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超臨界火電機組
超超臨界火電機組
超臨界機組是指主蒸汽壓力大於水的臨界壓力22.12兆帕的機組,而亞臨界機組通常指出口壓力在15.7~19.6兆帕的機組。習慣上,又將超臨界機組分為兩個層次:一是常規超臨界參數機組,其主蒸汽壓力一般為24兆帕左右,主蒸汽和再熱蒸汽溫度為540~560℃;二是超超臨界機組,其主蒸汽壓力為25~35兆帕及以上,主蒸汽和再熱蒸汽溫度一般580℃以上。
在超臨界與超超臨界狀態,水由液態直接成為汽態,即由濕蒸汽直接成為過熱蒸汽、飽和蒸汽,熱效率較高,因此超超臨界機組具有煤耗低、環保性能好、技術含量高的特點,機組熱效率能夠達到45%左右。節煤是超超臨界技術的最大優勢,它比國內現有最先進的超臨界機組的熱效率提高2%到3%。以熱效率提高1%計算,對一台30萬千瓦的火電機組來說,一年就可以節約6000噸優質煤。超超臨界機組發展的方向是在保持其可用率、可靠性、運行靈活性和機組壽命等的同時,進一步提高蒸汽參數,從而獲得更高的效率和環保性能。
在常規火電設備方面,國內正在從30萬千瓦、60萬千瓦亞臨界機組向超臨界、超超臨界的60萬千瓦和100萬千瓦機組過渡。
國內發電設備製造業通過與國外合作生產的方式,從2002年開始,應用國外成熟、先進的技術,為國內電站設計製造60萬千瓦和100萬千瓦等級的超臨界機組,訂貨量已超過100套。這些機組的設計、建造和運行,使我國對於超臨界和超超臨界機組關鍵技術的理解進一步加深。在超超臨界機組製造方面,國內哈電、東方和上電三大發電設備企業通過引進消化國外技術,具備了加工製造100萬千瓦超超臨界火電機組的能力。2006年年底,由國內企業生產製造的3台100萬千瓦超超臨界火電機組已經陸續投運。但是,由於外方對技術轉讓的嚴格限制,在設計技術與核心製造技術方面國內尚未完全實現自主化,尤其是電站機組關鍵材料方面問題更為突出,還有不少工作需要做。
從世界範圍來考察,試製超超臨界參數機組的工作起始於20世紀50年代。美國於1957年投運的第一台12.5萬千瓦超超臨界機組的設計參數為31兆帕/621℃,1958年投運的32.5萬千瓦機組的參數為34.4兆帕/649℃。由於當時技術水平的限制,這兩台機組的運行可用率比較低。超超臨界機組已廣泛應用於世界上許多國家,最大容量已經達到130萬千瓦(美國,1972年投運),最高效率已經達到49%(丹麥,2001年投運),研發和應用該技術較好的國家主要有美國、日本、德國、丹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