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素

具有一定數目質子和一定數目中子的一種原子

核素是指具有一定數目質子和一定數目中子的一種原子。

同一種同位素的核性質不同的原子核,它們的質子數相同而中子數不同,結構方式不同,因而表現出不同的核性質。

關係


綜述

核子(中子數和質子)-模型圖
核子(中子數和質子)-模型圖
核素與核素的符號;原子序數、質量數、中子數三者之間的關係:
具有一定核電荷數和質量數,並且具有同一能態的一種原子核或原子,稱為一種核素。
核素常用符號AZX表示,其中X是元素符號,Z是原子序數,A是質量數,A-Z=N,N是該核素中的中子數。由於元素符號X已經確定了它的原子序數,因此,通常核素也可簡記為AX。
科學研究表明,穩定性核素對核子總數有一定限度(一般為A≤209),而且中子數和質子數應保持一定的比例(一般為N/Z=1~1.5,也有個別例外)。任何含有過多核子或N/Z不適當的核素,都是不穩定的。A≥209的核素,即元素周期表中釙(Po)之後的所有元素的核素都具有放射性(釙之前的元素,有的核素也具有放射性),它們或是自發地放射出α射線(即He核),而轉變成A較小的新核;或是因核素的N/Z不適當,其核內的中子與質子會自發地相互轉變,從而改變N/Z的值,並同時放出一個β-(或β+)粒子。核素衰變后產生的新核幾乎都是處在激發態,這樣的核或是自發地放射出γ光子而轉變到基態或較低能態,或是繼續進行α衰變(或β衰變),直到變成一個穩定的核素為止。

理解

核素分為①不同元素不同原子②同種元素不同原子

化學

核素
核素
具有一定數目質子和一定數目中子的一種原子叫做核素,符號是
(1)核素的概念界定了一種原子;
(2)絕大多數元素都包括多種核素,也有的天然元素僅含有一種核素;
(3)核素的種類多於元素的種類,目前發現的112種元素共有一千多種核素。

簡介


核素是指具有一定數目質子和一定數目中子的一種原子。很多元素有質子數相同而中子數不同的幾種原子。例如,氫有1H、2H、3H 3種原子,就是3種核素,它們的原子核中分別有0、1、2個中子。這3種核素互稱為同位素。例如,原子核里有6個質子和6個中子的碳原子,質量數是12,稱為碳-12核素,或寫成12C核素。原子核里有6個質子和7個中子的碳原子,質量數為13,稱13C核素。氧元素有16O,17O,18O三種核素。具有多種核素的元素稱多核素元素。自然界僅有一種核素存在的元素稱為單核素元素,如鈹、氟、鋁、鈉等20種元素。質子數為偶數的元素,可有較多的穩定核素,一般不少於3種,而質子數為奇數的元素,通常只有一個穩定核素,一般不會多於兩種,這是由核子的結合能所決定的。多核素元素中各核素互稱同位素,因為它們處於周期表中同一位置上,化學性質基本相同,但核性質不同;單核素元素沒有同位素。核素的質量即原子質量,總小於孤立質子、中子和電子的質量總和,在概念上也不等於質量數,在數值上除12C外均與質量數稍有不同。核素的質量是用質譜儀測定的,這種測定很先進,可測得7位或更多位有效數字。

概念引入


核素概念最初是為了確切描述元素的原子量而引入的。最初的化學原子概念是元素原子,即同一種元素對應有同一種原子,因此某種元素的原子量被規定為該元素原子的相對質量。同位素的發現揭示出元素並不是化學性質和量完全相同的一類原子,同一種元素的原子其質量可以不同,因而元素原子量所反映的是各種同位素原子質量的平均值。原子物理學的研究進一步表明,原子的質量主要是由構成原子核的質子和中子的數目決定的,而元素的化學性質只同質子數有關。為了進一步區分元素的同位素,科學家們引進了同位素的質量數,即質子數和中子數之和。從元素的化學性質看,不同的同位素在元素周期表上處於同一位置,故稱“同位素”,而從原子核的角度看,同位素又是同一種元素的質量不同的原子核,也稱為核素。這時,核素只不過是同位素的別稱。後來發現地球上天然存在的和人工製造的原子核都有“同核異能態”的現象,即具有相同質子數和中子數的原子核所顯現出來的核性質,如衰變方式、半衰期、能量等等可以不同。同核異能態是原子核層次的“同分異構體”,“同分”是指相同數目的質子和中子,“異構”則表示它們構成原子核的方式不同。但同位素概念不足以反映這種“同分異構”現象。如果把核素概念定義為同一同位素的核性質不同的原子核,就可以概括核的同分異構現象。因此,核素也就成了表達核性質的獨立概念。

核素圖


化學元素周期表不能表達核素的內容,這就需要有一個與核素概念相適應的表達方式,即核素圖。在核素圖中,核素是按原子序數和質量數遞增的順序排列的。在這個意義上核素圖是周期表的進一步發展。它把質量數相同的核素按縱隊排列,從上到下的直列是同量異位的核素的隊伍;同位核素按質量數遞增的順序依次從左上向右下斜隊排列,是質子數相同的核素列;從左下至右上(或從右上至左下)是同中子異荷素,核素圖側重於描繪原子核的性質,如衰變方式、半衰期、熱中子反應截面、射線性質和能量等,而略去核子電子殼層結構。現代化學元素周期系理論和核外電子殼層結構理論是等價的,現代化學元素周期表如何進一步向超重元素髮展,實質上是核素周期系理論所要回答的問題。建立在核子殼層結構模型基礎上的幻數核素理論,在一定程度上描述了核素的穩定性,從而初步揭示了原子核的內在規律性。然而幻數理論還遠不像電子殼層理論那樣完整、準確而令人信服,也就是說量子力學理論在核層次的應用還沒有成功,因此核素圖僅僅是探索核素周期性圖表形式的初步嘗試。
探索核素規律涉及基本粒子問題,可以把核素視為基本粒子集團,核素的穩定性主要取決於中子和原子的確定的結合方式。在人造核素過程中,各種基本粒子相互作用和轉化的奧秘遠沒有完全弄清楚。
元素已經失去其作為組成世界萬物基元的意義,現在人類的認識已進入到作為元素組分的基本粒子層次。在認識連接元素原子和基本粒子這個物質結構鏈條中,核素概念也許會起到特殊的作用。
核電
▪ 原子核物理學▪ 原子▪ 原子核▪ 質子
▪ 中子▪ 質量虧損▪ 結合能▪ 比結合能
▪ 核能▪ [核]裂變▪ 自發裂變▪ [核]聚變
▪ 核素▪ 同位素▪ 同位素丰度▪ 放射性
▪ 放射性同位素▪ 放射性衰變▪ 同質異能躍遷▪ [放射性]衰變常數
▪ 衰變熱▪ 半衰期▪ 衰變鏈▪ 射線
▪ α射線、射射線與物質的相互作用▪ γ射線與物質的相互作用▪ 核反應▪ n,α反應
▪ n,p反應▪ 活化產物▪ 反應堆物理▪ [核裂變]反應堆
▪ 反應堆分類▪ 裂變中子▪ 瞬發中子▪ 緩發中子
▪ 緩發中子份額▪ 鏈式反應▪ 可裂變核素▪ 易裂變核素
▪ 可轉換核素▪ 中子核反應微觀截面▪ 中子核反應宏觀截面▪ 中子數密度
▪ 中子注量率▪ 中子注量率分佈▪ 中子注量率分佈測量▪ 中子注量
▪ 中子與核反應率密度▪ 快中子▪ 中能中子▪ 熱中子
▪ 放射性中子源▪ 次級中子源▪ 中子吸收
其他科技名詞
▪ 輻射俘獲▪ 共振吸收▪ 中子散射▪ 非彈性散射
▪ 彈性散射▪ 平均自由程▪ 總截面▪ 中子慢化
▪ 費米年齡方程▪ 慢化面積▪ 慢化長度▪ 平均對數能降
▪ 慢化劑▪ 慢化能力▪ 慢化比▪ 中子擴散
▪ 中子擴散方程▪ 擴散長度▪ 每次吸收的中子產額▪ 快中子增殖因數
▪ 逃脫共振俘獲概率▪ 熱中子利用因數▪ 四因子公式▪ 中子循環
▪ 無限介質[中子]增殖因數▪ 中子不泄漏概率▪ 有效[中子]增殖因數▪ 中子輸運方程
▪ [中子]能量分群法▪ 多群擴散法▪ 反應堆物理計算▪ 反應堆臨界方程
▪ 反應堆臨界▪ 臨界質量▪ 臨界尺寸▪ 反應堆超臨界
▪ 次臨界▪ 反應堆柵格▪ 稠密柵格▪ 慢化劑-燃料比
▪ 中子能譜▪ [中子]能譜硬化▪ 柵元▪ 柵距
▪ [反應堆]堆芯▪ 初始堆芯▪ 堆芯等效直徑▪ 堆芯高度
▪ 反應堆動態學▪ 單組點堆動態學▪ 點堆模型▪ 反應性
▪ 後備反應性▪ 停堆深度▪ 反應性儀▪ 堆周期
▪ 反應堆倍增周期▪ 倒時方程▪ 反應堆傳遞函數▪ 中子微擾理論
▪ 中子平均壽命▪ 超瞬發臨界▪ 緩發臨界▪ 反應性係數
▪ 反應性溫度係數▪ 燃料溫度係數▪ 多普勒效應▪ 慢化劑溫度係數
▪ 反應性壓力係數▪ 反應性空泡係數▪ 反應性功率係數▪ 功率虧損
▪ 反應堆自穩定性▪ 氙中毒▪ 碘坑▪ 氙振蕩
▪ 釤中毒▪ 裂變產物中毒▪ 燃耗▪ 卸料燃耗[深度]
▪ 堆芯壽期▪ 堆芯燃料管理▪ 反應性控制▪ 控制棒
▪ 安全棒▪ 補償棒▪ 調節棒▪ 灰棒
▪ 控制棒價值▪ 控制棒自屏效應▪ 控制棒干涉效應▪ 化學補償控制
▪ 可燃毒物▪ 控制毒物的價值▪ 反應性控制方法▪ 中子注量率分佈不均勻因子
▪ 中子注量率展平▪ 反射層▪ 反射層節省▪ 反應堆物理實驗
▪ 零功率反應堆▪ 臨界裝置▪ 反應堆物理啟動▪ 零功率試驗
▪ 首次臨界實驗▪ 臨界棒柵▪ [反應堆]無源啟動▪ 控制棒刻度
▪ 硼微分價值▪ 停堆硼濃度▪ 臨界硼濃度▪ 反應堆雜訊
▪ 中子探測器▪ 自給能探測器▪ 核功率測量▪ 燃料轉換
▪ 轉換比▪ 燃料增殖▪ 增殖比▪ 倍增時間
▪ 核燃料▪ 鈾資源▪ 釷資源▪ 聚變能資源
▪ 鈈的同位素▪ 天然鈾▪ 鈾的富集▪ 低富集鈾
▪ 高富集鈾▪ 鈾同位素分離▪ 氣體擴散法▪ 氣體離心法
▪ 激光分離法▪ 分離功▪ 分離功率▪ 分離功單位
▪ 貧[化]鈾▪ 反應堆燃料性能要求▪ 金屬燃料▪ 氧化物陶瓷燃料
▪ 碳化物和氮化物燃料▪ 彌散體燃料▪ 燃料芯塊▪ 燃料包殼
▪ 燃料棒▪ 燃料元件▪ 可燃毒物棒▪ 燃料組件
▪ 壓水堆燃料組件▪ 板形燃料組件▪ 包覆燃料顆粒▪ 球形燃料元件
▪ 稜柱形燃料元件▪ CANDU型重水堆燃料組件▪ 快中子增殖堆燃料組件▪ MOX燃料組件
▪ 鈾鈈燃料循環▪ 釷鈾燃料循環▪ 燃料組件堆外性能試驗▪ 燃料組件輻照考驗
▪ 先導組件隨堆考驗▪ 輻照容器▪ 輻照考驗迴路▪ 輻照后檢驗
▪ 芯塊與包殼相互作用▪ 材料檢驗熱實驗室▪ 屏蔽工作箱▪ 手套箱
▪ 新燃料組件運輸容器▪ 新燃料組件儲存▪ 核燃料循環▪ 一次通過式核燃料循環
▪ 核燃料閉合循環▪ 乏燃料▪ 乏燃料組件運輸容器▪ 乏燃料組件運輸
▪ 乏燃料組件儲存設施▪ [乏燃料]后處理▪ 反應堆材料▪ 反應堆材料輻照效應
▪ 反應堆控制材料▪ 反應堆壓力容器材料▪ 輻照監督管▪ 無延性轉變溫度
▪ 反應堆結構材料▪ 反應堆結構斷裂力學▪ 主管道材料▪ 蒸汽發生器傳熱管材料
▪ 晶間腐蝕▪ 反應堆冷卻劑材料▪ 反應堆屏蔽材料▪ 反應堆核設計
▪ 技術規格書▪ 核設計準則▪ 反應堆熱功率▪ [核電廠]額定電功率
▪ [核電廠]熱效率▪ 設計基準地震▪ 堆芯功率密度▪ [燃料元件]線功率
▪ 堆芯布置方案▪ 堆芯功率分佈▪ 換料方案▪ 平衡堆芯
▪ 低泄漏堆芯▪ [堆芯]首次鈾裝量▪ 核電廠抗震設計▪ 地震響應分析
▪ 樓層響應譜▪ 運行安全地震▪ 時間歷程▪ 極限安全地震
▪ 零周期加速度▪ 核安全技術原則▪ 安全系統設計準則▪ 卡棒準則
▪ 鋯水反應▪ 鈉水反應▪ 設計基準外部事件▪ 設計基準事故
▪ 最大可信事故▪ 極限事故工況▪ 系統和部件的可靠性設計▪ 反應堆熱工分析
▪ 反應堆釋熱▪ 裂變碎片▪ 裂變產物▪ [反應堆]餘熱
▪ [反應堆]剩餘釋熱▪ 積分熱導率▪ 反應堆內熱傳輸▪ 元件表面熱流密度
▪ 熱工裕量▪ 反應堆平均溫升▪ 反應堆降溫速率▪ [冷卻劑]欠熱度
▪ 反應堆熱工實驗▪ 池式沸騰▪ 流動沸騰▪ 膜態沸騰
▪ 欠熱沸騰▪ 飽和沸騰▪ 表面沸騰▪ 整體沸騰
▪ 兩相流▪ 兩相流模型▪ 氣-液兩相流參量▪ 交混
▪ 平均含氣率▪ 蒸汽發生器循環倍率▪ 泡核沸騰▪ 偏離泡核沸騰
▪ 燒毀熱流密度▪ 偏離泡核沸騰比▪ 燒毀[熱流密度]比▪ 臨界流
▪ 燒毀點▪ 燒毀含汽率▪ 瞬態工況▪ 乾涸
▪ 再濕溫度▪ 流道▪ 子通道▪ 熱通道
▪ 熱點▪ 堆芯比焓升▪ 熱通道因子▪ 熱點因子
▪ 工程因子▪ 軸向[釋熱率]不均勻因子▪ 徑向[釋熱率]不均勻因子▪ 兩相流動不穩定性
▪ 堆芯流量分配▪ 子通道間橫流▪ 流量惰走▪ [反應堆]自然循環
▪ 反應堆熱工流體力學▪ 反應堆水力實驗▪ 反應堆整體水力模擬試驗▪ 堆芯壓降
▪ 流動壓降▪ 兩相壓降▪ 兩相壓降倍率▪ 提升壓降
▪ 限流器▪ 反應堆結構力學▪ 反應堆結構熱應力▪ 反應堆結構熱衝擊
▪ 核動力裝置結構減震器▪ 核動力裝置結構阻尼器▪ 流-固耦合▪ 流致振動
▪ 核能發電▪ 核能供熱▪ 核電機組▪ 核動力
▪ 核電規劃▪ 核電基礎結構▪ 核電人力資源開發▪ 核電廠
▪ 第一代[核電]反應堆▪ 第二代[核電]反應堆▪ 原型[核電]反應堆▪ 示範[核電]反應堆
▪ 商用[核電]反應堆▪ 參考核電廠▪ 第三代[核電]反應堆▪ [美國]電力公司要求文件
▪ 歐洲電力公司要求文件▪ 第四代[核電]反應堆▪ 核電廠安全性▪ 核電廠可靠性
▪ 核電廠採購控制▪ 核電廠廠區▪ 核電廠建設進度控制▪ 核電廠建設網路進度
▪ 人因事件▪ 蒸汽排放控制▪ 蒸汽發生器水分夾帶試驗▪ 冰塞檢修法
▪ 核保障現場視察▪ 原子能法▪ 核電項目策劃▪ 核電廠建設單位
▪ 核電廠營運單位▪ 核電廠選址▪ 輕水反應堆▪ 壓水反應堆
▪ 沸水反應堆▪ 先進壓水反應堆▪ 重水反應堆▪ 先進CANDU堆
▪ 石墨水冷反應堆▪ 石墨氣冷反應堆▪ 高溫氣冷反應堆▪ 柱狀型高溫氣冷堆
▪ 球床型高溫氣冷堆▪ 熔鹽反應堆▪ 快中子增殖反應堆▪ 超臨界水冷反應堆
▪ 動力反應堆▪ 船用反應堆▪ 移動式核電廠▪ 托卡馬克聚變實驗裝置
▪ 激光聚變實驗裝置▪ 加速器驅動次臨界反應堆系統▪ 國際熱核實驗堆▪ 聚變-裂變混合堆
▪ 空間核電源▪ 熱離子能量轉換器▪ 空間核推進動力裝置▪ 供熱反應堆
▪ 熱電聯供反應堆裝置▪ 海水淡化反應堆裝置▪ 高注量率試驗堆▪ 核蒸汽供應系統
▪ [冷卻劑]循環環路▪ 反應堆冷卻劑系統▪ 承壓邊界▪ 反應堆本體
▪ 反應堆壓力容器▪ 反應堆壓力容器水位測量▪ 堆內構件▪ 堆頂一體化結構
▪ 控制棒組件▪ 初級中子源組件▪ 次級中子源組件▪ 阻流塞組件
▪ 控制棒驅動機構▪ 先進沸水反應堆▪ 主循環泵▪ 屏蔽泵
▪ 蒸汽發生器▪ 穩壓器▪ 餘熱排出系統▪ 冷卻劑凈化系統
▪ 化學和容積控制系統▪ 硼回收系統▪ 設備冷卻水系統▪ 專設安全設施
▪ 能動安全系統▪ 非能動安全系統▪ 安全注射系統▪ 高壓安全注射系統
▪ 安全注射箱▪ 低壓安全注射系統▪ 安全注射泵▪ 反應堆停堆系統
▪ 備用停堆系統▪ 應急給水系統▪ 應急柴油發電機組▪ 重要廠用水系統
▪ 反應堆取樣系統▪ 燃料組件裝卸和儲存系統▪ 核燃料裝卸料機▪ 乏燃料儲存水池
▪ 乏燃料組件儲存格架▪ 燃料破損監測系統▪ 鬆動件監測系統▪ 安全殼
▪ 安全殼鋼襯裡▪ 雙層安全殼▪ 包容殼▪ 安全殼貫穿件
▪ 安全殼閘門▪ 安全殼噴淋系統▪ 安全殼隔離系統▪ 安全殼氫複合系統
▪ 安全殼通風和凈化系統▪ 反應堆廠房環形吊車▪ 二迴路系統▪ [核電用]飽和蒸汽汽輪機
▪ 核電廠配套設施▪ 給水-蒸汽迴路▪ 給水調節系統▪ 核電廠供電系統
▪ 核電廠供水系統▪ 核電廠消防系統▪ 火荷載▪ 地震監測系統
▪ 預應力混凝土反應堆壓力容器▪ 高溫氣冷堆球狀燃料裝卸系統▪ [高溫氣冷堆]熱氣導管▪ 氦氣輪機
▪ 重水堆主熱傳輸系統▪ 重水堆排管容器▪ 重水堆壓力管▪ 重水堆慢化劑系統
▪ 慢化劑液體毒物添加系統▪ 液體區域控制系統▪ 重水堆重水收集系統▪ 重水堆重水凈化與升級
▪ 重水除氚▪ 重水堆燃料裝卸系統▪ 重水堆裝卸料機▪ 快中子堆轉換區
▪ 鈉冷卻劑系統▪ 快中子堆鈉設備清洗系統▪ 快中子堆鈉火消防系統▪ 中間冷卻迴路
▪ 中間熱交換器▪ 鈉-水蒸氣發生器▪ 旋轉屏蔽塞▪ 轉運機
▪ 空間輻射散熱器▪ 高溫熱管▪ 核電廠安全級電氣設備▪ 反應堆儀錶和控制系統
▪ 數字化控制系統▪ 功率調節系統▪ 反應堆保護系統▪ 核電廠報警系統
▪ 核電廠安全聯鎖▪ 未能緊急停堆預期瞬變保護系統▪ 安全參數顯示系統▪ 安全監督盤系統
▪ 核電廠計算機控制▪ 人機介面▪ 控制棒位置測量▪ 反應堆冷卻劑活度監測
▪ 迴路水質監督▪ 反應堆堆內構件振動監測裝置▪ 承壓邊界完整性監督▪ 安全殼完整性監督
▪ [核電廠]廠區布置▪ 核島▪ 核燃料廠房▪ 核電廠定期試驗
▪ 反應堆主控制室▪ 應急控制室▪ 核輔助廠房▪ 常規島
▪ 核電廠生產準備▪ 核電廠調試▪ 冷態功能試驗▪ 冷態水壓試驗
▪ 運行許可證▪ 首次裝料▪ 裝料方案▪ 控制棒驅動機構試驗
▪ 控制棒落棒時間▪ 非核蒸汽沖轉試驗▪ 臨界前試驗▪ 反應堆啟動
▪ 反應堆冷[態]啟動▪ 反應堆熱[態]啟動▪ 熱態功能試驗▪ 低功率物理試驗
▪ 功率提升試驗▪ 三區循環▪ 逆功率運行▪ 熱[態]停堆
▪ 冷[態]停堆▪ 安全停堆[狀態]▪ 手動停堆▪ 自動停堆
▪ 緊急停堆▪ 倒料▪ 計劃停運▪ 非計劃停運
▪ 換料▪ 換料水池▪ 不停堆換料▪ 硼稀釋
▪ 核電廠驗收▪ [核電廠]關閉▪ 核電廠運行特點▪ 世界核電營運者協會運行性能指標
▪ 核電廠操縱人員執照▪ 運行限值圖▪ 運行限值和條件▪ 核電廠水化學
▪ 核電廠運行工況▪ 核電廠正常運行工況▪ 核電廠異常運行工況▪ 堆芯捕集器
▪ 硼注入▪ 運行方式參數範圍▪ 運行模式▪ 基本負荷運行方式
▪ 負荷跟蹤運行方式▪ 象限功率傾斜比▪ 運行技術規格書▪ 核電廠運行規程
▪ 核電廠事故處理規程▪ 狀態導嚮應急操作規程▪ 事件導嚮應急操作規程▪ 核電廠嚴重事故處理規程
▪ 反應性引入事故▪ 控制棒彈出事故▪ 反應堆功率猝增▪ 流量喪失事故
▪ 冷卻劑喪失事故▪ 大破口失水事故▪ 燃料中心熔化▪ 堆芯熔化事故
▪ 包殼破損▪ 包殼熔化▪ 主蒸汽管道破裂事故▪ 主給水管道破裂事故
▪ 蒸汽發生器傳熱管破裂事故▪ 未能緊急停堆的預期運行瞬變▪ 全廠斷電事故▪ [核電廠]廠外電源
▪ [核電廠]失去正常給水▪ 安全殼失效模式▪ 核電廠維修▪ 役前檢查
▪ 在役檢查▪ 停堆檢查▪ 燃料組件現場檢驗▪ 運行安全管理體系
▪ 技術支持中心▪ [核電廠主控室]人因工程▪ 運行人員培訓、考核與取執照▪ 核電廠培訓模擬機
▪ 核電廠工程模擬機▪ 核電廠全範圍模擬機▪ 運行經驗反饋▪ 運行安全評估組
▪ 運行安全評估▪ 同行評估▪ 核電廠經濟分析▪ 核電廠比投資
▪ 核電廠設計壽期▪ [核電廠]容量因子▪ 壽期管理▪ [核電廠]負荷因子
▪ [核電廠]可用因子▪ [核電廠]運行維護費▪ 燃料和后處理費用▪ 核電廠發電成本
▪ 核電廠退役▪ 核安全▪ 核安全目標▪ 核安全基本原則
▪ 核安全管理原則▪ 安全優先▪ 安全文化▪ 核安全監管
▪ 核安全監管機構▪ 核安全監督檢查▪ 核安全執法▪ 核安全法規體系
▪ 核安全許可證制度▪ 核安全許可證▪ 核承壓設備監督管理▪ 核承壓設備
▪ 核設施▪ 核設施選址安全要求▪ 核設施設計安全要求▪ 核設施運行安全要求
▪ 核電廠防火▪ 核安全等級▪ 固有安全▪ 能動部件
▪ 非能動部件▪ 核電廠事件分級▪ 縱深防禦▪ 單一故障準則
▪ 共因故障▪ 故障安全原則▪ 先漏后破準則▪ 三道屏障
▪ 多樣性▪ 多重性▪ 功能隔離▪ 安全重要物項
▪ 實體隔離▪ 事故工況▪ 事故管理▪ 預計運行事件
▪ 安全系統▪ 最終熱阱▪ 飛射物▪ 堆芯熔化概率
▪ 安全殼泄漏率▪ 安全分析報告▪ 核安全評價▪ 安全驗證
▪ 核電廠環境影響評價▪ 環境影響報告▪ 確定論安全評價▪ 概率安全評價
▪ 假設始發事件▪ 事件樹分析▪ 安全系統整定值▪ 事件序列
▪ 風險告知▪ 嚴重事故▪ 核電廠實體保衛▪ 核保障
▪ 核材料▪ 核材料衡算▪ 核材料實物保護▪ 實物保護系統
▪ 核材料實物保護分區▪ 核保安▪ [核]臨界安全▪ 幾何安全
▪ 雙偶然事件原則▪ 質量保證▪ 質量保證大綱▪ 物項
▪ 質量計劃▪ 質量控制▪ 合格人員▪ 人員差錯
▪ 不符合項▪ 見證點▪ 停工待檢點▪ 糾正行動
▪ 獨立驗證▪ 電離輻射▪ 輻射防護▪ 實踐
▪ 輻射源▪ 天然輻射源▪ 照射▪ 外照射
▪ 內照射▪ 職業照射▪ 公眾照射▪ 輻射防護最優化
▪ 劑量限值▪ 職業照射劑量限值▪ 公眾照射劑量限值▪ 劑量約束
▪ [放射性]活度▪ 劑量▪ 吸收劑量▪ 輻射權重因數
▪ 組織權重因數▪ 比釋動能▪ 當量劑量▪ 有效劑量
▪ 集體有效劑量▪ 待積當量劑量▪ 待積有效劑量▪ 劑量當量
▪ 個人劑量當量▪ 攝入▪ 放射性污染▪ [放射性]去污
▪ 清潔解控水平▪ 輻射工作場所分區▪ 控制區▪ 監督區
▪ 非居住區▪ 限制區▪ 輻射生物效應▪ 隨機性效應
▪ 確定性效應▪ 生物半排期▪ 過量照射▪ 急性放射病
▪ 輻射流行病學▪ 電離輻射屏蔽▪ 一次屏蔽▪ 二次屏蔽
▪ 防護衣具▪ 輻射監測▪ 輻射監測分類▪ 輻射監測儀分類
▪ 表面污染監測儀▪ γ/X射線巡測儀▪ 熱釋光劑量計▪ 報警個人劑量計
▪ 全身計數器▪ 肺部計數器▪ 氣體和氣溶膠監測儀▪ 環境本底調查
▪ 環境輻射監測▪ 線性無閾▪ 輻射防護評價▪ 放射性流出物
▪ 核電廠流出物大氣擴散▪ 核電廠流出物水體擴散▪ 放射性流出物監測▪ 放射性氣溶膠
▪ 食物鏈▪ 核應急▪ 核[事故]應急計劃與準備▪ 核電廠應急狀態分級
▪ 應急待命▪ 廠房應急▪ 場區應急▪ 場外應急
▪ 應急演習▪ 應急計劃區▪ 煙羽應急計劃區▪ 食入應急計劃區
▪ 碘預防▪ 隱蔽▪ 撤離▪ 核應急決策支持系統
▪ 輻射警告標誌▪ 高架排放▪ 計劃外排放▪ 事故排放
▪ 事故源項▪ 熱污染▪ 放射性廢物▪ 放射性廢物最小化
▪ 高放廢物▪ 中放廢物▪ 低放廢物▪ α廢物
▪ 放射性廢氣處理▪ 放射性廢液處理▪ 放射性固體廢物處理▪ 放射性廢物就地儲存
▪ 放射性廢物焚燒▪ 放射性廢物固化▪ 放射性廢物處置▪ 近地表處置
▪ 地質處置▪ 玻璃固化▪ 天然屏障▪ 工程屏障
▪ 分離-嬗變▪ 放射性核素遷移▪ 深海處置▪ 宇宙處置
▪ 地下實驗室▪ 設計基準威脅▪ 干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