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嘉庚科學獎

陳嘉庚科學獎

陳嘉庚科學獎是以對中國科教事業發展做出傑出貢獻的愛國僑領陳嘉庚先徠生的名字命名的科學獎勵。

陳嘉庚科學獎的前身是1988年設立的陳嘉庚獎。2003年2月,經中國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同意,中國科學院和中國銀行共同出資成立陳嘉庚科學獎基金會,設立陳嘉庚科學獎。

據2018年5月陳嘉庚科學獎基金會官網顯示,陳嘉庚科學獎共設六個獎項,每兩年評選一次。陳嘉庚科學獎的前身陳嘉庚獎,共組織了8次評獎和頒獎工作,63位傑出科學家獲此殊榮;截至2016年,共組織6次評獎,26人獲得陳嘉庚科學獎。

獎項歷史


1987年8月,陳嘉庚先生的親屬找到中科院,提出要以陳嘉庚的名字命名一項科學獎勵,專門獎勵近年來獲得原創性重大科學技術成就的在世中國公民。因此,建立了陳嘉庚科學獎基金會的前身——陳嘉庚基金會。
1988年,陳嘉庚科學獎的前身陳嘉庚獎設立,中科院學部受委託,專門負責“陳嘉庚獎”的評審工作。
陳嘉庚科學獎基金會成立
陳嘉庚科學獎基金會成立
1988-1991年,陳嘉庚獎每年頒發一次,在物質科學(包括數學、物理、天文、化學)、生命科學、農業科學、醫藥科學、地球科學、技術科學共六大學科領域中的三個學科評獎一次。
1993年開始,陳嘉庚獎由原來評科技成果獎改為評科學家個人獎,獎項也由原每年輪換評3個獎改為每兩年評7個獎,即數理科學獎、化學獎、生命科學獎、農業科學獎、醫藥科學獎、地球科學獎和技術科學獎。評獎工作由原來組成評獎委員會對陳嘉庚基金會理事會負責,改為委託中國科學院各學部負責,基金會秘書處也由原設在中國科學院國際合作局,改設在中國科學院學部聯合辦公室。
1995年起,增加信息科學獎。
1998年,亞洲金融風暴期間,陳嘉庚獎的評獎工作被迫暫停。
2001年,由於沒有固定的基金支持,陳嘉庚獎的評獎工作被迫中斷。
2003年2月,經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同意,中國科學院和中國銀行共同出資3000萬元,成立陳嘉庚科學獎基金會,設立陳嘉庚科學獎。
2006年以後,陳嘉庚科學獎的評選和頒發步入正軌。獎項每兩年評選一次,同步推薦、評審和頒獎。
2008年5月,中國銀行向陳嘉庚科學獎基金會追加捐贈1000萬元。

獎項設置


據2018年5月陳嘉庚科學獎基金會官網顯示,陳嘉庚科學獎共設六個獎項,每兩年評選一次,每個獎項每次評選一項,獲獎人數一般為一人,最多不超過三人;如無符合標準的項目,可以缺項。
獎項:數理科學獎(包括數學、物理學、力學、天文學)、化學科學獎、生命科學獎(包括生物學、醫學、農學)、地球科學獎、信息技術科學獎、技術科學獎

組織流程


評選組織

• 評獎委員會
陳嘉庚科學獎根據所設獎項分別設立評獎委員會(數理科學獎評獎委員會、化學科學獎評獎委員會、生命科學獎評獎委員會、地球科學獎評獎委員會、信息技術科學獎評獎委員會和技術科學獎評獎委員會),負責陳嘉庚科學獎的初選和評審工作。
各評獎委員會委員由設獎相關學科領域的11-13名專家擔任,設主任、副主任各1人。主任、副主任及委員人選由中國科學院各學部主任醞釀提名,經本學部常委會討論通過,由基金會理事長聘任。委員會每屆任期二年,每屆一般更換三分之一委員,委員可連任二屆。
• 評獎委員會委員具備條件
評獎委員會委員應具備的條件有:
(一)熟悉並掌握設獎學科及相關領域的科技發展動態和趨勢;
(二)對設獎學科及其相關領域出現的、特別是尚未被人們普遍認識的原創性重大科學和技術成果的科學價值及其對科學研究、社會和經濟可能產生的影響有較強的判斷能力;
(三)有良好的科學道德和修養。
若評獎委員會委員或相關專業委員空缺時,根據評審工作需要,由該評獎委員會主任提名,商相關學部主任同意,可補聘有關專家參加評獎委員會的工作,並享有與正式委員同等的權力。
• 同行評審專家
同行評審專家應具備的條件有:
(一)有較高的學術水平、敏銳的科學洞察力和較強的學術判斷力;
(二)從事科學研究工作,熟悉候選項目以及相關研究領域的研究內容和國內外發展情況;
(三)具有良好的科學道德,較強的社會責任感,學風嚴謹,公平公正,熱心科學獎勵事業。

申報條件

陳嘉庚科學獎
陳嘉庚科學獎
陳嘉庚科學獎候選項目由陳嘉庚科學獎基金會邀請的相關領域的教授、研究員或同等專業技術職務的專家推薦,不受理個人申請。推薦人不能是被推薦成果相關論文的合作者。
每位推薦人只能推薦1項科學獎候選項目,每項一般推薦1名獲獎人,若成果由1人以上相關學科領域的科學家分別做出了重大原創性科學發現或技術發明,推薦最多不超過3名獲獎人。若推薦的科學獎候選項目獲獎人為1人以上時,應分別說明各人在該候選項目中所做出的重大原創性科學發現或技術發明的主要貢獻及其水平和作用。
若推薦的候選項目正在申報中國國家獎勵,需在推薦書中予以註明;若推薦的候選項目曾獲中國國家獎勵,則重點介紹該候選項目獲獎以後新的發現、重要的突破或發現其新的科學意義。
一般於公曆逢單年份進行推薦。推薦人需填寫《陳嘉庚科學獎推薦書》,並附被推薦項目具有重大原創性成果的論文及相關材料,在規定的時間內,通過陳嘉庚科學獎基金會網站提交推薦材料,並將推薦書列印簽名后寄送陳嘉庚科學獎基金會辦公室。
凡連續2次未獲獎的科學獎候選項目,停止1次被推薦資格。

評選考核

• 確定有效候選項目
陳嘉庚科學獎基金會辦公室在對推薦的候選項目材料進行形式審查后,分別將材料送各評獎委員會進行初選和評審。
頒獎
頒獎
各評獎委員會對推薦的候選項目進行充分評議和討論,並投票表決是否符合重大原創性科學和技術成果的定位,獲得到會人數二分之一以上得票數的科學獎候選項目進入初選評審程序。
對進入初選評審程序的科學獎候選項目以無記名投票方式按得票數排序產生最多不超過4項科學獎有效候選項目。出席會議人數須超過評獎委員會委員人數的三分之二(含),獲得到會人數二分之一以上得票數的方能入選科學獎有效候選項目,並進入同行專家通信評審程序。如遇有得票數相同而超過4項科學獎有效候選項目時,需對得票數相同者再投票,取得票數多者入選。
根據確定的科學獎有效候選項目,各評獎委員會提出進行通信評審的同行專家名單。每個科學獎有效候選項目需聘請至少10位國內外同行專家進行書面評審,其中基礎類研究成果需聘請至少5位國外同行專家評審。對個別技術類成果不能產生5位國外同行專家評審時,各評獎委員會可根據情況進行研究並投票表決確定聘請國外同行評審專家的人數。
• 產生初步候選項目
在同行專家通信評審截止時間內,科學獎有效候選項目反饋的通信評審意見未達到規定的分數要求,不進入下一輪評審。
在同行專家通信評審中獲得同意推薦的票數為二分之一以上的科學獎有效候選項目為科學獎初步候選項目。
• 確定正式候選項目
各評獎委員會經過充分評議和討論,以無記名方式按分值1-10分進行打分投票,以得分高低產生不超過1項科學獎正式候選項目。
獲得平均分在6分(含)以上時,方能入選科學獎正式候選項目;如遇得分相同而超過1項科學獎正式候選項目時,則對分數相同者再打分投票,得分高且在6分(含)以上者入選。
各評獎委員會對確定的科學獎正式候選項目寫出書面評審意見,提交理事會審議。
• 產生獲獎項目
理事會對科學獎正式候選項目進行審議,並投票產生科學獎獲獎項目,獲得到會人數三分之二(含)以上得票數的方能入選。
評選結果揭曉前徵求獲獎人本人意願,獲獎人應承諾於獲獎后,參加本基金會組織的各種評審、學術交流、科普、研討會、公益等活動。
• 特殊情況
各評獎委員會經過評議,若不能產生符合獎勵標準的科學獎獲獎項目,可以空缺。
科學獎的評審實行保密及迴避制度:
(一)對外不公布各評獎委員會和同行評審專家名單、評審意見以及評審過程中的有關情況;
(二)各評獎委員會委員不參加本人所在評獎委員會評審項目的推薦和書面評審工作;
(三)科學獎候選項目論文中的合作者、被推薦人碩士和博士導師及被推薦人的直系親屬,不得參與該候選項目所在獎項的評獎委員會和同行專家的評審工作。
(四)推薦人不參加其推薦項目和被推薦人所在評獎委員會和同行專家的評審工作。
科學獎不受理有爭議的候選項目。凡在成果所有權、知識產權、推薦獲獎人員等方面存有爭議的項目,在爭議解決後方可被推薦。

獎勵情況


評獎結果

• 陳嘉庚獎
陳嘉庚科學獎的前身陳嘉庚獎,共組織了8次評獎和頒獎工作,63位傑出科學家獲此殊榮。
陳嘉庚獎獲獎科技成果(1988-1991年度)
屆次獎項獲獎人獲獎項目所在單位
第一屆
(1988年度)
農業科學獎李振聲、陳漱陽、薛文江遠緣雜交小麥新品種“小偃六號”中國科學院西北植物所
技術科學獎鄧錫銘、范滇元、余文炎激光12號實踐裝置——高功率激光技術的新成就中國科學院上海光機所
物質科學獎陳創天、吳伯昌、江愛棟晶體非線性光學效應的基因理論和新型非線性光學材料探索中國科學院福建物質結構研究所
趙忠賢液氮溫區超導體的發現及應用前景中國科學院物理所
第二屆
(1989年度)
醫藥科學獎宋鳴釗、吳葆禎、王元誇根治絨癌中國醫學科學院協和醫院
生命科學獎鄒承魯蛋白質功能墓團的修飾與其生物活性之間的定量關係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
地球科學獎劉東生、孫鴻烈青藏高原隆起及J七對自然環境和人類活動影響的綜台研究中國科學院
第三屆
(1990年度)
物質科學獎華羅庚、王元數論在近似分析中的應用中國科學院數學研究所
農業科學獎沈榮顯、徐振東馬傳染性貧血病免疫的研究——馬傳染性貧血病驢白細胞弱毒疫苗的研製與應用中國農業科學院哈爾濱獸醫研究所
技術科學獎王選、陳堃銶、鄭民中文電子出版系統的硬體和軟體北京大學
第四屆
(1991年度)
生命科學獎王德寶酵母丙氨酸轉移核糖核酸的人工全合成中國科學院上海生物化學研究所
汪恩璧中國科學院上海細胞生物學研究所
汪酞中國科學院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
醫藥科學獎曾毅鼻咽癌早期診斷、前瞻性現場和病因的研究中國預防醫學科學院病毒學研究所
王培中廣西南寧市自治區人民醫院
鄧洪廣西梧州市腫瘤研究所
地球科學獎馬在田、曹景忠波動方程法地震偏移成像的理論與應用同濟大學
紀少游南海東部石油公司 
陳嘉庚獎獲得者(第五——八屆)
獎項名稱第五屆(1993年度)第六屆(1995年度)第七屆(1997年度)第八屆(1999年度)
數理科學獎吳文俊黃昆楊樂馮端
化學科學獎唐敖慶梁樹權黃維垣張存浩
生命科學獎--------湯佩松沈善炯張香桐
農業科學獎朱兆良、石元春張福綏婁成后謝華安
醫藥科學獎吳孟超姜泗長陸道培王正國
地球科學獎黃汲清葉篤正王之卓陳述彭
信息科學獎--------楊嘉墀李志堅劉盛綱
技術科學獎鄭哲敏李國豪錢令希趙國藩 
•陳嘉庚科學獎
陳嘉庚科學獎一般於公曆雙年份頒獎,每個獎項獎金100萬元人民幣,同時頒發榮譽獎章和證書。
年度數理科學獎化學科學獎生命科學獎地球科學獎信息技術科學獎技術科學獎
2006年范海福-------饒子和塗傳詒王小雲-------
2008年彭實戈侯建國-------安芷生--------------
2010年白以龍楊學明裴鋼李德生吳良鏞-------
2012年薛其坤朱道本湯釗猷-------楊學軍-------
2014年王恩哥林國強徐國良吳國雄尤肖虎沈保根、胡鳳霞、孫繼榮
2016年周向宇-------曹雪濤--------------------- 
2018年高鴻鈞包信和李家洋戴金星吳一戎田永君
2020年 高原寧 馮小明 施一公 朱日祥 雒建斌

頒獎儀式

年度時間頒獎人
陳嘉庚獎第一屆1989年1月17日----------
第二屆1990年1月5日中共中央總書記江澤民、物理學家楊振寧
第三屆1990年11月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書記處書記李瑞環
第四屆1991年11月6日物理學家丁肇中
第五屆--------------------
第六屆--------------------
第七屆--------------------
第八屆--------------------
陳嘉庚科學獎2006年2006年6月6日
國務委員陳至立,
中國科學院院長路甬祥,中國工程院院長徐匡迪 
2008年2008年6月25日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劉延東,
中國科學院院長路甬祥,中國工程院院長徐匡迪 
2010年2010年6月9日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劉延東,
中國科學院院長路甬祥,中國工程院院長徐匡迪 
2012年2012年6月13日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劉延東,
中國科學院院長白春禮,中國工程院院長周濟 
2014年2014年6月11日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劉延東,
中國科學院院長白春禮,中國工程院院長周濟 
2016年2016年6月1日中國科學院院長白春禮 
2018年2018年5月30日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劉鶴,
中國科學院院長白春禮 

學術交流


截至2018年3月,陳嘉庚科學獎報告會先後在中國科學院國家科學圖書館、中國銀行總部、北京大學、深圳南方科技大學、廈門大學、南開大學、清華大學、新疆大學、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石河子大學、新疆建設兵團塔里木大學、陳嘉庚故里廈門市集美區、集美大學、電子科技大學、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廈門集美中學和雙十中學、雲南師範大學、中國科學院成都分院、廈門海洋職業技術學院、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等舉辦。

文化傳統


形象標識

• 獎章
獎章
獎章
陳嘉庚科學獎金質獎章正面為“陳嘉庚先生的頭像”,底部環繞“陳嘉庚科學獎”中英文文字。
陳嘉庚科學獎金質獎章背面為陳嘉庚科學獎標識。標識以中華的“中”字為設計母體,形成“日月星空運轉”圖形,象徵變幻莫測的世間萬物,需要科學家不斷的創新與探索;冉冉升起的科學探索之星,形成“中”的中間一筆,象徵海內外華人科學家團結一心創造科技新成就,以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獎項宗旨

為獎勵近期在中國做出的重大原創性科學技術成果,促進中國科學技術事業的發展,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設立陳嘉庚科學獎。

社會評價


陳嘉庚獎的設立,打破了中國以獎勵個人終身成就為主的科技設獎慣例,成為了中國向“諾獎”看齊的第一獎。在20世紀末,“陳嘉庚獎”已經在海內外科技界樹立了很高的威望,激發了中國科研人員的原始創新熱情。 (《科學新聞》2015年5月刊,作者姜天海)
陳嘉庚科學獎報告會在中科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舉行
陳嘉庚科學獎報告會在中科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舉行
徠聲譽就是獎項的生命,要想保持獎項的生命力,就必須堅持高標準。 (陳嘉庚科學獎基金會理事兼秘書長、中科院院士學部工作局局長李婷)
作為在中國科學院學部平台上運作的科技獎勵,陳嘉庚科學獎與陳嘉庚青年科學獎以服務國家科技創新為目標,以弘揚勇於探索、求真務實的科學精神為己任,努力營造良好的學術生態,促使科技人員的創新智慧競相迸發、原創成果大量湧現,推動國家科技事業蓬勃發展。 (中科院院長、陳嘉庚科學獎基金會理事長白春禮)
陳嘉庚科學獎已在中國科技界和海內外產生了較高的聲譽和廣泛的影響,對促進中國科學技術的創新與發展起到了很好的激勵與推動作用。 (陳嘉庚科學獎基金會辦公室王小曼)
為樹立品牌,打造中國本土的“諾貝爾獎”,陳嘉庚科學獎毫不動搖地堅持評獎標準,保證獲獎成果的水平和質量。 (《中國科技獎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