草(諫官的奏稿);諫院(諫官的衙署);諫議大夫(古官名。簡稱“諫議”。掌管諫諍及議論)
● ● 通“間”。間諜 [spy]
設諫以綱獨為,舉錯以觀奸動。——《韓非子·八經》
● ● 姓

基本信息


拼音:jiàn 注音:ㄐㄧㄢˋ
簡體部首:訁,部外筆畫:9,總筆畫:11
繁體部首:言
五筆86:YGLI 五筆98:YGLI
倉頡:IVDWF
鄭碼:SFLK
筆順編號:4512 5431 234
四角號碼:35796
UniCode:CJK 統一漢字 U+8C0F

常用片語


◎ 諫策 jiànce
對尊長、君王直言勸誡,改正缺失,並提出針對性的方法和策略。
◎ 諫官 jiànguān
[imperial censors] 古時專規勸天子改正過失的官。
魯公為諫官。—— 宋· 司馬光《訓儉示康》
◎ 諫勸 jiànquàn
[admonish] 直言規勸。
◎ 諫書 jiànshū
[remonstrance] 臣下向帝王進諫的奏章。
◎ 諫友 jiànyǒu
[a friend who does not hesitate to remonstrate] 能直言相勸的朋友,即“諍友”
◎ 諫諍 jiànzhèng
[criticize sb.’s faults frankly] 直言規勸,使人改正過錯。
諫諍即見聽。——《漢書》
◎ 諫阻 jiànzǔ
[dissuade sb. from] 直言勸阻。

古籍釋義


康熙字典

〔古文〕《唐韻》古晏切《集韻》《韻會》《正韻》居晏切,音㵎。《說文》證也。《徐曰》閑也。君所謂否,臣獻其可,以閑隔之,於文言柬為諫。柬者,多別善惡,以於君。《白虎通》閑也,因也,更也。是非相閑,革更其行也。《詩·衞風·淇奧序疏》干也。干君之意而告之。《廣雅》正也。《廣韻》諫諍,直言以悟人也。《書·說命》后從諫則聖。《禮·曲禮》為人臣之禮,不顯諫,三諫而不聽,則逃之。子之事親也,三諫而不聽,則號泣隨之。《前漢·賈山傳》工誦箴諫,瞽誦詩諫,公卿比諫,士傳言諫過。《舊唐書·職官志》凡諫有五:一曰諷諫,二曰順諫,三曰規諫,四曰致諫,五曰直諫。
又官名。《周禮·地官》有司諫。《注》諫猶正也,以道正人行。《後漢·百官志注》胡廣曰:武帝元狩五年,置諫大夫為光祿大夫。世祖中興,以為諫議大夫。
又鳥名。《說苑·辨物篇》東方有鳥,名諫珂,文身而朱足,憎鳥而愛狐。
又果名。《本草綱目》橄欖,一名諫果,出《農書》。
又姓。《風俗通》漢有治書侍史諫忠。
又《集韻》居顏切,㵎平聲。《類篇》諍也。
又《集韻》郞旰切,音爛。與讕同。
又葉古限切,音。《詩·大雅》王欲玉女,是用大諫。葉上反。
又葉經切,音見。《卻正·釋譏》譬逌人之有采於市閭,游童之吟詠乎疆畔,庶以增廣福祥,輸力規諫。《注》畔音弁。 《俗書證誤》從東,非。諌,多言也。

用法搭配


相關組詞

諫諍、規諫、進諫、兵諫、納諫、諷諫、勸諫、諫院、面諫、木諫

相關成語

正言直諫、直言正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