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家營村

司家營村

司家營村隸屬於延慶縣延慶鎮,位於縣城南側,延慶火車南站、終點位於村西,919路公交車從村西通過,交通方便。

村情概況


司家營村是位於延慶經濟開發區範圍內的城中村。東有蓮花池村,西面和北面是南菜園城區。

活動項目


司家營村“村晚”大聯歡
司家營村
司家營村
2013年2月3日,農曆“小年”,晚上7點鐘,隨著美麗的煙花在司家營上空綻放,延慶鎮司家營村委會新落成的400多平米的數字影廳中,隨著一曲歌伴舞《紅紅火火的日子》拉開了司家營村自辦“村晚”的序幕。
村晚不僅有歌舞,又新增了小品、三句半、快板、情景劇、單口相聲等新節目。台上的演出團隊由70多位村民組成,小到三四歲,大到六、七十歲,老少誰都不落下。這場晚會完全由村民自編、自導、自演、自辦。村裡老白家的二閨女說:“我今年特地帶著老公和閨女回來參加我們村村晚,我和閨女上台表演,老公在台下給錄像。”
“麻雀雖小,可五臟俱全”,別看是“村晚”,燈光、攝像、泡泡機一樣也不少。為了提升辦村晚的質量,這些可讓村幹部花費了不少心思。同時,為了村晚能提高檔次,村幹部四處借服裝、借道具,演員們也受其影響,改變以往等、靠的思想,實在借不到的服裝,乾脆自己掏腰包去購置。
晚會上,張懷鳳和王鳳寶表演的戲曲《白毛女》選段,當時的裝扮一上台就贏得一片掌聲。王鳳寶說:“我把老父親生前的皮襖找出來了。”王曉清的一首《北京畫廊》唱出了延慶人的自豪。小品《買年貨》是根據村民發生的實事改編的,張金庫告訴筆者:“別看台上演的時候,把大家都逗笑了,寫劇本可難壞了我們,最後找中專班農廣校的老師幫我們改了好幾遍。”
司機營村自2011年起已經連續3年自辦“村晚”,本村的文化事業得到村幹部的高度重視。村黨支部書記張志安說:“村民們自有了文體活動,精神面貌發生了很大的改變,以前鄰居吵架的,現在一起唱歌了。以前一起打麻將的,現在一起跳舞了。而且我們村辦村晚的水平是一年比一年高了。村民的和諧,是我們最大的心愿,所以2012年我們在村委會新蓋數字影廳400多平米,舞台也有30多平米,村裡的硬體設施也一定要跟上老百姓的需要。”
最後在歌伴舞《拜新年》的歌聲中,落下帷幕。司家營村的村民們都說:“今天是小年,我們在村委會享受了一場文化盛宴!”

公益


司家營村四姐妹寒冬送暖
新年臨近,司家營村的張艷玲,張艷麗,白秀英和王文英四名婦女自發組織起來,帶著理髮工具到村裡行動不便的老人家裡免費為老人理髮、打掃衛生。
2013年1月13日早上九點鐘,四姐妹手挽著手有說有笑地走出了家門,開始一天的志願服務活動。說是志願服務活動,其實就是四姐妹在嘮家常的時候,聊著聊著就說起今年冬天冷,冰雪不化,村裡老人尤其是本就行動不便的老人連出去理個髮都難。以前在理髮店裡當過學徒的張艷玲一聽,心裡便萌生個想法。“理髮我會啊,都是鄉里鄉親的長輩,咱姐幾個去給他們理髮吧,好讓老人們清清爽爽過個大年。”其他仨人一聽,這是好事兒,一合計便分頭回家準備東西,相約周末一起行動。張艷玲為了這個活動還自掏腰包花費兩百多元,專門買了兩把電推子。
四姐妹一走進老人家裡,就受到了熱情的歡迎。別看他們都是業餘的,可干起活來沒有絲毫馬虎,分工合作,動作麻利。張艷麗、王文英負責做好理髮前準備,連好電,把水溫調得不冷不熱,攙扶著老人坐好,仔細地位老人圍好毛巾和圍布。張艷玲擺開架勢,徵詢老人們對髮型的意見,一招一式都是那麼地仔細。白秀英也沒閑著,忙著給老人們打掃屋子。張艷玲靦腆地說。“都是鄉親,要是他們以後有需要,我們常過來給他們理髮,也能照應著干點別的活兒。這都是我們應該做的,沒什麼。”
老人們也顯得特別的高興,笑得都合不攏嘴,一個勁兒的誇他們是好孩子。腳部殘疾的老人王殿忠激動地說“你們來我跟老伴都高興著那,以前都是老伴給我推推就得了,現在好啊,都服務上門了。感謝啊。”
一行四人利用周末兩天,頂著小雪,走家串戶,為全村20多名行動不便的老人進行了愛心服務,他們中有腳部殘疾、半身不遂以及困難老黨員等,四姐妹用熱情的服務,給老人送去了冬季的溫暖和春節的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