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北紅椎菌

浦北紅椎菌

浦北紅椎菌,廣西壯族自治區浦北縣特產,中國國家地理標誌產品。

浦北紅椎菌有野生菌的獨特芳香。烹調后的湯呈粉紅色,味道鮮甜可口。

2014年12月08日,原國家質檢總局批准對“浦北紅椎菌”實施地理標誌產品保護。

產品特點


浦北紅椎菌干品菌蓋厚實,菌蓋中央略凸起,呈褐紅色,傘蓋邊緣呈放射性深紅色;菌柄部呈白並帶有不均勻的深紅色。
項目指標
干菌水分含量,% ≤13
鮮菌水分含量,%≤90
氨基酸總量(干基),%≥14.5
蛋白質(干基),%≥23
浦北紅椎菌
浦北紅椎菌

產地環境


浦北紅椎菌產自廣西壯族自治區浦北縣,浦北縣地貌以丘陵為主,由於東北部的六萬山脈、中部的勾頭嶂山脈和西部的泗洲山脈、五黃嶺山脈延綿交錯,形成北部西江和南部南流江兩水系的分水嶺。分水嶺東自六硍鄉的關埲與白花交界處起,向西南經江城鄉與博白縣交界處的臘鴨嶺,轉向西北至福旺鄉與官垌鄉交界處的勾頭嶂再折向西北至福旺與靈山縣交界處的銅羅山。縣境地勢中部高,南、北低,自中部分水嶺起分別向南、北傾斜,但北部高於南部,北部由東向西傾斜,南部由西向東傾斜。
浦北縣環境
浦北縣環境
浦北地處低緯地區,太陽輻射強,日光充足,氣候溫暖,熱量豐富,雨量充沛,冬短夏長,屬南亞熱帶季風氣候區;多年平均氣溫21.59℃,總積溫7862.6℃,年平均降雨量1763毫米,年均日照時數1631.5小時,年均太陽輻射值104.23千卡每平方厘米,冬季多偏北風,夏季多偏南風,適宜生長紅椎菌。

歷史淵源


2009年3月,浦北縣完成集體林權制度主體改革。
2010年,浦北縣林改後進行“林下”,林下種植、林下養殖、林下產品採集加工和森林旅遊四大類型林下經濟活動。
浦北紅椎菌
浦北紅椎菌
2015年,浦北縣成立了浦北縣五雲山農民專業合作社。

生產情況


浦北紅椎菌
浦北紅椎菌
截至2017年底,廣西壯族自治區浦北縣境內有紅椎林面積26萬畝,其中五皇山國家地質公園附近連片紅椎林面積11.38萬畝,年可採拾干紅椎菌10多萬公斤,產值數千萬元。
浦北紅椎菌
浦北紅椎菌

地理標誌


地域保護範圍

浦北紅椎菌產地範圍為廣西壯族自治區浦北縣龍門鎮、北通鎮白石水鎮大成鎮張黃鎮泉水鎮安石鎮小江鎮、三合鎮、福旺鎮、寨圩鎮、樂民鎮、官垌鎮、六硍鎮、平睦鎮、石埇鎮共16個鎮現轄行政區域。

質量技術要求

種源
菌根性食用菌(Mycorrhizal mushroom)。
生長環境
產地範圍內的紅椎林區內,海拔500米以下,土壤pH值4.5至6.5。
菌區林地保護
每年的冬季將菌區的雜草就地砍倒,原地曬漚。
採收
採摘時間為5月至9月中旬,紅椎菌菇形完整,飽滿、顏色鮮紅。
乾燥
紅椎鮮菌自然晾曬或人工烘乾。

專用標誌使用

浦北紅椎菌產地範圍內的生產者,可向廣西壯族自治區浦北縣質量技術監督局提出使用“地理標誌產品專用標誌”的申請,經廣西壯族自治區質量技術監督局審核,報質檢總局核准后予以公告。浦北紅椎菌的檢測機構由廣西壯族自治區質量技術監督局在符合資質要求的檢測機構中選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