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魯木齊縣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烏魯木齊市下轄縣
烏魯木齊縣,隸屬於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烏魯木齊市,地處天山北麓,準噶爾盆地南緣。介於北緯43°01’08"~44°06′11″、東經86°37′56″~88°58′22″之間,全縣總面積4141平方公里。烏魯木齊縣屬中溫帶大陸性乾旱氣候,溫差大,寒暑變化劇烈,日照時數長,熱量充足。截至2019年,烏魯木齊縣轄3個鎮3個鄉以及2個片區街道,縣政府駐烏魯木齊縣板房溝鎮南華路99號。2018年全縣總人口52763人。
漢宣帝神爵二年(前60年),匈奴日逐王先賢撣降漢,漢統一西域,在烏壘設西域都護府,1959年12月,烏魯木齊縣從昌吉回族自治州劃出,隸屬烏魯木齊市。“十三五”期間,烏魯木齊縣規劃建設以“兩環(環中山帶公路、環前山帶公路)、兩橫(王家溝—托里鄉道路、國際機場—南旅基地道路)、兩橋(南山大橋、甘河子大橋)”為骨架的烏魯木齊南部旅遊公路及農村公路路網建設。烏魯木齊縣有天山大峽谷、西白楊溝景區、東白楊溝景區、烏拉斯台、絲綢之路國際滑雪場、菊花台等著名景點。
徠2018年全縣完成地區生產總值25.04億元,同比增長7.8%;其中第一產業實現增加值7.6億元;第二產業實現增加值5.5億元;第三產業實現增加值11.94億元;一、二、三產比例為30:21:49。
烏魯木齊縣概述圖
隋朝,屬西突厥鐵勒部。唐貞觀十四年(640年),在縣境設輪台縣,隸於庭州。唐開元十五年(727年),唐設北庭節度使,縣境歸其節制。
宋代,屬西遼國地。蒙古太祖四年(1209年),西州回鶻向蒙古稱臣,烏魯木齊歸屬蒙古。蒙古憲宗元年(1251年),蒙古在西域設別失八里行尚書省,烏魯木齊歸其管轄。元世祖至元十八年(1281年),元廷又設置北庭都護府,烏魯木齊屬其管轄。
明代,屬蒙古厄魯特(又譯為衛拉特)四部之一的和碩特部。明末,和碩特東遷,易屬準噶爾部。
清初,為準噶爾部庫木諾雅特部(垂木伯爾)游牧地。清乾隆二十年(1755年),清軍平叛,在明瓦刺國故城廢墟上(今西九家灣地方)築土壘。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在烏魯木齊河東岸築土壘,次年設烏魯木齊副都統,管理烏魯木齊屯田及貿易事務。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置烏魯木齊廳,設同知1員,隸於安西道。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於舊城(土壘)之北築新城,清政府定名為“迪化”(俗稱“漢城”)。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冬,設參贊大臣。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築鞏寧城(俗稱“老滿城”),增設理事通判1員。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改參贊大臣為都統,置鎮迪道;改烏魯木齊廳為迪化直隸州,道、州署官均駐鞏寧,隸於甘肅省管轄。清光緒十二年(1886年),迪化直隸州升為迪化府,並設迪化縣,為附郭首縣。原迪化直隸州所管迪化城鄉之戶籍、田賦、驛刑、考試及地方一切事宜,概由迪化縣經理。
民國二年(1913年),撤迪化府,迪化縣隸於迪化道。
民國二十年(1931年),迪化道改稱迪化區行政長公署。
民國三十二年(1943年),改稱迪化區行政督察專員公署。
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改稱迪化區專員公署。
新中國成立后,1950年1月16日,中共中央新疆分局和新疆省人民政府,抽調中國人民解放軍幹部28人到迪化縣接管舊政權,並建立迪化縣人民政府,歸迪化區專員公署領導。
1954年2月,迪化縣改名為烏魯木齊縣。同年7月,烏魯木齊縣從烏魯木齊區專員公署領屬內析出,劃歸昌吉回族自治州。
1959年12月,烏魯木齊縣從昌吉回族自治州劃出,隸屬烏魯木齊市。
烏魯木齊縣位於北緯43°01’08"~44°06′11″、東經86°37′56″~88°58′22″之間,地處中天山北麓,準噶爾盆地南緣。東與達坂城區接壤,南以天山吐格塔格達坂為界與吐魯番市托克遜縣、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和靜縣相依,西與頭屯河區為鄰,北和天山區、沙依巴克區毗連,縣轄區面積4141平方千米。
烏魯木齊縣東、南、西三面環山,北、中開闊而平坦。從地表形態看,可分為山地和平原兩大地貌單元。城區和農區分佈在平原,林區、牧區分在山區,礦區分佈在低山一丘陵區。縣境地勢總體呈南高北低、西高東低的走勢,自然坡降12%~15%。縣境內最低點為青格達湖水面,海拔504米;最高點是東部的博格達峰,海拔5445米,為烏魯木齊縣與阜康市的界山,也是白楊河和三工河等河流的分水嶺。
烏魯木齊縣地處亞歐大陸腹地,屬中溫帶大陸性乾旱氣候,溫差大,寒暑變化劇烈,日照時數長,熱量充足。平原、低山農區年平均氣溫5℃~7℃,南山前山帶為2℃~5℃。平原、低山農區最熱月7月極端最高氣溫36℃最冷月1月極端最低氣溫-41.5℃,年均降水量208.4毫米,年均蒸發量2616.9毫米,年均無霜期179天,年均日照時數2813.5小時。
烏魯木齊縣境內的河流均系內陸河,河道短而分散,源於山區,以冰雪融水補給為主,水位季節變化大,散失於綠洲或平原水庫中。境內有烏魯木齊河、頭屯河兩大水系。
烏魯木齊河水系(大西溝河水系)
烏魯木齊河水系發源於天山天格爾峰北側的一號冰川,由南向北流出山口后與南山一條河流匯合,經山前洪積一衝積平原,流向烏拉泊窪地,穿過市區、紅山嘴埡口及北郊平原進入米泉市境內的猛進水庫,全長210公里,年平均徑流量2.35億立方米,流域面積5128.04平方公里,其中冰川面積38平方公里。烏魯木齊河水系的主要河流有板房溝河和水磨河。
頭屯河水系
頭屯河水系的幹流頭屯河發源於天格爾峰北部的烏魯特達坂一帶。頭屯河是烏魯木齊市與昌吉回族自治州的界河,下游在猛進水庫附近與烏魯木齊河匯合后注入東道海子。頭屯河年平均徑流量2.33億立方米,全長190公里,流域面積2885平方公里,在烏魯木齊縣境內長130公里、流域面積約1500平方公里。
烏魯木齊縣地形圖高清版大圖
烏魯木齊縣境內地下礦藏富饒,已查明的礦種有8種,主要有煤、石灰石、耐火粘土、熔劑灰岩等。有煤類礦山26個,砂石粉土等非煤類礦山40個。
烏魯木齊縣藥用野生植物有雪蓮、貝母、黨參、麻黃、甘草、紅花、鎖陽、大黃、益母草、當歸、大薊、小薊等200餘種。野生動物有數10種,有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雪豹、北山羊、黑鸛、大鴇等4種,有國家二級保護動物棕熊、猞猁、雪雞等20種。
烏魯木齊縣境行政區劃始於清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烏魯木齊廳在縣境內先後設置5個村,管理屯田事宜。后逐步發展為99個自然村莊。清光緒十二年(1886年),建迪化縣后,設置農官、鄉約管理村莊。清宣統二年(1910年),在全縣設置5個區,下轄83個庄,其中中區下轄13個庄,東南區下轄8個庄,南區下轄12個庄,西區下轄27個庄,北區下轄23個庄。
民國初期,區劃沿襲清制。民國十七年(1928年),迪化縣北區(又稱北鄉)23個村分出,成立乾德縣。
民國二十三年(1934年)5月,新疆省政府在迪化城關設立迪化市,從迪化縣析出,但因人口不足3萬,南京國民政府沒有批准;后延至民國二十六年(1938年)撤銷,改設為迪化市政委員會。
民國二十三年(1934年),廢棄農官鄉約舊制,代之以區、鎮、保、甲制,烏魯木齊縣共設8區、2鎮、49保、163甲。
民國三十二年(1943年),改區為鄉,將原設區按順序改稱東鄉、西北鄉、西鄉、附城鄉、河西鄉、河東鄉、達坂城鎮、六道灣鎮、東山游牧鄉、南山游牧鄉。烏魯木齊縣共有74保、680甲。
民國三十五年(1946年),縣境的迪化城近郊的六道灣鎮、大灣和頭工地區的13保、100甲劃歸迪化市區管轄。
1950年2月,迪化縣人民政府成立。1950~1955年,烏魯木齊縣逐步分設為11個區、44個鄉。
1955年~1958年4月,撤區並鄉。1955年11月~1956年11月,7個農業區撤銷,行政區劃設置為15個大鄉。各大鄉以鄉政府駐地為名。
1958年4月,3個牧業區撤銷,行政區劃設置為甘溝、小渠子、薩爾達坂、松樹頭、托里、阿克蘇、柴窩堡7個大鄉。
1958年5月,安寧渠鄉、蘆草溝鄉農區、四工鄉四十戶地區、七道灣鄉的聯豐農業社划給米泉縣;頭屯鄉、六十戶鄉划給昌吉縣;八道灣鎮、地窩堡鄉、三坪鄉、七道灣鄉、四工鄉的二工和三工地區、太平鄉的倉房溝地區劃給烏魯木齊市。
1958年9月,成立人民公社,取代原鄉村建制。烏魯木齊縣設3個人民公社、4個公私合營牧場。
1959年底,烏魯木齊市郊區與烏魯木齊縣合併。
1958年划給米泉縣、昌吉縣的地區又復歸烏魯木齊縣。
1983~1984年,烏魯木齊縣實行政、企分開和改社為鄉,設置縣派出區2個,國營牧場2個。
1984年底,烏魯木齊縣行政區劃為2個區、1個鎮、20個鄉、2個牧場、132個行政村。
1987年11月,蘆草溝鄉划屬烏魯木齊市東山區。
1993年底,烏魯木齊縣行政區劃為2個區、1個鎮、19個鄉、2個牧場、108個行政村。
1996年,烏魯木齊縣轄1個鎮、19個鄉。
1998年初,烏魯木齊縣政府駐地由建國路遷至南湖。
2002年3月9日,烏魯木齊縣的達坂城鎮、東溝鄉、西溝鄉、阿克蘇鄉、柴窩堡鄉劃歸烏魯木齊市南泉區(更名為達坂城區)管轄。調整后,烏魯木齊縣轄2個鎮、14個鄉,2個國營牧場,80個行政村。
2003年末,烏魯木齊縣轄2個鎮、8個鄉,共有59個行政村。
2006年初,撤銷四十戶鄉,併入安寧渠鎮。同年,烏魯木齊縣機關遷至板房溝鄉辦公。
2011年3月,將烏魯木齊縣青格達湖鄉、六十戶鄉和安寧渠鎮成建制移交新市區管理。調整后,烏魯木齊縣轄1個鎮、5個鄉、40個村。
2016年2月26日,烏魯木齊縣板房溝撤鄉建鎮揭牌儀式舉行,自此板房溝鄉行政體製成為了歷史。烏魯木齊縣由原來的一鎮五鄉變為兩鎮四鄉。
2018年全縣3鎮3鄉,36個行政村,12個社區、2個管委會行政區域面積421097.45公頃。
2019年,烏魯木齊縣轄3個鎮,3個鄉,以及2個片區管委會街道,縣政府駐烏魯木齊烏魯木齊縣南華路99號。
鄉鎮 | 水西溝鎮 | 板房溝鎮 | 永豐鎮 | 薩爾達坂鄉 |
甘溝鄉 | 托里鄉 | 清水泉片區管委會街道(托里鄉) | 謝家溝片區管委會街道(甘溝鄉) |
截至2016年末,烏魯木齊縣居民由28個少數民族組成,其中:男性30592人、佔總人口的49.07%,女性31741人、佔總人口的50.93%;漢族人口21830人、佔總人口35.03%,少數民族人口40503人、佔總人口64.98%。少數民族人口中,哈薩克族人口24405人,佔總人口39.15%,佔少數民族人口的60.25%;回族人口14687人,佔總人口的23.56%,佔少數民族人口的36.26%;維吾爾族人口956人,佔總人口的1.53%,佔少數民族人口的2.36%;其他少數民族人口455人,佔總人口的0.73%,佔少數民族人口的1.12%。烏魯木齊縣全年出生904人,死亡262人,人口出生率12.13‰,出生政策符合率為97.57%,出生人口性別比為113,人口自然增長率為7.48‰。非農業人口12958人。
截至2017年末,烏魯木齊縣居民總戶數24441戶,總人口60697人。
2018年全縣居民總戶數24441戶,總人口52763人,自然增長率是5.37%。
縣委書記:曹斌。
縣長:冶海龍。
2017年,烏魯木齊縣完成地區生產總值23.11億元,增速5.2%;其中第一產業實現增加值7.61億元,增速2.4%;第二產業實現增加值4.91億元,增速9.6%;第三產業實現增加值10.58億元,增速5.3%。
2017年,烏魯木齊縣完成固定資產投資63.44億元,比2016年同期51.03億元增長24.3%。
2017年,烏魯木齊縣實現地方財政收入12.21億元,完成一般公共預算收入6億元;完成地方財政支出19.35億元。
2017年,烏魯木齊縣農村經濟總收入16.57億元,同比增長3%,凈增4853萬元;農牧民人均純收入19361元,同比增長11.25%,凈增1959元。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245元。
2018年,烏魯木齊縣完成地區生產總值25.04億元,同比增長7.8%;其中第一產業實現增加值7.6億元;第二產業實現增加值5.5億元;第三產業實現增加值11.94億元;一、二、三產比例為30:21:49,2018年全縣完成固定資產投資54.3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9.4%。
2018年全縣實現地方財政收入104332萬元,較上年同期122091萬元減收17759萬元,下降14.5%。完成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完成57943萬元,剔除不可比因素后比去年同期增長16%。
2018年全縣農村經濟總收入144903.4萬元,同比下降12.6%(下降原因主要是薩爾達板移交);農牧民人均純收入20805元,同比增長7.5%。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970元。
2017年,烏魯木齊縣農林牧漁業總產值1.20億元,同比增長5.5%;其中:農業總產值4.65億元;林業產值3310萬元;畜牧業總產值7.97億元;漁業總產值192萬元;農林牧漁服務業產值2200萬元。全縣農作物播種面積16.04萬畝),同比下降1%。其中:糧食播種面積2.01(萬畝),小麥1(萬畝),油料0.54(萬畝),蔬菜播種面積4.79(萬畝),小麥3751噸。牲畜出欄540904頭(只),存欄313845頭(只)。肉類總產18019噸,同比增長17%。奶產量12912噸,同比增長8%。禽蛋產量1143噸,同比增長8.7%。蔬菜總產(不含薯類)114806噸,同比下降5%。全縣農業機械總動力5.83(萬千瓦),擁有大中型拖拉機1453台,小型拖拉機1897台,總計3350台。.
2018年全縣農林牧漁業總產值114477.98萬元,同比增長2%;其中:農業總產值45381.9萬元;林業產值1680萬元;畜牧業總產值65576.08萬元;農林牧漁服務業產值1840萬元。全縣農業機械總動力7.18(萬千瓦),擁有大中型拖拉機1551台,小型拖拉機1731台,總計3282台。
2017年,烏魯木齊縣完成現價工業總產值10.77億元,較2016年同期的6.32億元增加44507萬元,增長70.4%;全縣完成工業銷售產值10.67億元,產銷率98%;已實現工業增加值4.68億元,與2016年同期的3.05億元相比增加1.62億元,增長53.1%;主要產品產量:風力發電222245萬千瓦時、炸藥20507噸、天然氣1426立方米、商品混凝土2萬立方米、石料9萬立方米、食用油165噸。
2017年,烏魯木齊縣建築業總產值4403萬元,同比下降34.5%,施工面積1.03萬平方米。
2018年全縣完成現價工業總產值97085萬元,較去年同期的107733萬元,增加10648萬元,降低9.89%;全縣完成工業銷售產值97085萬元,產銷率100%;已實現工業增加值48614萬元,與去年同期的46815萬元相比增加1799萬元,增長3.8%;因增加率提高,主要產品產量:風力發電23884萬千瓦時、天然氣3500立方米、食用油15噸,造成工業總產值減少的原因是2018年1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雪峰民爆轉交經頭區,增加了1家規模以下工業企業。
徠2018年全縣建築業總產值4796萬元,上年同期增長8.9%。
2017年,烏魯木齊縣接待遊客550萬人次,比2016年同期減少191.6萬人次,同比下降26%,實現旅遊收入7.3億元,較2016年同期的減少0.85億元,下降10%。
2017年,烏魯木齊縣金融機構各項存款餘78.24億元,其中城鄉居民儲蓄存款餘額37.44億元。2017年,烏魯木齊縣金融機構各項貨款餘額52.62億元。
2017年,烏魯木齊縣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9.48億元,同比增長8.17%。
2018年全縣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02968萬元,同比增長7%。
2018年末金融機構各項存款餘284727萬元,年末金融機構各項貸款餘額81388萬元。
古爾邦節
古爾邦節是中國回、維吾爾、哈薩克、烏孜別克、塔吉克、塔塔爾、柯爾克孜、撒拉、東鄉、保安等少數民族共同的節日。
古爾邦節在阿拉伯語中稱作“爾德.古爾邦”,也稱“爾德.艾祖哈”。“爾德”的意思是節日,“古爾邦”和“艾祖哈”都含有“宰牲、獻牲”之意。因此通常把這一節日的名稱漢譯為“宰牲節”,即宰牲獻祭的節日。在中國新疆的維吾爾、哈薩克、柯爾克孜等民族將其音譯為“庫爾班節”。古爾邦節的時間定在伊斯蘭教曆的十二月十日。過節前,家家戶戶都把房舍打掃得乾乾淨淨,忙著精製節日糕點。節日清晨,穆斯林要沐浴馨香,嚴整衣冠,到清真寺去參加會禮。新疆的維吾爾族在古爾邦節時,無論是城市或農村的廣場上都要舉行盛大的麥西來甫歌舞集會。廣場四周另有一番景象:色彩繽紛的傘棚、布棚、布賬、夾板房內,鋪設著各式各樣的木桌、板車、地毯、毛毯、方巾,上面備有花式繁多的食品小吃。在新疆的哈薩克、柯爾克孜、塔吉克、烏孜別克等民族,節日期間還舉行叼羊、賽馬、摔跤等比賽活動。
開齋節
開齋節是中國回、維吾爾、哈薩克、烏孜別克、塔吉克、塔塔爾、柯爾克孜、撒拉、東鄉、保安等少數民族共同歡度的節日,也是中國回族人民的年節。時間伊斯教歷的十月初。
那達慕大會
那達慕大會是內蒙、甘肅、青海、新疆的蒙古族人民一年一度的傳統節日,在每年七、八月這一水草豐茂、牲畜肥壯、秋高氣爽的黃金季節舉行。
巴羅提節
巴羅提節,塔吉克族信仰伊斯蘭教,許多民族節日皆與宗教有關,傳統的“巴羅提”節即是其中之一。
四·一八節
是新疆錫伯族的傳統盛大節日,這天家家都要把房子打掃的乾乾淨淨,準備豐盛的食品,人們穿上節日盛裝,聚集在一起奏起穆爾那琴,跳起歡快的舞,唱起古老的征途歌,開展慶祝活動。此外,還舉行摔跤、射箭、賽馬等傳統體育活動,紀念“四·一八”這個具有歷史意義的節日。
“十三五”期間,烏魯木齊縣規劃建設以“兩環(環中山帶公路、環前山帶公路)、兩橫(王家溝—托里鄉道路、國際機場—南旅基地道路)、兩橋(南山大橋、甘河子大橋)”為骨架的烏魯木齊南部旅遊公路及農村公路路網建設。
2016年,烏魯木齊縣制定並下發《創建科技進步先進鄉鎮實施方案》,推薦上報科技進步先進鄉鎮3個(水西溝鎮、板房溝鎮、薩爾達坂鄉),並獲得自治區科技廳批准。配套160萬元縣科技“三項”費用於實施科技富民強縣項目,引進蔬菜和花卉品種17個,申請有機蔬菜標誌1個,帶動就業130人,培訓農牧民300人次,項目帶動農牧民人均增收700元。申報自治區特派員項目3個,申請自治區科技成果轉化項目1個,已獲自治區科技廳立項公示。申請自治區重要研發計劃項目1個,爭取資金30萬元。舉辦“科技之冬”培訓班143期,培訓8159人次,其中培訓黨員幹部975人次,勞動力3505人次,社區居民3202人次,發放科普宣傳品1.7萬份,有18名種養殖能手獲得自治區中級農牧民技師稱號。
2016年,烏魯木齊縣41個行政村綜合文化服務中心落成,總投資2010萬元,總建設面積10050平方米。其中:新建39個,面積9550平方米;改擴建2個,面積500平方米。“東風工程”村級圖書室農家書屋實現了全覆蓋。縣文化廣電體育旅遊局為41個農家書屋配發圖書及光碟82萬元。為各村農家書屋配送圖書1500冊,光碟100張,報紙6種,期刊6類。各村文化服務中心配備專職圖書管理員,全天開放。永豐鎮永新村、永盛村,水西溝鎮東灣村、閘灘村,板房溝鎮七工村、八家戶村實現了數字化書屋,其中水西溝鎮東灣村農家書屋被評為全國優秀農家書屋。投入300萬元支持廣播電視大喇叭工程、“戶戶通”和“村村通”工程、新建電視塔機房改造及村文化服務中心等項目。完成全縣6個鄉鎮41個行政村的8000戶新農村定居點衛星接收器的安裝調試工作,實現了全縣直播衛星廣播電視公共服務全覆蓋。在縣文化館舉辦迎冬運農民畫美術作品展,展出17名農牧民美術愛好者65幅作品。縣文工團演出隊採取專業團隊與民間演出隊相結合的形式,開展多場豐富多彩的惠民演出活動,全年在6個鄉鎮演出12場。
2017年,烏魯木齊縣普通中學在校高中學生498人,,初中在校學生1653人,小學在校學生4305人;普通中學專任教師214人,小學專任教師355人
2018年全縣普通中學在校高中學生209人,,初中在校學生1638人,小學在校學生3954人;普通中學專任教師428人,小學專任教師116人。
2017年,烏魯木齊縣共有衛生機構8個鄉鎮衛生院,53個村衛生室,病床125床;衛生技術人員170人,其中醫生91人,註冊護士51人,其他技術人員28人。
2018年全縣共有衛生機構7個,41個村衛生室,衛生機構床位數75床;衛生技術人員197人,其中執業(助理)醫師88人。
2016年,烏魯木齊縣應參保城鄉居民25993人,已參保25527人,參保率98.2%;年度參保居民續保繳費率96.25%。全縣享受養老保險待遇的城鄉居民6081人。審核發放一戶多殘、居家托養殘疾人補助2033人次,金額37萬元。完成審核發放殘疾人燃油補貼626人,金額16276元。發放殘疾人大病一次性救助補助2000元。全年農村低保對象1332戶1732人,發放農村低保金508.52萬元;城鎮低保對象263戶402人,發放低保金182.2萬元。為全縣101名五保老人發放五保補助金112.4萬元,為6名五保戶發放陪護費1.07萬元。為全縣492名高齡老人發放高齡津貼29.96萬元。為縣內6名孤兒撥付生活費2.16萬元。實施大病救助,發放城鄉大病救助金72.49萬元,救助74人次。實施教育救助,救助困難學生47人,發放教育專項救助金10.35萬元。實施困難群眾冬季取暖救助。為2041戶低保戶、五保戶、“四老”人員、優撫對象等困難群體發放取暖救助費用270萬元。撥付農村困難人群和流浪乞討人員救助資金216萬元,農村五保供養131萬元,義務兵家庭優待金215萬元,促進就業創業資金205萬元。
天山大峽谷 烏魯木齊天山大峽谷景區距烏魯木齊市約32公里,平均海拔2020米,規劃面積為1038平方公里。景區地處天山山脈中段天格爾峰腳下,景區內有八大獨特景點,即天山壩休閑區、照壁山度假遊樂區、加斯達坂觀光區、天鵝湖自然風景區、牛氂湖林海松濤觀光區、哈薩克民族風情園區、高山草原生態區、雪山冰川觀光區, |
絲綢之路國際滑雪場 絲綢之路國際滑雪場坐落於天山山脈,距烏魯木齊城南38公里的國家森林公園南山水西溝鎮平西梁景區,滑雪場地處天山北坡逆溫帶生態谷地,海拔1800米至2500米,絲綢之路國際滑雪場佔地12平方公里、是中國國內三大滑雪場之一,可同時容納一萬人滑雪,建有初、中、高級雪道8條,專用滑雪及觀光纜車3條,配有2條舒適魔毯的兒童和成人滑雪教學區,1100米的四人滑雪觀光纜車直達海拔2280米的山頂。 |
苜蓿台生態公園 苜蓿台生態公園位於烏魯木齊縣托里鄉境內,距烏魯木齊市55公里,海拔2020米,面積3平方公里,是一個由起伏和緩山地組成的森林草原與溪流相間的生態旅遊區。景區主要由三峰疊影、神龍通幽、吟香醉月、林鳴春曉、天山奇珍五個功能區組成。 |
東白楊溝 東白楊溝位於烏魯木齊縣板房溝鄉境內,距烏魯木齊市56公里,海拔2252公尺,佔地面積334.4公頃,景區內集餐飲、住宿、娛樂、休閑、會議、培訓為一體, |
西白楊溝 西白楊溝景區位於烏魯木齊縣甘溝鄉,距市區60公里,地處中山與低山區過渡帶,海拔2100米,面積612.52公頃,200萬年前發生在這裡的一次大斷裂,經過後來200萬年的沖刷侵蝕,形成了白楊河谷,該溝壑內因白楊密布而得名。 |
菊花台 菊花台位於烏魯木齊縣甘溝鄉境內,距市區60公里,海拔2000-2400米,面積約500公頃,為典型的中山帶森林草原。這是一處以生長大片金黃色菊花為特色的哈薩克草原牧區景觀旅遊區。 |
烏拉斯台 “烏拉斯台”是蒙古語,意思是“生長楊樹的地方”。距離烏魯木齊約60公里左右,在甘溝鄉境內,位於菊花台和西白楊溝中間的一片空中草原,屬自然景觀,為天山北坡草原帶。 |
2020年6月,入選“2020中國縣域人口流入百強榜”,排名第34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