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尼語
哈尼語
哈尼語(Hani language )屬漢藏語系藏緬語族彝語支。中國境內分佈在雲南省的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以及墨江、江城、普洱、鎮沅、景東、瀾滄、新平等縣。使用人口約 100萬(1982)。分哈雅、碧卡、豪白 3個方言。哈雅方言又分哈尼和雅尼(侕尼)兩個次方言。在緬甸、寮國、泰國境內稱阿卡語,和西雙版納一帶的雅尼次方言大體一致。
越南境內的哈尼語和金平縣哈尼次方言基本相同。各方言都只有單輔音聲母。部分地區有齶化唇音,如pj、bj、 phj、mj等。哈雅方言有濁塞音和塞擦音,如b、bj、d、ɡ、dz、唓等。各地擦音都分清濁兩套,如 s和z,嶃和j,x和γ等。有的地區有清邊音拀或拀h。韻母以單母音為主,常見的有 i、e、ε、a、婖、o、u、γ、嚕、═、徲等。大部分地區母音分鬆緊,如i和i,e和e等。
復母音大都出現在借詞上。有的地區有鼻韻尾-嬜(或讀作鼻化音),有的地區還有 -m。多數地區帶鼻音成分的韻母限於借詞讀音。沒有塞音韻尾。聲調都較少,固有詞一般分55、33、31三個調。語序和虛詞是表達語法意義的主要手段。形態變化較少。人稱代詞有形態變化,但一般限於單數第一、二人稱。名詞和形容詞有前加或后加成分,前加成分一般是詞類標誌,形容詞的后加成分表示不同的色彩。有表示時態、語氣和各種結構的助詞。形容詞修飾名詞時一般在名詞后,但帶助詞時可以在名詞前。句子成分的次序是主語—賓語—謂語。1957年,以綠春縣大寨話為標準音,設計了以拉丁字母為基礎的文字方案,共26個字母。
①聲母,各方言都有不送氣和送氣的清塞音和清塞擦音聲母,如p、ph、t、th、k、kh、、h、、h等。哈雅方言還有濁的塞音和塞擦音,如b、d、、、等。哈雅方言和碧卡方言的部分地區有齶化唇音聲母,如pj、phj、bj、mj等。各方言都有清濁兩套擦音如s和z,和j,x和等。哈尼次方言和豪白方言的一些地區有清邊音聲母或h;有的地區有舌叶音聲母,如、h、、等。各方言都只有單輔音聲母。
哈尼婦女們用哈尼語高唱迎賓歌
③有3個聲調,固有詞一般分55、33、31。有變調現象,有的變調錶示一定的語法意義(如人稱代詞不同的格),有的純屬連讀變音。一些地區從鄰近漢語方言借入中升或高升調,用來拼讀漢語去聲借字。
④音節結構,多數音節可以區分為聲母、韻母和聲調3個部分,少數音節只有韻母和聲調兩部分。有的地區有鼻音聲化韻m或n等帶聲調組成的特殊音節。聲、韻、調的結合有一定的規律,如緊母音韻母只出現在33和31兩調。有濁塞音和濁塞擦音的地區,緊母音一般不同送氣音聲母結合。
①以虛詞和詞序為主要語法手段,形態變化較少。
②人稱代詞有形態變化,但一般限於單數第一、二人稱代詞的變格,如綠春大寨話(以下例子如不加說明均為大寨話)單數第一人稱代詞:(主格),(領格),(帶助詞各格)。個別地區人稱代詞有數的變化,如墨江民興話:“我”,“我們”;n“你”,n“你們”;jx“他”,j“他們”。
③形容詞和一部分名詞有前加成分,如jx“苦”,s“果子”。形容詞還有表示程度加深的后加成分,如j“紅”,h(n)“紅彤彤(的)”。
哈尼族房舍
⑤實詞有各種疊用形式,如Xxm“母雞”,jmm“做夢”。
⑥語序是:主語—賓語—謂語,如(我)x(飯)(吃)“我吃飯”。帶賓語助詞或主語助詞時,主語和賓語的位置可以調換,如(我)j(賓語助詞)n(你)n(主語助詞)m(教)“你教我”。
⑦名詞或人稱代詞作定語時,在名詞中心語前,如mx(瓦)lx(房子)“瓦房”;j(他)(的)bd(筆)“他的筆”。
⑧量詞不能單獨作定語。數量片語作定語時,名詞在前,數詞居中,量詞在後,如h(人)h(一)(個)“一個人”。
⑨形容詞作定語時,一般在中心語后,如phx(衣服)js(新)(或phs)“新衣服”。
⑩指示代詞作定語時在量詞或數量片語中心語前,如(這)m(個)“這一個”;如果中心語是名詞時,指示代詞一般都要和量詞或數量片語組合,放在名詞中心語后,如phx(衣服)(這)x(件)“這件衣服”。
主體是用哈尼語演唱或講述的神話、歌謠
偏正結構的,如x“雞蛋”(
②附加式合成詞,帶前加成分的,如mj“猴子”,jm“好”;帶后加成分的,如d(n)“綠油油(的)”。
③各方言都有一定數量的借詞,主要借自漢語;有的地區還有傣語等借詞。
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