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細胞聚集指數

紅細胞聚集指數

紅細胞聚集指數(AI)是紅細胞趨於形成線狀聚集指標,它的病理生理意義在於可引起血液黏度升高,使血液阻力增加,也可引起臨界毛細血管半徑增大,引起微循環阻滯。血流速度降低有利於紅細胞聚集,而紅細胞聚集又進一步阻礙血流,從而促進紅細胞聚集,構成惡性循環。紅細胞聚集指數(AI)是紅細胞趨於形成線狀聚集指標,它的病理生理意義在於可引起血液黏度升高,使血液阻力增加,也可引起臨界毛細血管半徑增大,引起微循環阻滯。血流速度降低有利於紅細胞聚集,而紅細胞聚集又進一步阻礙血流,從而促進紅細胞聚集,構成惡性循環。AI越高表示紅細胞聚集性越強,有利於診斷血栓性疾病,並觀察治療效果和預后。

簡介


● 英文簡稱:AI
● 標本類型:血液
● 所屬項目:血液流變學檢查
● 相關疾病:
● 升高:糖尿病、高血壓、心肌梗死、外周血管疾病、動靜脈血栓性疾病等。

適合檢查的人群


● 糖尿病患者。
● 高血壓患者。
● 心肌梗死患者。
● 血栓性疾病的患者。

標本採集


● 採集方法:靜脈采血

檢查前

● 是否空腹:是。
● 檢查前一天,白天宜清淡飲食,忌煙酒。晚上10點以後禁食,可適當飲水,次日早晨空腹檢查。

檢查后

● 采血后,需在針孔處進行局部按壓3分鐘直至不出血,注意不要揉,也不要讓針眼沾水。
● 若出現暈針癥狀,如頭暈、眼花、乏力等情況時,應立即平卧,並可飲少量糖水,待癥狀緩解后再進行其他檢測。

參考區間


● 男性:2.32~3.34
● 女性:1.85~2.90
● (數據來源:叢玉隆。實用檢驗醫學:上冊。第2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3)

臨床意義


● 紅細胞聚集性升高多見於糖尿病、高血壓、心肌梗死、外周血管疾病、動靜脈血栓性疾病、多發性骨髓瘤、異常蛋白血症、膠原病、某些炎症、惡性腫瘤等。
檢驗結果的臨床意義必須由臨床專業醫師結合病史、癥狀、體征以及其他輔助檢查結果,全面綜合分析判斷。

參考文獻


● [1] 叢玉隆。實用檢驗醫學:上冊。第2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3.
● [2] 叢玉隆。實用檢驗醫學:下冊。第2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3.
● [3] 張春榮。糖尿病患者紅細胞聚集指數和剛性指數的變化初探[J] .華夏醫學,2001(02):156~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