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息痢

休息痢

休息痢是指痢疾時止時發,久久不愈者。是以長期或反覆發作的腹部隱痛,里急后重,糞質稀爛或便中帶血為特點的痢疾。《諸病源候論·痢病諸候》對該病的病因病機做了較詳細的論述。《症因脈治·卷四》有外感休息痢、內傷休息痢之別。《聖濟總錄·卷第七十七·泄痢門》“論曰腸中宿挾痼滯,每遇飲食不節,停飲不消。即乍瘥乍發,故取名為休息痢,治療當加之以治飲消削陳寒痼滯之劑則愈。”本病相當於西醫學所說的慢性痢疾。

簡介


● 英文名稱:Intermittent Dysentery
● 學科來源:中醫藥學—臨床分科—內科

古籍摘選


● 腸中宿挾痼滯,每遇飲食不節,停飲不消,即乍瘥乍發,故取名為休息痢。(《聖濟總錄·泄痢門》)

名詞解釋


● 時止時發,久久不愈的慢性痢疾。

術語在線


● 引自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術語在線

百科解讀


● 休息痢,所謂“休息”指時發時止,該病分為發作期和緩解期,緩解期病勢有所“休息”。

臨床表現

● 下痢時發時止,遷延不愈,常因飲食不當、受涼、勞累而發。發作期以腹痛,里急后重,大便夾有膿血,兼倦怠怕冷,嗜卧,食少,舌淡,苔膩,脈濡軟或虛數為主要表現。緩解期瀉痢癥狀雖然減輕,仍留有脾氣虛弱、脾陽虛衰、寒熱錯雜、瘀血內阻等癥候表現。

疾病特點

● 病程長,反覆發作。人體正氣盛時,尚可抗邪,轉入緩解期;人體正氣衰時,或感受外邪,飲食不節,則即發病。

現代醫學範疇

● 本病可見於慢性細菌性痢疾。潰瘍性結腸炎,慢性阿米巴痢疾及局限性腸炎等疾患。

病因病機

● 休息痢多因治療失宜,或氣血虛弱,脾腎不足,以致正虛邪戀,濕熱積滯伏於腸胃而成“宿挾痼滯”,此為內因;感受外邪,飲食不節,外邪引動內邪,此為外因。

治法方葯

● 休息痢發作時,治宜清熱化濕為主,或兼補氣血,或兼補脾腎。緩解期,治宜健運脾胃,補益氣血為主,可選用補中益氣湯、八珍湯等成藥長期服用。

生活經驗

● 休息痢是一種慢性疾病,日常生活中,需要從多種方面進行調護。
● 飲食:飲食衛生,避免過食生冷和進食不潔及變質食物;節制飲食,忌過食辛辣、肥甘厚味,尤其對於慢性潰瘍性結腸炎的患者,更應注意清淡飲食。
● 運動:適當運動,增強體魄。
● 加強防護:盡量避免接觸外邪感染。

參考文獻


● [1] 世界衛生組織(西太平洋地區).北京大學第一醫院中西醫結合研究所,譯.WHO西太平洋地區傳統醫學名詞術語國際標準。北京:北京大學醫學出版社,2009.
● [2] 張伯禮。中醫內科學.10版。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