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是因為她

都是因為她

都是因為她是讓-盧普·于貝爾導演,安多尼·于貝爾等主演的作品,於1993年上映。

劇情簡介


故事概況1963年,14歲的安東尼已經厭惡了學校呆板的學習生活,他幻想著成為一個搖滾樂隊里的吉他手,儘管已經考過一次試了,但是他因為沒有通過所以初中還沒有畢業。
安東尼的父親是個飯店的侍應,母親在家裡還養育著3個孩子。姐姐弗朗索瓦茲已經成年,但父親不同意她參加夜校的舞蹈學習,不久她就離家去巴黎闖蕩了。
弟弟朱利安還在上學,年幼的妹妹還不懂事。
經過努力安東尼終於通過了畢業考試,他邀請奧利維亞參加自己朋友為慶祝畢業而辦的晚會,但是在場的奧利維亞似乎不能忍受那些狂放的音樂。
安東尼給即將去海邊度假的奧利維亞寫了熱情洋溢的情書,但是奧利維亞卻並不領情,她借口自己還年輕,希望他們只是朋友的關係,安東尼十分傷心。他到海邊見到奧利維亞和其他年輕的小夥子在一起嬉戲心中嫉妒又自卑,他意識到自己和他們不是一類人。在和奧利維亞流淚告白之後,他決定離開家鄉前往巴黎投奔姐姐,並開始寫小說。
但最終他也沒有勇氣再去找尋奧利維亞。

幕後製作


《都是因為她》,1993年的法國電影,描模著60年代年輕人的生活,人們耳熟能詳的《愛的羅曼斯》、《布列舞曲》等古典吉他名曲以及《Only you》都把思維拉回到過去,過去我們曾經不畏時間、空間,只畏懼那人性的差距,生活在不同的階層我們能看到的景物接觸的人註定了兩個世界的界限,顯然安東尼過高估計了愛情的力量,以為愛情什麼都可以戰勝,想過要和奧麗維雅結婚,有孩子,有他想有的一切,其實他能夠明白的,當奧麗維雅送他出家門時候,告訴他,把門關上的時候,他其實已經明白,只是不願意相信而已。那種一定要讓自己陷入妒忌、羨慕、痛苦的勇氣讓他的淚水直淌而下,為了看她一眼,他寧願在她經常出現的餐廳去當服務員,看她和那些富家子弟們一起嬉戲,離開家鄉去巴黎的火車上,車窗上閃現的奧麗維雅的面龐,是他一輩子沒有勇氣去面對的,這就是青澀的初戀,那時候我們15歲!
飾演安東尼的安多尼·于貝爾是導演讓-盧普·于貝爾的兒子
上世紀六十年代的法國。一個叫安東尼的十五歲法國男孩,樣貌普通,家庭環境不好,學習成績也差,初中畢業未能通過只得重來,他唯一的樂趣是自己造吉它,和幾個同齡人組一支樂隊。某次,路遇一個住在附近的美麗女孩,象所有那個年齡段的男孩子一樣,初生之犢的心總是容易蠢動。他的第一次跟蹤無功而返。第二次跟蹤使自己成為車禍受害人。但是禍兮福所伏,女孩奧利維婭由於愧疚而自動上門,主動提出在他住院期間幫他補課。他豈非掉進了蜜缸里?也許。女孩幫他補課,誦讀和討論司湯達的《紅與黑》(這個情節並不稀奇,法國電影中毛頭小孩探討嚴肅人生哲學問題的情節屢見不鮮),教他吉他。於是學習的熱情和心內的激情風助火勢,火借風威,如火如荼,不能止熄。升學考試一躍而過,這助長了他邀請她參加他畢業晚會的信心,一曲《Only you》和她給他的一個吻(這一段和小津《浮草》那段戲異曲同工:在她家的小軒窗前,兩人接吻,窗外紅花綠葉,忽有鳥啼,不啻是他嚶鳴相求心意的外化,這鳥鳴也益發襯托出他情感之熾)錯誤地使他以為獲得了進入她芳心的通行證,於是情感高燒之下,他向度假的她發出了熱度燙人的情書。當然不可能,她比他大,比他成熟,家境比他好,追求她的人多得數不清。他在海濱看她和小夥子們嬉戲,妒嫉得發昏。他甚至為了天天陪伴她,甘願在海邊的酒店做小廝,為的是日日可以望見她。但無補於事。最後只能對伊人表白之後,流淚上京,將力比多轉化為寫作激情。電影在他多年以後成為作家的旁白之聲中結束。他後來紿終沒有再去找她。
情節令人不由想起屠格涅夫的小說《初戀》,奧莉維婭彷彿小說中的齊娜伊達,她自始至終掌握著主動,控制著局勢的發展。這是每一個小男孩都有的傷心事,也是他成長的歷程。令人驚奇的是,扮演小男孩的導演的兒子,準確地把握住了那個年齡段男孩的純真、拙笨、自卑卻又衝動和莽撞的心理。我們這些過來人,看時不免感到又好笑又可氣,同時難免又傷感又心痛。誰當年又沒有這種強說愁?影片結尾小男孩的那種真實的心痛,我們誰又未曾經歷過?那是我們跟世界的第一次較量,失敗使我們領悟到世事無常,一切並不都由自己作主。現實以這種殘酷方式教訓了我們。乳臭未乾的的小子從此開始憂鬱,也開始成熟。
權威的AMG網站對這部電影的評價不算高,但它竟然使人撩起清如水明如鏡的當年情懷,不能不說有點神奇。於是電影的好與不好,也就顯得不那麼重要了吧。