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象乾旱
長期少雨致土壤缺水的氣候現象
氣象乾旱是指因長期少雨、空氣乾燥,而引起土壤缺水的氣候現象。它最直觀的表現在於降水量的減少,具有出現頻率高、持續時間長、波及範圍廣的特點。2009年以來中國雲南省年降水量連續三年持續偏少,氣溫持續偏高。至2012年2月28日,雲南已有112個氣象監測站點出現氣象乾旱,其中重旱57個、特旱12個。全省直接經濟損失100億元左右,其中農業損失22.19億元。
氣象乾旱
氣象乾旱是其他三種類型乾旱的基礎。由於農業、水文和社會經濟乾旱的發生受到地表水和地下水供應的影響,其頻率小於氣象乾旱。當氣象乾旱持續一段時間,就有可能發生農業、水文和社會經濟乾旱,併產生相應的後果。
經常是在氣象乾旱發生幾周后,土壤水分不足導致農作物、草原和牧場受旱才表現出來。幾個月的持續氣象乾旱才導致江河徑流、水庫水位、湖泊水位、地下水位下降,出現水文乾旱。當水分短缺影響到人類生活或經濟需水時,就發生社會經濟乾旱。地表水與地下水系統水資源供應量受其管理方式的影響,使得降水不足與主要乾旱類型的直接聯繫降低。例如,在發生氣象乾旱后,假如能及時為農作物提供灌溉,或採取其他農業措施保持土壤水分,滿足作物需要,就不會形成農業乾旱。但在灌溉設施不完備的地方,氣象乾旱是引發農業乾旱的最重要因素。
2010年3月25日,中國滇黔川桂渝氣象乾旱監測圖。
氣象乾旱等級國家標準中規定了五種監測乾旱的單項指標和氣象乾旱綜合指數CI五種單項指標為:降水量和降水量距平百分率、標準化降水指數、相對濕潤度指數、土壤濕度乾旱指數和帕默爾乾旱指數。氣象乾旱綜合指數CI以標準化降水指數、相對濕潤指數和降水量為基礎建立的一種綜合指數。
《氣象乾旱等級》國家標準中將乾旱劃分為五個等級,並評定了不同等級的乾旱對農業和生態環境的影響程度:
1.正常或濕澇,特點為降水正常或較常年偏多,地表濕潤,無旱象;
2.輕旱,特點為降水較常年偏少,地表空氣乾燥,土壤出現水分輕度不足,對農作物有輕微影響;
3.中旱,特點為降水持續較常年偏少,土壤表面乾燥,土壤出現水分不足,地表植物葉片白天有萎蔫現象,對農作物和生態環境造成一定影響;
4.重旱,特點為土壤出現水分持續嚴重不足,土壤出現較厚的干土層,植物萎蔫、葉片乾枯,果實脫落,對農作物和生態環境造成較嚴重影響,對工業生產、人畜飲水產生一定影響;
5.特旱,特點為土壤出現水分長時間嚴重不足,地表植物乾枯、死亡,對農作物和生態環境造成嚴重影響,工業生產、人畜飲水產生較大影響。
《氣象乾旱等級》國家標準規範全國通用,具有空間和時間可比性,能較為客觀地描述乾旱的發生、發展、持續、解除等過程,以及乾旱發生程度和範圍的等級標準的乾旱監測指標。
氣象乾旱
2009年至2012年,中國雲南省年降水量出現連續三年持續偏少,氣溫持續偏高,出現了嚴重的乾旱,其中2009年和2011年全省平均年降水量分別為1961年以來的最少值和次少值。與多年平均年降水量1086毫米相比,過去三年全省總共偏少了近半年的降水量。
雲南中東部地區則更為嚴重,如昆明過去的三年裡偏少了接近一年的降水量。降水偏少幅度最大的時段在2009年的7~11月、2010年5~7月和2011年5~8月。即三年中降水偏少主要是雨季降水偏少,導致了庫塘難以蓄水。
至2012年2月28日,雲南有112個氣象監測站點出現氣象乾旱,其中重旱57站、特旱12站。全省直接經濟損失100億元左右,其中農業損失22.19億元。
2010年3月25日,中國滇黔川桂渝氣象乾旱監測圖。在自然界,氣象乾旱一般有兩種類型:一類是由氣候、海陸分佈、地形等相對穩定的因素在某個相對固定的地區常年形成的水分短缺現象,這類氣象乾旱也可稱之為乾燥或氣候乾旱,另一類是各種氣象因子(如:降水、氣溫等)的年紀或季節變化形成的隨機性異常水分短缺現象,稱為大氣乾旱,在多數情況下所說的乾旱通常指這類乾旱,也稱氣象乾旱。
氣象乾旱
與乾旱的區別
乾旱災害指的是在較長時間內,因降水量嚴重不足,致使土壤因蒸發而水分虧損,河川流量減少,破壞正常的作物生長和人類活動的災害性天氣現象。從學科觀點看,乾旱可分為四大類:氣象乾旱、農業乾旱、水文乾旱和社會經濟乾旱。中國通常將農作物生長期內因缺水而影響正常生長稱為受旱,受旱減產三成以上稱為成災,經常發生旱災的地區稱為易旱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