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豆子

灰豆子

西北地區蘭州獨有的一種甜食小吃。用當地的蓬灰與徠豌豆,紅棗,白糖一起熬煮成的粥,冬夏,早晚皆可使用,老少皆宜。

原料


麻色豌豆(花豆)、紅棗、食用鹼、白糖。

製作方法


灰豆子
灰豆子
1.將豆子洗凈摘凈,在清水中浸泡。(約12個小時)這樣做是讓豆子能回軟,漲大。第一幅圖是剛泡上的豆子,第二幅圖是泡了一夜的豆子,漲大了一倍多;
2.將泡好的豆子控干水份;
3.將紅棗溫水泡發,洗凈待用。
4.控干水份的豆子(沒控干也行)放入炒鍋,開中火滑炒,要不停的攪動;以免糊鍋。待出豆香味后,關火,放入電飯鍋。也可以選擇高壓鍋或是砂鍋。高壓鍋省時。砂鍋煮出的香。我用的是電飯鍋。就像一般熬粥;
5.第一次加水,水量要大,要是豆子的2倍。開煮飯檔,待鍋開后,顏色就有變化了。這個時候要放入食用鹼,如上圖。帶水熬干后加入涼水,再加入食用鹼,量同上。第三次水熬干后,再加入涼水,再加入一次食用鹼,量同上。也就是說,食用鹼的用量是上圖的3。第三次加水后,基本上豆子會綿軟,如果沒有綿軟可以用勺子碾一下,加上水后,放入紅棗,慢慢熬煮。這個過程很漫長,我用了整整4個小時才熬出那種綿軟的感覺。喝灰豆子的時候,放點白糖,即可。

美食故事


徠從字面理解,灰,說的是蓬灰。一種蘭州地區特有的從一種植物提煉出的食用鹼。豆子,就是豌豆。加了食用鹼的豌豆湯。加鹼是為了讓豆子綿軟,讓湯里有股說不出的香味,不是甜淡但也不苦澀,介於兩者之間的一種口感,隨著豆質的綿沙,還有棗香一同入口,豆子沒有完全的變成豆沙,那樣就太沒趣了,它會有稍微硬一點的嚼感,甜甜的豆香,便由此而來了。
古法都是在一個煤爐上坐著口粗粗的砂鍋,鍋里永遠咕嘟這黑紫色的爛粥,在粗礫的砂碗里舀上一勺糊糊敦敦,濃稠綿密的灰豆子。站著或蹲著喝,灰豆的溫度是不會燙嘴的,它溫溫的,剛好就是嘴能接受的那個溫度,不能再燙也不能再涼。在過去,看過了戲打過了牌的太太們就會叫來宵夜或是點心,那一定是街角點著盞昏黃的煤油燈的小食攤上的灰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