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弗羅斯河上的磨房的結果 展開

弗羅斯河上的磨房

艾略特小說作品

《弗羅斯河上的磨房》是1991年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英)艾略特。

內容介紹


本書為英國女小說家艾略特(George Eliot 1816―1880)所著。弗羅斯河一條支流的岸邊,有一家磨房。主人塔里維,為人誠實,但愚昧固執。兒子湯姆生性好強而心胸狹窄。女兒麥吉聰明美麗,重感情,好幻想。她愛自己的哥哥,但得不到理解。鄰居威克姆的兒子菲利普自幼駝背,麥吉同情他孤獨無伴,也喜歡他好學深思,兩人成為朋友。
塔里維對威克姆素無好感。在一場官司中,塔里維因敗訴破產。威克姆是對方的律師,後來又買下了塔里維拍賣的產業,塔里維因此氣得中風病倒。從此兩家結下冤讎。塔里維受雇掌管磨坊,子女輟學,一家人過著忍辱受窮的日子。
五年後,菲利普從國外留學歸來。麥吉背著家人同他親近。菲利普深深愛上了麥吉。湯姆得知此事後,強逼妹妹起誓與菲利普斷絕往來。
塔里維因兒子買賣漸有積蓄,重振家業有了希望,遂上門找威克姆尋釁。因一時過度激動,再次中風而死。
父親去逝后,麥吉外出當小學教師。假期中她到表妹露西家作客,遇見露西的男友斯蒂芬,彼此產生了愛慕之情。但麥吉不願傷害露西,也未忘對菲利普的舊情。在她的懇求下,湯姆允許她與菲利普見面,但不許他們相愛。菲利普向麥吉求婚,麥吉不願違背哥哥的意願拒絕了他。這時斯蒂芬也再三向麥吉求愛,麥吉表明絕不做對不起露西的事,而她自己卻在感情的旋渦中痛苦地掙扎,極力想擺脫出來。
一天,由於偶然的情況,加之斯蒂芬的有意安排,麥吉身不由己地跟斯蒂芬去弗羅斯河上蕩船。小船在落潮中越漂越遠,天晚無法返回。斯蒂芬乘機勸說麥吉跟他出走,被麥吉拒絕。當晚,兩人只好在一條商船上借宿。事情發生后,麥吉名聲掃地,雖然她自知清白無辜,卻有口難辯,連湯姆也把她拒之門外。
不久,弗羅斯河泛濫成災。在危難的時刻,麥吉首先想到親人。她獨自駕船救出了困在磨房的湯姆。手足情義深深感動了湯姆,兩人重歸於好。不幸小船在急流中被撞翻,兄妹緊緊相抱,被洪水吞噬。

作者介紹


艾略特(George Eliot 1816―1880)是英國女小說家。原名瑪麗・安・埃文斯,生於沃里克郡的鄉村。父親是一個農莊經理人。她幼年時期曾先後在兩所宗教色彩極濃的寄宿學校讀書,篤信福音教,通曉法、意、德、拉丁等多種外國語文。1841年隨父遷往考文垂,結識了自由思想家查爾斯・佈雷,同時由於受《基督教起源的調查》一書的影響,突然與宗教決裂,聲明不再進教堂。但她仍然深切理解和同情一切虔誠的宗教感情,並成為她作品的基調。1844年,艾略特參與翻譯施特勞斯的《耶酥傳》,名噪一時,從此開始文學生涯。1851年,她認識了當時極有才華的新聞記者喬治・亨利・劉易斯。他倆志趣相投,遂同居。兩人共同生活了24年。
劉易斯不但是政論家和評論家,對哲學、心理學、生理學等都有研究,寫過《歌德傳》。1856年,在劉易斯的鼓勵下,艾略特開始小說創作。1858年出版《教區生活場景》,其中包括三篇回憶早年家鄉生活的中篇小說,均以筆名喬治・艾略特發表。
此後近20年中,共創作長篇小說7部;有鄉村生活題材,也有重大的歷史、社會、政治題材。如:《亞當・比德》(1859)、《弗羅斯河上的磨房》(1860)、《織工馬南》(1861)、《羅慕拉》(1862―1863)、《菲利克斯・霍爾特》(1866)、《但尼爾・狄隆達》(1876)、《米德爾馬奇》(1871―1872)等。她的作品具有哲理性,富有幽默感。她在作品中探討倫理道德問題,對人們有深厚的同情,在道德上的判斷卻是嚴厲的。她的寫作手法發展了屬於現代小說特徵的心理分析。這種細膩的心理分析影響了許多作家,如托馬斯・哈代、亨利・詹姆斯、約瑟夫・康拉德、戴・赫・勞倫斯、馬塞爾・普魯斯特等。

作品目錄


BOOK FIRST
BOY AND GIRL.
BOOK SECOND
SCHOOL-TIME.
BOOK THIRD
THE DOWNFALL.
BOOK FOURTH
THE VALLEY OF HUMILIATION.
BOOK FIFTH
WHEAT AND TARES.
BOOK SIXTH
THE GREAT TEMPTATION.
BOOK SE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