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4條詞條名為孤山鎮的結果 展開

孤山鎮

遼寧省丹東市東港市下轄鎮

遼寧省東港市孤山鎮位於遼東半島東北翼,鎮內分佈漢、滿、蒙古、回、朝鮮、錫伯多個民族,是東港市區域面積最大,人口僅次於前陽鎮的第二大鄉鎮。

清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鳳凰巡檢司移駐大孤山,歸屬岫岩州;截至2018年末,孤山鎮戶籍人口有62276人。截至2020年6月,孤山鎮下轄3個社區、18個行政村,鎮人民政府駐西街社區西後街28號。

農民人均純收入10767元。2018年,孤山鎮有工業企業51個,其中規模以上8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68個

2016年10月14日,遼寧省丹東市東港市孤山鎮被住房城鄉建設部評為第一批中國特色小鎮。2017年11月,孤山鎮獲評第五屆全國文明村鎮。

2018年,孤山鎮有工業企業51個,其中規模以上8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68個。

歷史沿革


清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鳳凰巡檢司移駐大孤山,歸屬岫岩州。
清咸豐年間(1851年—1861年),建鎮。
清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隸屬庄河廳。
民國四年(1915年),改設縣佐。
東北淪陷后,日偽當局設庄河縣大孤山第六區公署大孤山街公所。
民國三十五年(1946年)7月,庄河、岫岩、鳳城、安東4縣轄區內各劃出部分區域成立孤山縣。大孤山街為孤山縣政府駐地。
1949年,撤銷孤山縣,建立孤山鎮,劃歸安東縣所轄。
1958年9月12日,孤山鎮、孤山鄉、菩薩廟鄉、新農鄉合併,成立孤山公社,屬安東縣。
1965年3月1日,歸東溝縣所轄。
1966年1月,恢復孤山鎮建制。
1973年11月,恢復孤山公社城鎮辦事處建制。
1980年9月,建立孤山鎮。
1985年3月,孤山鎮升格為副縣級建制鎮。
1988年8月,孤山鎮與孤山鄉合併,建立孤山鎮。
1993年,撤東溝縣建東港市,孤山鎮隸屬東港市。
2002年1月10日,孤山鎮與新立鎮合併,設立為孤山鎮。

地理環境


區位優勢

孤山鎮古民居
孤山鎮古民居
孤山鎮位於遼東半島東北翼,東港市西部,西與大連市接壤,北與鞍山市接壤,轄19個村、2個城鎮社區,居民19429戶,總人口81000人(2021),全鎮區域面積214.3平方公里。其中耕地109000畝,(旱田40500畝、水田68500畝),山巒面積34500畝,沿海灘塗2.3萬畝,淺海面積2.7萬畝。林地面積460公頃。鎮轄2個社區居委會,19個行政村,其中:1個漁業村,1個菜農委,17個農業村;有58個城鎮居民組,193個村民組。鎮內分佈漢、滿、蒙古、回、朝鮮、錫伯等十多個民族,有人口6.6萬人,是東港市區域面積最大,人口第二的鄉鎮。大洋河自北向南,在孤山鎮東大於村附近注入黃海。丹(東)大(連)高速公路、鶴(崗)大(連)公路、大(孤山)盤(山)公路縱貫全境,丹大快速鐵路已於2015年12月17日開通,從丹東至孤山站乘坐高鐵僅42分鐘,設有的貨運站也即將開通。大孤山歷史悠久、人傑地靈、區位優越、資源豐厚、前景廣闊。儒、佛、道三教全部具有,是一個名副其實的古鎮。
孤山鎮屬溫帶海洋性季風氣候,受黃海的調節,冬無嚴寒,夏無酷暑。年降水量800-900毫米,雨熱條件良好,為農業發展帶來了有利條件。孤山鎮南部為鴨綠江口國家級濕地自然保護區核心區,濕地邊緣多種植水稻,是東港市重要大米產區之一。孤山大杏梅,甜酸可口,是遼東南著名特產。
早在6000多年以前,這裡就有人類活動的足跡。唐宋時期是一片興盛景象,清咸豐年間正式設鎮,民國四年改設縣佐。1946年7月設立孤山縣, 1949年6月撤孤山縣建東溝縣,1985年被確定為副縣級建制鎮。歲月更迭,滄海桑田,如今這裡已變成富庶文明的北國江南。
大孤山鍾靈毓秀,人傑地靈。開國上將周桓,著名畫家邵宇,2012年赴任的國家軍委副主席、時任濟南軍區司令員、上將范長龍,黨的好乾部韓雲娜,中國農工民主黨名譽副主席姚峻等,都是孤山人的驕傲。
孤山鎮歷史上就崇尚教育,早在1886年這裡就創辦了小學,1903年創建的崇正女子學校更是裴聲中外。1930年創建的安東縣孤山中學,即現在的東港市第一高級中學,由我國現代著名的文學家、思想家郭沫若先生親自題名,從這裡走出的人才遍布全國各地。自2002年以來,鎮財政投放到教育上的經費達三千多萬元,鎮內現有市、鎮屬各類學校21所,教師680餘人,學生達11000餘人。
大孤山文化底蘊深厚。在清朝道光年間,連號稱“四大徽班”之一的三慶班,也在位於孤山腳下的古戲樓登台亮相;每年農曆4月18日的大孤山廟會,都吸引著四面八方的人們雲集這裡,進行文化、物資和科技的交流;孤山的剪紙、版畫、農民畫更是馳名中外,民族器樂、泥塑、民間文學研究等在國內文化藝術界也都佔有一席之地。
大孤山國家級森林公園,風景旖旎,從山下拾級而上,山中綠蔭環抱,古木參天,巨柞、古槐、夾道成蔭,山溪潺潺,澄澈清涼。
座落於綠樹濃蔭中的千年古剎,建於唐朝,興盛於明清兩代,集佛、道、儒三教為一體,彙集了我國南北建築藝術的風格,是中國東北地區最大、保存最為完好的古建築群之一,被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古建築群的上下廟宇依山就勢,布局巧妙,建築群內雕梁畫柱,壁畫書法真實反映了古人精湛的建築藝術和深厚文化底蘊。上廟的兩棵古銀杏樹,距今已有1300多年的歷史。聖水宮位於上廟樓閣后,這裡古洞幽深,石縫通天,泉水清澈甘甜,四季不絕,甚為奇特。下廟的天后宮為東北地區規模最大的媽祖廟,這裡有清朝軍相大臣、兩江總督左宗棠為天后聖母殿題寫的“永慶安瀾”匾額。每逢廟會,媽祖廟前更是人山人海,香火不斷,數不清的善男信女向海神娘娘的雕像頂禮膜拜,乞求保佑平安。
驅車大洋河橋,遠眺大孤山,一尊石佛安然仰卧,悠然自得,在火紅的晚霞映襯下,更加使大孤山增添了一絲絲神奇的色彩。
山有山的豪邁,水有水的柔情。駐足大孤山山頂,拾道南望,海上風帆點點,煙霧氤氳,山水蒼茫,白鷗翩翩,猶如國畫風景,獐、鹿二島猶如夢中仙境,盡在眼底。
位於孤山境內南部的大鹿島,是中國海岸線最北端的最大島嶼,是遼東半島著名的省級風景名勝區和國家3A級旅遊區。島前的月亮灣海濱浴場、震驚世界的甲午海戰古戰場、島上的無名將士墓和那威然聳立的鄧世昌塑像、明末總兵毛文龍的碑亭、丹麥的教堂、英式的導航燈塔等休閑場所和歷史遺跡,無不吸引著國內外遊客紛至沓來。島上現已形成的集旅遊、休閑、餐飲、住宿、交通、購物於一體的產業鏈,加上優質高效的配套服務,每年都接待幾十萬前來觀光旅遊的遊客。
國家級濕地保護區----孤山核心區,是鳥類棲息的天堂,從澳大利亞艱難跋涉的候鳥從這裡飛往西伯利亞,在此停歇的鳥類就有三百餘種。每當春夏之交,濕地中蘆花蕩漾,蒹葭搖曳,群鳥歡歌,讓人盡心體驗與大自然零距離接觸的無限樂趣,盡情欣賞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華美樂章。
位於孤山境內北部的羅圈背水庫,群山環抱,林濤起伏,象一顆璀璨的明珠,放射出耀眼的光芒。
大孤山特產豐富,是遠近聞名的“魚米之鄉”,3820公頃的淺海灘塗已成為無公害水產品的生產基地,這裡生產的稻米晶瑩剔透、醇香可口,歷史上曾為朝廷貢品,現已遠銷海內外。
孤山鎮的海淡水資源豐富,碩大的梭子蟹、鮮活的貝類、還有大對蝦、海蜇、淡水魚等百餘種水產品,味道鮮美,獨具特色,遠銷日本、韓國、西班牙等地,受到客商青睞,被稱為“丹東貝類生產第一鎮”。
孤山的特產—大杏梅,果實碩大,肉厚核小,果色黃中帶紅,甜而不膩,更是我國諸多水果中的珍品,榮獲全國農業博覽會銅獎。而由丹麥傳教士聶樂信自丹麥引進嫁接而成的美麗傳說,更是為大杏梅披上了美麗神奇的色彩。
孤山鎮境內北部多為山區,地下蘊藏著豐富的礦產資源,花崗岩、高嶺土、石灰岩、溝沙、砂礫、磷礦石等的開發利用,更是前景廣闊。
孤山鎮地處東北亞經濟圈的核心地帶,與朝鮮半島隔海相望,與日本一衣帶水,從遼寧的版圖上看,它正處於大連、鞍山、丹東三市交匯處,是丹東至大連的必經之地。這裡有遼寧省最大的鎮級客運站—孤山客運站,201國道與大盤公路在鎮區交匯,丹大高速公路和即將開工建設的丹海高速公路在孤山境內都設有出入口,丹東至大連的快速鐵路已通車,高鐵大孤山站至孤山鎮僅6公里,鐵路貨運站也即將開通,丹東市中心漁港正在開發建設中,便利的交通條件充分展現了孤山優越的區位優勢,為孤山鎮帶來了無限的商機。
孤山鎮有著良好的工業基礎,進入二十一世紀的今天,孤山鎮黨委政府一班人,又緊緊抓住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和大力發展沿海經濟帶的機遇,重振孤山雄風,把工業經濟發展作為各項工作的重中之重,提出要發展大項目,現有的企業要向大企業、大財團靠攏,主動地融入省市工業發展的產業鏈條之中,積極承接國內外產業的轉移,爭取培育更多的新型企業和產業。

位置境域

孤山鎮地處東港市西部,東至大洋河與黃土坎鎮相望,南臨黃海,西至大連市庄河市栗子房鎮,北與鞍山市岫岩滿族自治縣洋河鎮接壤,行政區域面積198.17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孤山鎮境內西北部地勢較高,平均海拔5.8米,為丘陵區,大都為黃土土壤;東南部地勢平坦,平均海拔為3.9米,系平原區,多系青鹼土壤。主要山峰有大孤山,最高峰海拔337.3米。

氣候

孤山鎮屬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其特點是屬季風性、大陸性亦具海洋性氣候;冷暖交替變化大、風大、雨量大、陣雨多,春季回暖早10天左右,秋季晚冷10天左右。多年平均氣溫12.8℃,極端最高氣溫32.2℃,極端最低氣溫-25.6℃。無霜期年平均179天,最長達207天,最短為145天。年平均降水量880毫米,降雨集中在每年的7—8月,8月最多。

水文

孤山鎮境內最大的河流為大洋河,發源於岫岩滿族自治縣偏嶺鄉唐帽山經孤山鎮東馬家坨子注入黃海,孤山鎮境內長7.3千米,流域面積6000平方千米,年均流量450立方米/秒。主要支流有小洋河和雙岔河。

自然災害

孤山鎮主要自然災害有暴雨、風災、洪澇等。暴雨災害年均發生三次,主要發生在7—8月,最嚴重的一次發生在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一次降水量達400毫米;鎮內中大街以南水深達2米左右,窪地達3米以上,3晝夜未退,民房全部被淹,造成百年來最大的水災。1982年8月連日暴雨造成大洋河水流量達1.1萬立方米/秒,沒有造成人員財產損失。

自然資源


孤山鎮有耕地面積98401畝;可利用林地面積31361畝。

行政區劃


轄東街、西街2個社區,19個行政村,鎮政府駐西後街28號。鎮區包括2個社區,面積4平方千米,城鎮人口約2萬人。古迹有孤山廟群。村莊詳情:
辛家店谷家屯馮家屯大鹿島戰家屯
大姜家沙家屯劉家屯劉大房東大於
背陰寺孤山菜農委新立宮家屯四門張
萬興廟嶺興隆西土城
2011年末,孤山鎮下轄2個社區、19個行政村,下設58個居民小組、193個村民小組。
東街西街馮家屯谷家屯
戰家屯辛家店劉家屯大姜家
劉大房沙家屯背陰寺東大於
菜農委大鹿島新立宮屯
四門張萬興廟嶺興隆
西土城
截至2020年6月,孤山鎮下轄3個社區、18個行政村,鎮人民政府駐西街社區西後街28號。
東街社區西街社區新立社區馮家屯村
谷家屯村戰家屯村辛家店村劉家屯村
大姜家村劉大房村沙家屯村背陰寺村
東大於村大鹿島村孤山菜農村宮家屯村
四門張村萬興村廟嶺村興隆村
西土城村

人口民族


2011年末,孤山鎮總人口64290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17940人,城鎮化率27.9%。另有流動人口8290人。總人口中,男性32169人,佔50.1%;女性32121人,佔49.9%;14歲以下5045人,佔7.9%;15—64歲49980人,佔77.7%;65歲以上9265人,佔14.8%。總人口中,以漢族為主,達58551人,佔91.1%;有蒙古、回、苗、彝等12個少數民族,共5739人,佔8.9%。超過2000人的少數民族有滿族1個民族,達2301人,佔少數民族人口的40%。2011年,人口出生率1.2‰,人口死亡率1.4‰,人口自然增長率-0.2‰。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千米301人。
2017年末,孤山鎮常住人口為65324人。
截至2018年末,孤山鎮戶籍人口有62276人。

經濟


綜述

孤山鎮財政總收入1.0812億元,比上年增長61%。其中地方財政收入8712萬元,比上年增長55%。從各主要稅種看,完成營業稅1600萬元,增值稅1900萬元,企業所得稅1000萬元,個人所得稅200萬元,分別比上年增長7%、58%、150%、100%。農民人均純收入10767元。
2018年,孤山鎮有工業企業51個,其中規模以上8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68個。

農業

孤山鎮作為東港農業第一大鎮,在抓好工業經濟發展的同時,把新農村建設作為惠及廣大農民群眾的民心工程。及時地建立了有效的經營機制,實行綜合開發。大力推進農業產業化進程,大力發展設施農業,特色農業、高效農業,全面打造綠色生態農業、精品農業、觀光農業和開放性農業,拓寬農民增收領域,並通過科技推廣、園區示範、品牌牽動、協會推動、企業帶動等措施,形成一村一品,一村一業,推進專業村發展。
目前,全鎮已形成優質水稻、草莓、灘塗貝類、板栗、設施果樹、食用菌、草製品、蛋、禽八大農產品生產基地和杏梅、樹莓、特色蔬菜、貝類養殖四大農業示範基地。
孤山鎮糧食作物以水稻、玉米為主。2011年,孤山鎮生產糧食41876噸,其中水稻29130噸,玉米10446噸。主要經濟作物有蔬菜等。2011年,蔬菜種植面積13335畝,產量46211噸,主要品種有大白菜、蘿蔔,其中大白菜22824噸,蘿蔔3143噸。畜牧業以飼養生豬、家禽為主。2011年,生豬飼養量8.4萬頭,年末存欄2.7萬頭;家禽飼養量330萬羽。2011年,生產肉類9750噸,其中豬肉4782噸,牛肉41噸,羊肉8噸;禽蛋8135噸,鮮奶4噸。
截至2011年末,孤山鎮累計造林600畝,其中防護林200畝。2011年,水果種植面積6319.5畝,產量7500噸,主要品種有蘋果、桃、梨,其中蘋果1891噸,梨1605噸,桃2816噸。可用於水產養殖的海域面積14.26平方千米,灘塗14.26平方千米,淡水面積3.7平方千米。2011年,水產品總產量9506噸;漁業總產值5億元。2011年,大型農業機械3000台(輛)。
2021年4月28日,入選農業農村部、財政部“2021年農業產業強鎮創建名單”。

工業

孤山鎮是遼東地區重要的工業生產基地,形成以服裝、食品、機械加工為主的工業體系,重點規劃了服裝、食品、機械加工等中型產業集群。
目前,全鎮共有工業企業300餘家,現已形成服裝、機械加工、農產品冷凍加工為主的三大工業產業體系。其中減速機企業7家,成為遼寧省較大的減速機生產基地;服裝加工企業15家,成為丹東地區重要的服裝加工基地;農產品冷凍加工企業12家,成為孤山鎮農業經濟的支柱產業。正在突破性發展的孤山工業經濟,促進孤山鎮經濟實力不斷提升。
工業的騰飛,又帶動了城鎮建設事業的發展。完善的基礎設施建設、便利的交通條件、新建的各式住宅小區、繁華的商業步行街,構成了孤山鎮優良的居住、休閑、娛樂、購物環境,吸引了四方賓朋前來旅遊、定居和投資興業。
幾年來,孤山鎮黨委政府堅持以發展為主題,以項目為主線,以招商引資為重點,以改革開放為動力,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為根本出發點,走出一條強鎮富民之路,初步實現了城鎮建設與經濟發展的良性循環。孤山鎮現有各種企業1,962家,服裝業103家,機械加工78家,農產品加工65家,個體工商戶1,735戶。現在全鎮已形成服裝加工、機械加工、農產品冷凍加工為主體的三大工業產業體系。到2002年末,全鎮實現國內生產總值18.3億元,其中第一產業2.3億元,第二產業12.5億元,第三產業3.5億元。外貿出口供貨額完成18,526萬元;財政收入完成1,783萬元;農民人均收入達到3,159元;招商引資3,110萬元。基本上實現了農業產業化、工業規模化、街區商貿化,經濟和財政穩步增長,社會各項事業全面發展。
2009年,全鎮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04.4億元,其中第一產業產值6.7億元,第二產業產值77.5億元,第三產業產值20.2億元,全社會固定資產投入6.3億元,招商引資2.31億元,外貿出口供貨額1503萬美元,一般預算收入2856萬元,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11000元,農民人均收入達到8069元。
2011年,孤山鎮工業總產值達到130.5億元,比上年增長25%;工業增加值占生產總值的79.8%。2011年,孤山鎮有規模以上工業企業11家,職工3900人,實現工業增加值6.8億元,比上年增長47%。銷售收入達到億元以上的企業3家,其中10億元以上的1家。市級工業園區1個。

商業外貿

2011年末,孤山鎮有商業網點717個,職工1746人。2011年,社會商品銷售總額達8.1億元,比上年增長88.3%。2011年,出口2300萬美元,比上年增長39.6%,主要產品有服裝、食品、精密鑄件等,銷往6個國家和地區。

交通


孤山鎮有312省道經過境內。

社會


教育事業

2011年末,孤山鎮有幼兒園16所,在園幼兒1200人,專任教師30人;小學12所,在校生2904人,專任教師226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100%;初中4所,在校生1839人,專任教師203人,初中適齡人口入學率、小升初升學率均達100%,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達99.7%。普通高中1所,在校生4600人,專任教師258人。

文化事業

2011年末,孤山鎮有文化藝術團體48個,會員1300個,創作完成的文化藝術作品有10000件;各類藝術表演團體46個,演職人員1200人;電影放映單位6個,電影院1座,座位1408個;文化專業戶14個,文化站1個,建築面積520平方米;公共圖書室1個,建築面積160平方米,藏書2000冊;檔案室1個,建築面積70平方米。文化行業從業人員50人,其中事業單位從業人員3人。主要文化藝術團體有孤山民樂團、孤山古韻藝術團、孤山古韻軍鼓樂團、孤山紅杏藝術團、孤山鼓吹樂姚家班等。地方特色民間藝術有孤山鼓吹樂唐家班等。

醫療衛生

2011年末,孤山鎮有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7個;病床564張,其中公立衛生機構床位340張,每千人擁有醫療床位8.5張。專業衛生人員434人。2011年,醫療機構(門診部以上)完成診療12萬人次,住院手術6000台次。2011年,農村安全飲用水普及率51%,農村衛生廁所普及率20%,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人數4.3萬人,參合率99%;孕產婦死亡率0.1/10萬。

體育事業

2011年末,孤山鎮有體育場地15處。體育社團4個,各級社會體育指導員120人。每年定期舉辦的體育活動有全民運動會、門球賽、籃球賽等。100%的社區和20%的村安裝了健身器材,經常參加體育活動的人員占常住人口的60%。孤山鎮體育健兒累計取得省運會銀牌1枚。

環境保護

2011年,孤山鎮有空氣質量一級天數95天,二級天數180天,三級天數60天數四級天數30天,達到二級和好於二級的天數佔全年天數的75.3%。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95%。城鎮人均公園綠地面積6平方米,城鎮綠化覆蓋率達到20%,全境林木綠化率達到28%。

社會保障

孤山鎮
孤山鎮
2011年,孤山鎮有城鎮最低生活保障戶數321戶,人數620人,支出148萬元,比上年增長17%,月人均198.9元;城市醫療救助100人次,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620人次,共支岀7萬元,比上年增長20%;城市生活無著人員救助400人次,支出12萬元。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戶數498戶,人數902人,支岀86.6萬元,比上年增長106%,月人均80元,比上年增長82%;農村五保集中供養78人,支出41.4萬元,比上年增長33%;農村五保分散供養144人,支出38.6萬元,比上年增長9%;農村醫療救助80人次,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1124人次,共支出6萬元,比上年增長10%;農村臨時救濟300人次,支岀6萬元。自然災害受災人口300人。農作物受災面積10000畝,倒塌房屋21間,直接經濟損失30萬元,救災支出16萬元。國家撫恤、補助各類優撫對象420人,接收無軍籍職工2人。撫恤事業費支出210.3萬元,比上年增長15%。社會服務單位3個,床位260張,其中收養機構床位200張,生活無著人員救助床位105張,收養78人。社區服務設施2個,其中社區服務中心2個,社區服務站2個。社區日間照料床位數10張。接收捐贈衣被1000件,使100人(次)困難群眾受益。福利企業1個,安置殘疾職工15人。新增就業人員200人,有150名下崗失業人員實現了再就業,就業困難人員再就業100人。年末登記城鎮失業人數45人,城鎮登記失業率為3%。全年共幫助15戶零就業家庭實現每戶至少一人就業。組織6名高校畢業生到農村基層從事“三支一扶”的工作。
2011年末,孤山鎮參加城鎮基本養老保險2000人,比上年末增加400人,其中參保職工100人,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農民工1000人。參加城鎮基本醫療保險400人。城鎮私營單位就業人員月平均工資為1500元,比上年增加200元。年末規模以上企業勞動合同簽訂率達到90%。

基礎設施

孤山鎮為國家建制鎮,歷史悠久,文化底蘊豐厚。自唐朝起,就建有廟宇,為遼東古鎮之一。近年來,孤山鎮政府加大了基礎設施改造力度,使古鎮面貌煥然一新,僅2003年,就投資518萬元修建了西後街、東後街等街道,投資80萬元,修建面積達7000平方米正堂廣場。從2000年開始先後投入資金8147萬元,建商住樓32棟,建築面積達62404平方米。城鎮各種設施日臻完善,鎮內有中大街、西後街等主要幹道7條,交通便捷、暢通。自來水管線8萬米,用戶達6000戶,區域內採用先進數字程式控制自動交換機,連接程式控制電話10700部,孤山電視轉播台覆蓋周邊十幾個鄉,有線電視可接收20個頻道,入戶達5000餘戶,鎮內有大型農產品交易市場一座,日成交量達30萬元。有5所中小學校,在校學生近萬人,高中1座,在校學生近6000餘人,以東港二院為主的大中型醫院5座,床位近600餘張。
孤山鎮的古老,山的盛名,民族的精魂,編織了這亘古的圖騰,承載著這個古老的小鎮永不放棄騰飛的希望。如今,孤山鎮各項事業都取得了長足的發展:全鎮電容量達到3萬千伏安;鎮內自來水普及率達到100%,農村自來水普及率達到20%,實現了生活污水集中排放;鎮區內修建了一個街心廣場、一個兒童主題公園和三個街心花園,供人們休閑娛樂;全鎮安裝程式控制電話1.4萬部、行動電話1.1萬部;鎮內設有無線電視插轉檯和有線電視站;有個體工商業戶1600餘家;有醫院6所,並建有一個文體中心、一個圖書館;鎮區內的主要街路全部鋪上了柏油,並實現了村村通油路。
正在發展騰飛中的孤山鎮,在新一屆黨委領導班子的帶領下,煥發出獨有的古韻與嫵媚,正引領您走入古老而不失現代化氣息的強鎮行列之中。

展望未來

一方熱土養育一方人,大孤山賦予孤山人民以靈秀和剛毅,大海賦予孤山人民以淳樸和豪放。一方人創造一片熱土,承繼歷史的輝煌,未來孤山將以超常規、跨越式發展的精神,開拓創新突破,保持和諧穩定,抓住機遇,迎接挑戰,加快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步伐,加強城鎮建設管理,搭建城鎮建設平台,發揮孤山特有的區位、資源等方面的優勢,把孤山鎮建成丹東西部區域性物流文化中心。努力實現“工業強鎮、農業大鎮、商貿重鎮、旅遊特鎮、文化名鎮、人居佳鎮”的目標。推動孤山鎮各項事業建設再上新台階,再創新輝煌!

發展建設

鎮內交通便利,鶴大公路東西穿境而過,大盤公路南北貫通,到2002年,全鎮85%的村通上了柏油路。與新立鎮合併后的孤山鎮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進一步解放思想,振奮精神,抓住機遇,開拓進取,堅持工業強鎮、商貿旅遊興鎮、農業富民三大戰略,加強農業八大產業基地建設,加快工業發展步伐,促進機械加工、服裝加工、農副產品加工三大產業體系發展,對城鎮進行高起點、高標準規劃建設,努力把孤山鎮建設成東港市西部的經濟文化中心。

旅遊


大孤山國家森林公園

孤山鎮
孤山鎮
大孤山國家森林公園位於遼寧省東港市西南部、黃海北岸。距離丹東市85千米,東臨大洋河,與大連莊河市接壤,北鄰岫岩縣,南靠黃海與大鹿島隔海相望。1991年建園,面積466.67公頃。是國家AAA級旅遊名勝區。

中日甲午海戰古戰場

中日甲午海戰古戰場位於孤山鎮的最南端大鹿島,是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

獲得榮譽


兩年來,孤山鎮先後被授予全國“億萬農民健身活動先進鄉鎮”,被遼寧省委、省政府授予“文明鎮”、“文明小城鎮”、“先進文化鄉鎮”、遼寧省歷史文化名鎮,被丹東市委授予“五個好黨委”、“雙擁模範鎮”等榮譽稱號;被省政府確定為遼寧省小城鎮建設中心鎮,遼寧省旅遊特鎮,遼寧省歷史文化名鎮,並獲得多項殊榮。鎮轄的大鹿島村被全國授予“文明村”、“中國十佳小康村”。
2017年,孤山鎮被評為第五屆全國文明村鎮。
2020年12月28日,入選2020年遼寧省級休閑農業和鄉村旅遊特色鄉鎮名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